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虹,王蓓蓓,賀豐杰
(1.陜西中醫藥大學2014級碩士研究生,陜西 咸陽 712000;2.陜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婦科,陜西 咸陽 712000)
賀豐杰治療月經過少驗案分析
姜虹1,王蓓蓓2,賀豐杰2
(1.陜西中醫藥大學2014級碩士研究生,陜西 咸陽 712000;2.陜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婦科,陜西 咸陽 712000)
賀豐杰教授從醫30余年來,治療婦科疾病有獨特的見解與用藥特色,舉例如下。
劉某,女,36歲,2015年5月10日就診。月經量少半年,平素月經周期23~24天,經期4天,經量中,經期無明顯不適。4個月前無明顯誘因出現月經量少,經量較前減少50%,平素情緒急躁,經前期乳房脹痛明顯,輕微腰部酸困不適,食納夜休可,大小便正常,舌淡紅、舌下瘀絡阻滯、苔薄白,脈弦細,末次月經(LMP)2015年5月1日,現為月經第10天。B超示(月經周期第16天)子宮前位,大小9.1cm×5.7cm×4.6cm,內膜厚0.7cm,雙附件未見異常。性激素6項示FSH7.96mIU/ mL,LH3.23mIU/mL,PRL7.76ng/mL,E244.79pg/mL,P0.50ng/mL,T<0.03ng/dL。診斷為月經過少(肝郁腎虛證)。給予歸腎丸合逍遙散并加郁金12g、青皮10g、枳殼10g。日1劑,10劑,水煎早晚分服,藥渣用于睡前泡腳并調節自身情緒。2015年5月24日二診,月經第24天,服藥后乳房脹痛已不明顯,舌下瘀絡阻滯較前明顯減輕,舌質紅苔薄,脈弦細。處于黃體期。給予促黃調經飲加柴胡15g,郁金12g,青皮10g,枳殼10g以繼續解郁疏肝,服7劑;縮宮逐瘀湯加減,服5劑。先服促黃調經飲,月經來潮后停服,換服縮宮逐瘀湯。2015年6月1日三診,月經量較前稍增多,余無不適,現月經第7天,舌淡紅苔薄白,脈細略弦。給予育泡調經飲加柴胡15g,服5劑。隨月經周期調整用藥,隨證加減,持續3個月后經量明顯增多、經行5~6天,經期無明顯不適,遂結束治療,囑調節情緒、禁食辛辣刺激之品。
經行期時是腎的陽氣增長到一定程度而轉為陰的階段,是“重陽必陰”,此期應以行氣活血調經為主,用縮宮逐瘀湯(桃仁、紅花、生地、當歸、川芎、益母草、枳殼、雞血藤、三棱、莪術等)以促進月經排泄正常。經期過后即卵泡發育期及排卵期為陰長期,經后期有良好的內膜增生才能達到更好的內膜分泌[1],而子宮內膜的厚度及卵泡發育均受卵巢雌孕激素的影響,調節卵巢功能可起到調節月經量的效果,因此促排卵是調經的重要治療環節,故用育泡調經飲。方中紫河車補益肝腎,熟地、山藥、山茱萸滋陰養血,當歸、川芎、白芍補血活血調經。黃體期為陽長期,子宮內膜由增生期轉化為分泌期,基礎體溫出現高相,此期腎氣旺盛,故用促黃調經飲加減。方中以右歸丸為基礎方,并加仙茅、仙靈脾、巴戟天。脾虛食少加砂仁、陳皮,畏寒肢冷、腰骶酸困加黑附片、續斷、杜仲,易生氣加柴胡、白芍、川芎,面部有斑加白芷、木蝴蝶。
[1] 張玉珍.中醫婦科學[M].2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8:92.
R271.917.5
B
1004-2814(2016)10-1018-01
2016-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