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濤
(云南省文山州馬關縣夾寒箐鎮畜牧獸醫工作站,云南文山州 663703)
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的綜合防治
蔣 濤
(云南省文山州馬關縣夾寒箐鎮畜牧獸醫工作站,云南文山州663703)
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由于不感染人類,所以不屬于人畜共患病。豬藍耳病又稱“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是由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病毒引起,以成年豬生殖障礙、早產、流產和死胎,以及仔豬呼吸異常為特征的傳染病,是一種免疫抑制病,常常繼發其它病原感染。
豬藍耳病;高致病性;預防對策
高致病性豬藍耳病主要傳播途徑是豬群之間的轉移及通過空氣傳播,鳥類及其他動物、運輸工具也是傳播本病的媒介。通常經母豬胎盤垂直傳染仔豬,與患病豬接觸感染,經病毒污染的場地、用具、飼料、器械或人員及其他動物接觸感染。生豬長途販運、頻繁流動、飼養環境差、養殖水平低、隔離消毒不嚴、免疫接種不到位、病死豬隨意丟棄等是引發該病的主要因素。
臨床檢查:體溫明顯升高,可達41℃以上,并發或繼發細菌性等其他疫病,體溫則更高;眼結膜發炎,眼瞼水腫,有的上下眼瞼粘連并附有血樣分泌物;咳嗽、氣喘等呼吸道癥狀;嘴唇、耳尖發藍,腹下和四肢末梢、脊背、臀部等皮膚發紅、變紫;部分豬后軀無力、不能站立或共濟失調等神經癥狀。
病理解剖:可見肺臟充血,呈間質性肺炎;腦膜有出血點或出血斑;脾臟邊緣或表面出現梗死灶,顯微鏡下見出血性梗死;腎臟呈土黃色,表面可見針尖至小米粒大出血點斑;皮下、扁桃體、心臟、膀胱、肝臟和腸道均可見出血點和出血斑;部分病例可見胃腸道出血、潰瘍、壞死。
4.1發病原因
4.1.1多種病毒及細菌等發生混合/繼發感染
PRRS主要是因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和細菌、病毒、寄生蟲及支原體等發生混合感染與繼發感染所致,進而使得豬只的機體免疫功能及抵抗力降低,其在注射疫苗后抵抗水平仍舊不高,進而誘發圓環病毒、豬瘟、豬流感、偽狂犬、鏈球菌、弓形體、附紅細胞體和副嗜血桿菌等疾病。
4.1.2免疫水平不高
一方面,疫苗本身保護率較低;另一方面,養豬戶未能保存足夠疫苗,使用不規范,未注射足夠劑量等均會對免疫效果產生影響。
4.1.3防疫不到位,消毒制度不嚴格
養豬過程中,部分養殖戶未嚴格執行相關免疫程序,未能嚴格消毒,通風不良,未能及時將帶毒豬或發病早期豬進行及時隔離等,均會對防疫效果產生影響,致使病原入侵,迅速擴散。
4.1.4未做到全進全出,豬群保健不到位
豬販由各地區進入仔豬,使得豬源混雜,致使疫病傳播。再加之豬價不高,很多豬場為節約成本便將豬群的藥物保健、疫苗接種、驅蟲予以減少,所使用原料質量未達標,從而導致豬群的疾病抵抗力下降。
4.1.5免疫抑制因素干擾
當豬群未能良好生長發育或面對較大的應激因素時,其自身免疫應答便會減弱。比如,豬流感、豬藍耳病等病毒感染便可產生免疫抑制,進而對豬只產生接種疫苗免疫抗體造成影響。
4.2預防對策
4.2.1對豬群飼養及管理模式予以優化
以“全進全出”養殖模式為宜,保持豬舍的干燥,控制飼養密度,嚴禁與雞鴨等動物混養,對應激因素予以有效控制,注重冬季豬舍保暖與夏季防暑與通風,確保飲水的充足性與清潔性,確保豬食營養充足,以提升豬只抗病毒感染的能力。
4.2.2加強豬舍消毒
PRRS傳染性較強,可通過尿、糞、腺體分泌物等傳播,這就要求高溫季節做好豬舍降溫與通風工作,及時清除其排泄物,實施無害化處理;嚴禁以變質飼料進行喂食,對豬只及養殖場進行定期消毒(豬只7d消毒1次,養豬場30d消毒1次)。
4.2.3強化免疫
可用江西型毒株針、山東型毒株對藍耳病進行滅活免疫;針對病毒性疾病,可用干擾素與抗菌素相結合進行治療,防治細菌性疾病發生繼發感染;針對細菌性感染疾病,則可用頭孢類、氟甲砜霉素等抗生素藥物予以治療;針對原蟲性疾病則可用特效藥進行治療;針對病情嚴重得豬只,可用排疫肽、植物凝集素等進行肌注實施治療。此外,可將大青葉、黃芪、龍膽皮、魚腥草、澤瀉、茯苓、一枝黃花、銀花莖、甘草、麻黃、石膏、連翹、桔梗和枝子(各0.5g)粉碎并均勻添加于1t飼料中。
4.2.4及時隔離病豬,對病死豬予以無害化處理
一旦發現病豬,需及時隔離并治療,對同場健康豬只應予以適當緊急免疫;針對病死豬須實施無害化處理,禁止運輸、加工及經營、販賣。此外,發現疫情時,應及時報告、實時監控、及早免疫。
對于養豬行業來說,豬高致病性藍耳病是非常棘手的病癥,因此養豬者必須高度重視豬病防控工作,特別是在氣溫炎熱、豬病高發的季節,把豬高致病性藍耳病作為防控重點,確保疫情發生時,能做到及時診斷、及時處理,防止疫情擴散蔓延,做好疫情防控的各項準備工作。
5.1加強飼養管理
保證飼料質量,提高豬群的抵抗力,豬日常所攝取的營養成分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著豬的免疫力以及生長速度,因此養豬者必須做到規范養殖,保持豬群較高的營養水平,嚴禁飼喂發霉變質的飼料,只有保證豬群充足的營養攝入,才能增強豬群的抗病能力。還應根據紅河縣的疫情情況,對豬群進行適宜的疫苗接種,進一步增強豬群的抵抗能力。發現病豬應及時隔離,并對豬舍進行消毒,切勿將病豬亂扔或者賣入市場,導致疫情擴散、疫源泛濫。
5.2嚴格引種
規模化養殖盡量做到自己培養種豬,從根源上杜絕該病的傳播。若必須引種,則引進的種豬應先進行隔離,并對其進行血清蛋白檢測,檢測結果為陰性,確認其未感染且未攜帶該病毒之后才可以與其它豬群進行混合飼養。
5.3嚴格監督
如果豬舍中發現該病情,應立即封殺疫區,將病豬隔離,并對死豬進行無害化處理,做到“不宰殺、不食用、不出售、不轉運”,嚴格防止疫情的擴散。
5.4為豬群提供適宜的生長環境
豬舍在冬天應注意保溫,并保持干燥整潔;夏天豬舍要做好防暑降溫的工作,養豬者對于豬舍應制定合理的飼養密度,為豬群建立良好的飼養環境,減少各種應激反應。
[1]張德文,史本宏,張光秀.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的預防與控制方法探討[J].中國農業信息,2013,(3):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