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昌昌
(青海省玉樹州稱多縣獸醫站,青海稱多 815199)
預防和控制牛布魯氏菌病的調研報告
劉昌昌
(青海省玉樹州稱多縣獸醫站,青海稱多815199)
預防和控制牛布魯氏菌病,是涉及到地方公共安全和衛生的重要課題。目前,隨生活水平的提升,牛及相關肉品的市場銷量大好,養殖趨勢漸成規模化,而此病的發病幾率更是逐年高升。本著科學防病的原則,文章介紹此病的發生情況,自定期檢疫,凈化種群;接種防疫疫苗,增強抗體水平;改善飼喂管理條件,培育健康畜群;嚴格日常管理,定期組織消毒,綜合措施的落實,工作細節的強化,等幾方面,就預防和控制牛布魯氏菌病工作做要點闡述,以供參考和借鑒。
布病;預防;控制
布魯氏菌病,因布魯氏菌病感染所致,為人畜共患的急慢性傳染性疾病。目前,此病廣泛存在世界各地,國內某些地區出現豬型、牛型、羊型、犬型等病例。被布病感染的動物及產品,與人類的健康生活息息相關,給禽畜養殖業帶來的危害極為嚴重,甚至嚴重威脅到公共衛生安全問題。
此病致病菌為布魯氏菌,牧區和農牧區,此病的發病率尤高。此病易感動物范圍較廣,以牛羊豬最易感。致病病菌可隨陰道分泌物、病畜精液等排出體外。同時,流產胎兒、胎盤、羊水等處,都含有大量的致病菌。此病多數經消化道感染,或經過被污染的飼草、飲水等等。此病多數為地方性流行。
傳染源是患病牛和感染牛。危害最大的是感染的妊娠母牛,它們在分娩或流產時將大量布魯氏菌隨著胎兒、胎衣和羊水排出,流產后的陰道分泌物以及乳汁中都含有布魯氏菌。
該病一年四季均有發病,冬、春2季和產仔季節更易發生。
潛伏期為2周至6個月,母牛最顯著的特點是流產,流產可 發生于任何時期,但多發生于妊娠后5~8個月。流產母牛有生殖道發炎的癥 狀,即陰道黏膜發生粟粒大的紅色結節,由陰道流出灰白色或灰色黏性分泌 液。流產后繼續排出污灰色或紅色分泌液,有時惡臭,分泌物持續1~2d后消失。若牛流產但胎衣不停滯,則病牛很快康復,又能受孕,但以后可能還流 產。如果胎衣停滯則可發生慢性子宮內膜炎,引起長期不育。治愈及時,不伴發子宮炎,基本可自愈。但是,多數病例,將導致胎衣不下,處理不及時,易誘發子宮內膜炎。早期,胎衣不下,處理得當的話,康復自愈的較快。如處理不得當的話,易繼發子宮內膜炎,導致母畜頻繁流產。所有感染病例中,初期發病病例,病情較急。但是,經1-2次流產后,一般不再流產。給予良好的飼養管理,基本可以痊愈。公畜感染后,往往發生睪丸炎、附睪炎或關節炎,嚴重病例甚至倒地,行走困難。
典型病變,集中在子宮、胎兒、胎衣等處。剖檢病死畜,子宮病變處子宮絨毛膜間有灰色或黃色滲出物,絨毛膜上出現壞死灶,而且多數呈黃色。受此影響,胎膜水腫,有黃膠浸潤,遍布纖維素。胎兒皮下結締組織出血。剖檢胸腔、腹腔,有微紅色的液體。而且,肝臟、脾臟等組織,出現不同程度的腫大。受此影響,公畜睪丸、附睪等,伴有明顯的炎癥,后期壞死。
5.1定期檢疫,凈化種群
此病無流行區域,每年例行檢疫1次。加強引種管理,引進種牛,隔離飼喂2月,結合2次血清學檢查,經檢疫顯陰性病例,可混群飼喂。所有陽性病例,一律淘汰。此病流行疫區,春秋季各檢疫1次,凈化種群。例行常規接種程序,接種后半年,檢疫1次,所有陽性病例,一律淘汰,或作無公害化處理。
5.2接種防疫疫苗,增強抗體水平
接種防疫疫苗,為目前有效防控此病的關鍵。此種方法的運用,較適合疫病高發區。研究證實:豬布魯氏桿菌2號,用于牛此病的免疫效果更好些。通常情況下,犢牛初生后半年,接種1次;18個月,接種1次,有效免疫期達1年之久。非疫病高發期,例行接種的同時。每年春秋兩季,對 牛群100%凈化檢測。結合血清學檢驗的方法,確診易感病例。所有檢出的陽性病例,一律及時捕殺。病畜待過的圈舍,嚴格消毒。捕殺牛群,一律深埋或焚燒,確保凈化率達100%。
5.3改善飼喂管理條件,培育健康畜群
培育后代,建議用健康公牛精液,確保精液質量。犢牛出生后,補食母乳3~5d后,送往隔離舍,補喂消毒乳和健康乳。隔離飼喂半年,不定期檢疫2次。檢疫顯陰性病例,送往假定健康牛群飼喂。檢疫顯陽性病例,送往病牛群隔離飼喂,實現逐步更新凈化牛群的目的。通常情況下,假定健康牛群,1年內隔離檢疫4次,無陽性病例,可認定為健康牛群。
5.4嚴格日常管理,定期組織消毒
消毒工作的落實,應列為日常管理常例。受污染的牛群,借助試管凝集或平板凝聚反應,例行常規的檢疫檢測。所有陽性病例和可疑病例,一律隔離,視病情情況,做淘汰。加強陽性或可疑病例的監管,禁止其與假定健康牛群接觸。被病牛污染的圈舍、環境等,用消毒靈和石灰乳,徹底消毒。病畜排泄的糞便、流產胎水、墊料等等,集中堆積發酵。養殖進出口、過道等等,設置專門的消毒間、消毒通道,進出車輛嚴格徹底消毒。其中,病牛為重要的傳染源,應嚴格引種管理。
布病為重要的人畜共患病,被布病感染的動物及產品,很可能有流向市場進入平常百姓餐桌的可能,再給養殖業帶來極大危害的同時,嚴重威脅到人類的公共安全。考慮到此病的危害性,防治的關鍵要點,在于:定期檢疫,凈化種群;接種防疫疫苗,增強抗體水平;改善飼喂管理條件,培育健康畜群;嚴格日常管理,定期組織消毒,綜合措施的落實,工作細節的強化,基本上能確保此病防患于未然,為地方公共安全保駕護航。
[1]張海紅,李衛紅,狄新彥,等.2009年石家莊市省級布病監測點監測情況分析[J].醫學動物防制,2011,(1):83-84.
[2]胡麗春,黃志剛,麻春雷,等.遏制布病蔓延行為干預措施的探討[J].醫學動物防制,2011,(2):125-126.
[3]金紅巖,封家旺.西藏職業技術學院實驗農場牛布病與結核病的凈化措施[J].價值工程,2011,30(9):204-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