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鑒玲
(陽江市江城區城西畜牧獸醫站,廣東陽江 529500)
慢性豬瘟診斷及防治研究
陳鑒玲
(陽江市江城區城西畜牧獸醫站,廣東陽江529500)
隨著近年來畜牧行業不斷發展,人們對牲畜的疾病治療和防控都有了高度的重視,與之息息相關畜牧獸醫站也逐漸建立。但近幾年,由于各類的原因,我國豬瘟發病率大大增加,未能及時預防和治療,不但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也因其流行感染的情況威脅到了環境安全和人們的生命安全。因此,本文特別針對慢性豬瘟的診斷進行研究,并提出一些防治措施,希望能為相關人員提供參考。
慢性豬瘟;診斷;防治措施
豬瘟是大多數養殖工作者和獸醫們都非常關注的問題,由于慢性豬瘟的癥狀不明顯,有反復發作的情況,普通情況下臨床工作者和養殖戶都難以判斷,往往會因此忽視而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而且豬瘟病毒對于外部環境的抵抗力非常強,往往一般的殺毒方法是難以消滅其中的病毒的,若是沒有及時處理好,當豬肉制品有流通市場時含毒,會危害到人們的生命健康,因此,相關的工作人員必須要對慢性豬瘟有所了解并及時做好防治措施,以免造成經濟損失和人身安全問題。
1.1診斷要點
一般的急性豬瘟診斷時根據其中發病的流行的特點、發病時的臨床癥狀、病理變化幾個方面嚴格診斷就可判斷相關的疾病情況,例如當開始出現病豬后短時間內發現疾病擴散,且病死率較高的情況,基本上便可以斷定為諸位。而慢性豬瘟初時并不會表現出相應的狀況,單憑肉眼觀察和分析不一定能準確診斷出來,慢性型的豬瘟除了要根據以上的診斷要點進行判斷外,還要利用實驗室設備進行檢查,確保不會發生誤診而錯過防治時間。
1.2流行特點
豬瘟發病時的流行特點是獸醫工作者需要及時掌握的部分,以便于可以提前預防豬瘟的發病情況。慢性豬瘟的發病現象由典型可見變為了非典型難診斷的情況,對于獸醫工作者來說診斷難度更大了,病豬發病時本身并沒有特別明顯的癥狀,但多發生于仔豬,成年的豬在疾病情況較輕的情況下也能熬過,其流行的速度較慢,當其癥狀明顯流行時也只在于小部分地區,但由于慢性豬瘟的復發性較高,當發病后往往是間隔式的出現發病情況,難以根治。
1.3臨癥癥狀
典型可見的急性型癥狀能明顯見到病豬厭食拒食,行動力不高,[1]體溫升高且常帶嘔吐現象,而兩眼會出現結膜炎,皮膚有充血現象等情況,其傳播速度和死亡率極高。但普通的慢性豬瘟是難以及時察覺的,通常其在初期會有食欲不正的情況,有便秘或腹瀉的現象,體溫稍微升高,但在過不久后會恢復,當養殖戶或獸醫沒有及時注意時或許以為已經康復,但實際上病豬體內白細胞一直逐漸在減少,肉眼難以察覺。在時間長了后病癥加重,病豬皮膚逐漸出現紫斑或是有壞死的現象,進而逐漸感染其他豬,若當慢性豬瘟出現后病豬逐漸死亡,而其他的豬尚未出現癥狀,往往又會被忽視,但其實早已被感染,之后有持續復發,如此循環,難以根治。
1.4病理變化
一般的豬瘟會出現出血的現象,[2]主要表現在皮膚、漿膜、黏膜、淋巴結、腎、喉頭、膽囊等地方出現不同的出血變化。其中腎和淋巴出血一般呈斑點形狀分散,顯見于急性型豬瘟,慢性豬瘟出血變化較少,但其回腸和盲腸容易出現潰瘍現象,體溫在41℃左右,而耳根部、頸部、腹股溝及四肢內側出血,皮下有小出血點。
1.5實驗室檢查
實驗室檢查是為了更科學安全的對豬瘟情況進行診斷,能夠有效的檢查到病毒的抗原,進而可以利用病死豬的淋巴結或扁桃體進行抗體試驗,進而區分出豬瘟病毒,同時還可通過隔離接種的試驗將豬瘟病毒與其他類病毒的抗體區分開來,當確定抗體后則可進行疫苗注射。當判斷豬瘟情況時大多收益工作者往往會因為各類豬瘟癥狀沒有正確判斷而導致用藥錯誤,應在對諸位的病毒進行檢查時及時注意,確保研究的抗體符合當前豬瘟癥狀。例如豬黏膜病毒感染中的黏膜病病毒與豬瘟病毒同屬瘟病毒數,導致大多的豬瘟癥狀無法察覺,需要利用實驗室檢查其病豬的淋巴結、脾等器官以便區別。而慢性豬副傷寒與慢性豬瘟非常相似容易混淆,但慢性豬副傷寒主要是體溫不高,皮膚無出血點,病豬會出現咳嗽現象,當在實驗室檢查進行時,能觀察到大腸有壞死性腸炎變化,脾腫大,淋巴結呈灰黃色壞死或灰白色結節。
2.1慢性豬瘟的治療
目前慢性豬瘟發病后可采用疫苗療法、抗豬瘟血清治療辦法以及中、西藥物結合治療辦法等,一般都有相應藥品出售。
2.2預防
隨著我國針對各類豬瘟病毒的不斷研究,能夠用于治療豬瘟的疫苗、血清、藥物越來越多,且更為有效,但仍然存在著一定的治療困難,所以我們對于預防方面更加重視。平時的養殖中切忌要注意引進的豬群是否健康,確保引進的豬群沒有病豬,提前注射預防的豬瘟疫苗,進而阻止豬瘟的傳播途徑。當發現有豬瘟病癥發生時立即進行封鎖,停止豬肉的生產買賣,不允許豬群放牧,直到確定發生感染的病豬皆已康復或死亡,豬瘟病毒已經徹底消滅后才接觸封鎖環境。而在預防中對病豬的處理尤為重要,由于目前藥物治療雖然有所效果但大部分是難以根治的,對于病豬可及時宰殺并將死豬深埋,[4]同時做好周圍場地、用具的消毒,工作人員也要嚴格消毒,另外,對于吃剩的飼料和豬圈場地也要進行消毒,且要在豬瘟流行期間要定期進行消毒工作,確保豬瘟病毒不會擴散。當出現母豬帶有毒綜合征時應及時處理,防止母豬再生幼崽帶毒,而當出現疑似病豬時立即隔離并觀察,直至3周以上未發病方可放松。同時制定好免疫程序,確保疫區內的可能存的健康豬及其它可能會受到感染威脅的竹進行疫苗注射豬瘟兔化弱毒疫苗,并適當的增大劑量,確保能做到預防。
綜上所述,慢性豬瘟相比于急性型豬瘟來說更難以及時發現,臨床工作者在對病豬進行檢查是一定要認真檢查,確保不會因為疏忽而錯過防治時間,造成難以挽回的經濟損失。此外,豬瘟的治療目前效果不高且不夠經濟,我們還是重點以預防豬瘟發病為主,提前接種疫苗做到預防措施,當察覺慢性豬瘟發病后及時處理,確保不會擴大范圍,針對各類情況制定相關免疫程序,便于豬瘟流行時期能夠及時的做到處理。
[1]黃碧蓮.仔豬副傷寒并發慢性豬瘟混合感染的防控[J].甘肅畜牧獸醫,2016,(7):63,65.
[2]陳茂存.慢性豬瘟與溫和型豬瘟的中獸醫論治[J].中獸醫學雜志,2005,(3):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