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昕芹,崔曉萍(指導)
(1.陜西中醫藥大學2014級研究生,陜西 咸陽 712046;2.陜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陜西 咸陽 712000)
生化縮宮止漏湯治療產后惡露不絕38例
李昕芹1,崔曉萍(指導)2
(1.陜西中醫藥大學2014級研究生,陜西 咸陽 712046;2.陜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陜西 咸陽 712000)
目的:觀察生化縮宮止漏湯治療產后惡露不絕的臨床療效。方法:38例用生化縮宮止漏湯治療。結果:痊愈18例,顯效12例,有效5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2.1%。結論:生化縮宮止漏湯治療產后惡露不絕療效顯著。
產后惡露不絕;生化縮宮止漏湯;治療觀察
產后血性惡露持續10天以上,仍淋漓不盡者稱為“產后惡露不絕”,西醫稱為產后子宮復舊不全,即晚期產后出血,屬于產后常見病。惡露不絕容易導致產后感染、盆腔炎、子宮內膜炎、附件炎、宮腔粘連,甚則繼發不孕等,影響家庭社會幸福[1]。筆者跟隨導師用生化縮宮止漏湯治療產后惡露不絕療效較滿意,報道如下。
共38例,均為2015年7月至2016年3月我院門診患者,年齡21~40歲,平均28.5歲;病程15~60天,平均36.5天。足月順產22例,剖宮產16例。癥見陰道出血淋漓不盡2周以上,量或多或少,色黯或淡。婦科B超提示宮腔未見殘留,子宮正常或偏大,內膜厚度0.5~1.0cm。
診斷標準: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及《中醫婦科學》[2]中醫診斷標準。產后惡露不絕是指惡露超過10天不盡,量或多或少,色淡或黯。通過婦科檢查、B超及血HCG檢查,了解子宮復舊情況,有無胎盤、胎膜殘留,排除絨癌及惡性葡萄胎。
給予生化縮宮止漏湯。藥用當歸15g,川芎10g,桃仁10g,炮姜9g,益母草30g,枳殼15g,劉寄奴12g,重樓20g,焦山楂15g,甘草6g。脾虛型惡露不絕表現為惡露量多,色淡質稀,伴神疲乏力,面色晄白,小腹空墜,舌質淡,脈細弱者加黨參15g,黃芪60g;血熱內擾型表現為惡露量多,色紫紅,有臭味,舌質紅,脈細數者,去炮姜,加黃柏10g,地榆10g;氣血瘀滯型表現為惡露量時多時少,紫暗有塊,小腹疼痛拒按,舌質紫暗,邊尖有瘀點瘀斑,加蒲黃15g,五靈脂15g。臨證加減后水煎400mL,早晚溫服,連用7劑。
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及《中藥新藥治療產后惡露不絕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痊愈:服藥5天內惡露凈止,各種中醫癥狀消失。顯效:服藥5天內惡露明顯減少(較原來減少2/3以上),中醫癥狀明顯減輕。有效:服藥7天內惡露凈止或惡露明顯減少(較原來減少2/3以上),中醫癥狀減輕。無效:服藥7天,惡露無明顯減少,中醫癥狀無改善或加重。
痊愈18例,顯效12例,有效5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2.1%。
張某,女,33歲,已婚,2015年7月18日初診。人流術后,陰道不規則出血13天。7月3日于外院行人工流產術,僅少量出血后血凈。7月5日始陰道不規則出血、量少、色暗紅,偶有少腹隱痛,伴腰骶酸困,食納夜休可,二便調,舌質黯邊有瘀點、苔薄白,脈細澀。平素月經規律,周期30天,經期5~7天,LMP2015-5-2,量中,色暗紅,偶夾血塊,經行腹痛(+),以經行第1~2天痛甚。生育史G1P0,于2015年7月3日行人工流產術。7月18日B超提示宮腔內可見液性暗區厚0.6cm。血常規、凝血4項均未見明顯異常。婦科檢查示陰道少量暗紅色血性液體,擦拭后見自宮頸口有活動性出血,子宮稍飽滿,輕壓痛,雙附件未及明顯異常。西醫診斷為產后子宮復舊不全。中醫診斷為產后惡露不絕(血瘀型)。治宜養血活血,化瘀止血。以生化縮宮止漏湯加味。藥用當歸12g,川芎10g,炮姜6g,桃仁6g,益母草30g,枳殼10g,焦蒲黃10g(包煎),五靈脂10g,川牛膝15g,焦山楂15g,重樓10g,劉寄奴10g,甘草6g。水煎400mL,早晚溫服,連用7劑。8月8日復診,服7劑后陰道出血較之前明顯增多,2天后量轉少,4天血止。舌質淡暗苔薄白,脈弦細,未訴不適。B超提示子宮及附件未見明顯異常,內膜0.4cm。訴8月3日月經來潮,量色質同既往,經行腹痛(-),5d即經凈。
產后惡露不絕為產后常見病、多發病。人流術、剖宮產術、足月順產等過程中由于創傷、失血、耗氣等導致氣血驟虛,瘀血內阻,故“多虛多瘀”為本病的病機特點。其發生主要是產后沖任受阻,氣血運行不暢,瘀血內阻于胞宮、沖任,使得血不循常道,新血不得歸經而妄行,故見惡露淋漓;出血日久氣隨血脫故氣虛,氣虛無力運行則瘀血留滯,瘀久化熱。故產后惡露不絕病機不外氣虛、血瘀、血熱。生化縮宮止漏湯實則為生化湯和縮宮逐瘀湯化裁而來。生化湯為產后常用方,專為針對婦女產后多虛多瘀特點而創制[3]。如《成方便讀》曰:“夫產后氣血大虛,固當培補,然有敗血不去,則新血亦無由而生......方中當歸養血,甘草補中,川芎理血中之氣,桃仁行血中之瘀,炮姜色黑入營,助歸草以生新,佐芎桃而化舊。”縮宮逐瘀湯為陜中附院馬桂文教授自擬創制,乃逐瘀止血之良方。方中當歸養血活血,化瘀生新,溫經散寒;川芎活血行氣,為血中之氣藥;桃仁活血祛瘀;焦蒲黃化瘀止血;五靈脂活血止痛,化瘀止血,兩藥相須為用,共奏活血祛瘀,推陳致新之功;炮姜色黑入營血,溫經止血,而不致留瘀;川牛膝逐瘀通經,引血下行,加速瘀血排出;劉寄奴、焦山楂配伍加強散瘀止痛之功效。中藥理研究證實,益母草可以明顯增加子宮平滑肌收縮能力,使子宮收縮頻率、幅度及張力增加,促使子宮規律收縮,且收縮幅度增大,故可用于臨床惡露不絕和月經不調的治療[4]。枳殼、蒲黃配伍同樣可以增強子宮平滑肌收縮,促進子宮內膜修復。益母草、枳殼、焦山楂為促進子宮收縮、排除瘀血惡露之主藥,用量必須大,一般用到20g左右,益母草甚至可以用到60g,如果過少,則達不到該有的療效。重樓為方中必用之品,藥理研究證實為廣譜抗菌藥,有清熱解毒之功,能控制宮腔感染。然對于宮腔內有明顯殘留者,應盡快行清宮術,術后可用此方化裁,不可拘泥專方治療。
[1] 謝幸,茍文麗.婦產科學[M].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228-230.
[2] 張玉珍.中醫婦科學[M].2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2:291-293.
[3] 徐慧芳,李道成,柯曉燕.加味生化湯防治血瘀型產后惡露不絕臨床研究[J].新中醫,2013,45(11):68-69.
[4] 郭鵬,高穎,張靜澤,等.益母草的藥理學研究進展[J].武警醫學院學報,2008,17(1):83.
R271.917.5
B
1004-2814(2016)10-0975-02
2016-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