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東風
(酉陽縣畜牧產業發展中心,重慶 409800)
酉陽縣山羊產業發展思考
許東風
(酉陽縣畜牧產業發展中心,重慶409800)
酉陽縣境內生態環境良好,飼草資源豐富,山羊品種優良,農戶素有養羊習俗,山羊產品深受消費者青睞,發展山羊產業大有可為。但是,受諸多因素的制約,酉陽山羊產業也面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現筆者結合多年的工作實踐,提出一些膚淺的看法。
山羊產業;發展;對策
酉陽縣位于重慶市東南部,地處武陵山區腹地,全縣面積5173km2,擁有草山草坡面積19.49萬hm2,年產農作物秸稈38萬t,理論載畜量175萬個羊單位,是全國肉羊生產優勢區域優勢縣和重慶山羊產業發展重點縣。2009年,“酉州烏羊”通過專家鑒定,成為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
近年來,酉陽縣依托豐富的自然資源、獨特的品種資源和良好的發展基礎,多措并舉,大力發展山羊產業,在政策、價格、技術等多重動力的作用下,酉陽山羊產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全縣已建成縣級種羊場5個,山羊二級擴繁場25個,年出欄山羊500只以上的規模養殖場12個,年出欄山羊100只以上的規模養殖場452個,山羊養殖企業42個,山羊專業合作社87個,山羊養殖小區45個,2015年全縣山羊存欄32.66萬只,出欄36.99萬只。山羊產業已逐漸成為全縣畜牧業的主導產業和農民增收致富的的一大支柱產業。
2.1理清思路調結構
一是按照“穩定生豬,做大山羊”的發展思路,大抓結構調整,將山羊定位為全縣的優勢特色產業和全縣農業的“舉旗”產業來重點打造,山羊在畜牧業中的比重越來越大。二是遵循地方特色品種選育與引進良種相結合的原則,大力實施山羊良繁體系建設,山羊的品種結構越來越優化。三是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點、總體推進”的原則,著力調整優化區域布局,形成了“一區兩園三帶”為重點的山羊產業發展布局。
2.2規模發展轉方式
以發展規模養殖為重點為,著力轉變傳統山羊養殖方式。通過一系列政策措施,推進山羊養殖小區建設,扶持家庭畜牧場、養殖大戶、農民養殖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新型畜牧業經營主體的發展;通過項目實施,推進 “公司+專業合作社+農戶”等生產模式,以點帶面,以面帶片,引導農戶轉變養殖觀念,由散養模式向適度規模發展,由單一生產方式向產業化方向發展。
2.3突出特色抓創新
依托獨特的品種資源和優良的生態環境,狠抓品牌打造,成功申報無公害山羊整體推進縣,“酉州烏羊”成功注冊為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建成酉州烏羊保種場1個,擴繁場2個。發明創新了山羊高床舍飼配套養殖技術,并在全縣成功推廣。在發展上,集中資源和生產要素配置,推廣“五統一”的“潤興模式”和“借羊還羊、種草養畜”的“宗衛模式”,帶動農戶發展山羊產業增收致富。
3.1產業發展水平低
山羊養殖以散養為主,農戶缺技術、少資金,隨意選址,圈舍簡易,飼養規模小,管理粗放,靠天吃飯。山羊養殖的一些實用技術如:飼草料加工、同期發情、人工授精、羔羊早期斷奶、肉羊集中育肥、疫病防控、糞便資源化利用等技術推廣應用少,農戶飼養的羊群配種率、產羔率、成活率低,發病率、死亡率高,全縣山羊養殖整體生產水平低。
3.2扶持政策有瑕疵
縣級財力弱,資金來源主要靠中、市資金支持,每年只有少部分養殖場能夠享受到政策扶持,政策扶持面窄,扶持力度小。一些政策門檻高,要求多,程序復雜,操作性不強。項目實施中,重投資、輕管理;重形象、輕效益,一些業主沖著扶持政策而來,因管理、資金、技術等跟不上,風險把控力差,不但沒有起到示范帶動作用,有的甚至自身都難以生存。有的地方布點過多過密,有畜無草,造成生態資源破壞;有的地方又有草無畜,造成生態資源浪費。一些政策跟著領導的變化而變化,隨意性較大,缺少長期穩定的扶持政策體系。
3.3產業聯結不緊密
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聯結不緊密,大量農作物秸稈和糞便資源不能有效利用,造成資源浪費;缺少龍頭加工企業,山羊產品以活畜銷售為主,產品附加值不高。生產要素聯結不緊密,有場地、有勞力,但沒資金、沒技術;有產品,但無銷路;有品牌,但無產品等情況大量存在,資源不能優化組合。養殖分工不明顯,在生產發展中的每一個環節業主都全程參與,從頭到尾唱獨角戲,重數量,輕質量,專業化水平低,成本高,產品競爭力差。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與農戶聯結不緊密,組織松散,輻射帶動能力弱。
4.1加強科技推廣
引進畜牧科技人才,充實畜牧隊伍,加強山羊產業服務體系建設,加強技術培訓和指導,建立激勵機制,充分調動畜牧從業人員的積極性。加強和科研院校對接與合作,開展一些實用技術課題研究和難題攻關,引進國內外的一些優良品種和先進實用技術并推廣,切實提高山羊養殖科技含量。加快智能物聯等技術在山羊養殖中的推廣應用,實施精細化管理,提高生產效率。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推廣健康養殖方式,種養結合循環發展,促進山羊產業更上新臺階,實現可持續發展。
4.2完善扶持政策
擴大政策扶持面,讓大多數養殖農戶都能享受到政策扶持;對一些重點環節如良繁體系、科技推廣、飼草加工、品牌打造、產品開發等要加大扶持力度。即時調整一些不科學、不合理的政策,讓養殖戶真正享受到政策的實惠,積極探索創新一些實用的政策扶持模式,充分發揮政策撬動作用,吸引社會資本積極投資畜牧產業。大力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建立長期穩定的扶持政策體系,大政策一旦制定,就不要輕易變動,要一抓到底,直到抓出成效。利用政策手段,引領山羊產業規模化、標準化生產。
4.3健全產業鏈條
依托我縣的資源優勢和政策優勢,積極打造“牧草種植,飼草料加工,山羊養殖、加工、品牌創建、產品銷售、市場開發”為一體的山羊產業化鏈條,做優做特我縣山羊產業。借助互聯網平臺,探索一種長效利益聯結機制,將山羊產業鏈中的各個環節有機聯結為一體,讓他們各自分工,又相輔相成,各個環節協同發展,數質并進,推動山羊產業轉型升級,形成規模、品牌效應,走專業化、特色化、產業化發展道路,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1]方亞.酉陽山羊生產存在的問題及發展對策[J].草業與畜牧,2012,(7):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