童 彬
(東興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廣西東興 538100)
一例山羊口瘡的診治體會
童 彬
(東興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廣西東興 538100)
山羊口瘡是一種接觸性傳染病,主要危害幼年羊,發病率高,成年羊亦可感染,現將一例山羊口瘡的診斷與治療體會報告如下。
山羊口瘡;癥狀;治療;病因
山羊口瘡是一種接觸性傳染病,主要危害幼年羊,發病率高,成年羊亦可感染,多為散發型,根據患病部位的不同,可分為唇型、蹄型、外陰型等三種類型,但以唇型最為多見。該病多發于春、秋兩季,病程一般2~3周,主要以患羊口唇等部位皮膚、黏膜形成丘疹、膿胞、潰瘍以及疣狀厚痂為特征,病羊多因采食困難而日趨消瘦衰弱,嚴重者衰竭死亡,危害性較大。
東興市江平鎮黃竹村山羊養殖戶鄧某發現自己放養的45只山羊有3只山羊(約25kg)的嘴唇出現丘疹、水泡,不愿采食,第二天又有2只山羊出現同樣的情況,第三天發病山羊已達10只,養殖戶自行用藥未見好轉而求助獸醫部門,筆者跟隨鄉鎮獸醫站工作人員上門診治。
45只山羊中共有10只山羊發病。病羊初期口角、唇緣出現紅斑點,舌尖及兩側粘膜同樣出現紅色斑點,繼而變成變成水泡、膿泡、丘疹,部分水泡、膿泡破潰形成了痂塊,病羊蹄部、外陰部未見異常,體溫稍高,吃食困難,部分病羊已不進食。結合臨床癥狀,初步診斷為唇型羊口瘡。
羊口瘡的治療原則主要是保護粘膜,患部處理,抗病毒,治療繼發感染等。
(1)立即對病羊進行隔離,以防瘡病傳染給其他健康羊只,對健康羊只進行山羊口瘡疫苗緊急免疫接種;
(2)剝除痂皮,用雙氧水清洗膿污,再用碘甘油涂擦瘡面,口腔粘膜處用2%龍膽紫液涂擦,內服病毒唑抗病毒治療,肌注魚腥草、柴胡等進行清熱解毒,對體溫升高、繼發感染羊只用頭孢類抗菌藥治療。
經過3d的用藥后,病情好轉,未有新增病羊,10d后復查,病羊痊愈,治療效果良好。
(1)直接接觸傳染源而引起。該羊群是放牧式養殖,皮膚、黏膜損傷的羊只極有可能因接觸污染源而感染發病,其他羊群中的病羊或帶毒羊只污染過的牧地、飲水等是此病傳播媒介。
(2)飼養管理不善而引起。該養殖戶從事山羊養殖不久,經驗不足,欄舍衛生環境差,糞便長期不清理,消毒工作不到位,飼養時不注意剔除飼料、墊草中的異物,使羊的皮膚、黏膜受到損傷,此外對礦物質飼料添加不夠,導致羊只缺乏礦物質飼料或微量元素,產生異嗜或啃墻,極易損傷羊只口腔黏膜,這些因素都有可能引起羊只感染病毒而發病。
(3)防疫措施不到位而引起。該羊群從未進行過山羊口瘡疫苗的免疫接種,因而極易導致本病的傳染和流行。
(4)檢疫不嚴而引起。在引進羊只時檢疫不嚴,對引進的羊未進行隔離觀察等都可能引起該病的發生。
(1)接種疫苗。對羊群進行羊口瘡疫苗免疫接種,可很好地預防本病,通常每年免疫1次,在流行嚴重地區可以在首次免疫接種12周后再進行一次加強免疫;
(2)堅持堅持自繁自養的原則。盡可能自繁自養,嚴禁從疫區引進羊只,需從外地引進羊時,要嚴格執行產地檢疫、運輸檢疫等,引進的羊要隔離觀察2-3周,同時要做好消毒工作,過觀察期無病后方可混入羊群飼養。
(3)隔離消毒。發現可疑病羊要及時隔離,以免交叉感染,同時羊舍、飼料、用具、場地等進行徹底消毒。
(4)加強飼養管理。日間放養晚間補充飼料,常打掃羊舍,保持清潔、干燥,冬季做好防寒保暖,剔除飼料、墊草中的異物,防止口腔受傷發生口炎。
[1]趙占強.一例山羊口瘡病的診治[J].當代畜禽養殖業,2014,(7):40-41.
[2]徐世平,郭陽.山羊口瘡的診治報告[J].農家致富顧問,2014,(9X):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