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城
(佛山市三水區樂平鎮農林漁業局,廣東佛山 528137)
生產管理對畜禽肉風味的影響探析
陳文城
(佛山市三水區樂平鎮農林漁業局,廣東佛山528137)
生產管理對畜禽肉風味質量提高具有重要意義。探究生產管理對畜禽肉風味的影響,不僅能提高畜產品的口感風味,還能提高畜產品的肉質。本文探析了畜產品性別、年齡和品種等因素對畜禽肉風味的影響,還研究了畜產品屠宰前后的處理對畜禽肉風味的影響,并且還探究了肌肉部位和飼養方式對畜禽肉風味的影響,希望能夠加強畜產品生產管理水平,并提高畜禽肉的風味和質量,為廣大消費者提供鮮美可口的畜禽肉產品。
生產管理;畜禽肉風味;影響探析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生了奇跡式增長,從一個人均GDP不及非洲國家平均數1/3的貧窮落后國家,轉變為世界第一大貿易國和第二大經濟體。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生活需求也越來越大,對畜產品的需求更加是與日俱增。為了使得畜禽肉的風味更加符合人們的胃口,本文從性別、年齡、品種,畜產品屠宰前后的處理,肌肉部位、飼養方式等方面探析了生產管理對畜禽肉風味的影響,希望通過細致入微、面面俱到的系統性分析,能夠提高相關企業畜產品的肉質風味,并滿足廣大消費者的日常需求。
1.1性別影響分析
有研究表明,母雞與公雞相比較,母雞肌肉脂肪高12%,脂肪帶寬高7%;母雞的肌肉含量比公雞高,母雞的肉質的口感比公雞更美味;公羊出生80d的時候與出生80d的閹羊相比較,公羊特征支鏈脂肪酸略低,而當它們出生200d的時候,公羊特征支鏈脂肪酸高于閹羊數倍[1]。由此可見,性激素的新陳代謝與脂類組成具有緊密聯系。如果雄性動物的性器官沒有進行閹割,那么不飽和雄甾醇依附在畜禽肉上,食客就會對公畜性臭的氣味極為反感。因此,性別對畜禽肉風味具有較大的影響。
1.2年齡影響分析
因為畜產品體內的蛋白質、氨基酸和核苷酸會隨著畜產品的成長情況而發生改變,所以年齡對畜禽肉風味具有很大的影響。首先,隨著羊齡的增加,羊越養越肥,體內的脂肪愈來愈多,并且羊脂肪具有強烈的臭味,脂肪越多臭味則越濃;其次,隨著雞齡的增加,雞肉的硫胺素含量和游離氨基酸會大量流失,粗蛋白、干物質和肌苷酸也會大量增加。
1.3品種影響分析
品種對畜禽肉風味具有非常大的影響。首先,細羊毛種的羊肉與粗羊毛種相比較,細羊毛種的羊肉肉質更佳;其次,本地雞種的雞肉與非本地雞種比較,小型雞種的雞肉與大型雞種比較,本地雞種與小型雞種的雞肉口感更佳[2];最后,慢速雞與快速雞相比,慢速雞皮下脂肪高14%,肌肉脂肪高7%,腹脂率高36%,由于慢速雞肌肉脂肪比較高,因此慢速雞的風味更符合消費者的需求。由此可見,即使畜產品屬于同一種品種,如果畜產品遺傳基因不一致,那么畜禽肉風味還是存在較大的差異。
2.1屠宰前處理影響分析
如果在屠宰前2d給予畜產品科學的飼養管理,或者給予需要長途運輸的畜禽肉進行科學的飼養管理,那么畜禽肉風味和畜禽肉的品質就能得到提高。首先,畜產品屠宰前必須斷食,給予充足的供水;其次,盡量減少動物胃里的消化物,使其肝糖原有效分解,促進肉質成熟,增加肉品風味;最后,屠宰前給予畜產品淋浴能夠降低動物體溫,降解動物應激,增加肉品風味[3]。此外,屠宰前不能給予畜產品注射、口服過磺胺、樟腦和薄荷等氣味較重的藥物。因為服用過此類藥物,屠宰后的畜禽肉會具有讓人難以忍受的惡臭,并且畜禽肉風味也會大大降低,所以屠宰前只能給予畜產品注射和口服氣味不是很濃郁的藥物。
2.2屠宰后處理影響分析
因為屠宰后畜禽肉經過了排酸、冷卻和成熟等事后處理,所以畜禽肉口感會更佳。首先,畜禽肉老化后會降低IMP濃度,并增加氨基酸含量,給予畜禽肉排酸處理,就能增加肉品風味;其次,將未剝皮的牛肉、羊肉和豬肉直接掛起來進行冷卻,就能得到毛腥獸風味[4];最后,給予畜禽肉冷卻處理對改善畜禽肉風味極有幫助,延長屠宰到被消費的時間,可使得畜禽肉更加成熟,能夠使得肉湯味有效提高。
3.1肌肉部位影響分析
如果畜禽肉的肌肉部位相異,那么畜禽肉風味就會具有很大的差別。首先,腰部肌肉較為嫩軟,其畜禽肉風味不是很高;其次,膈部肌肉和胸部肌肉非常具有韌性,其畜禽肉風味較高;最后,畜產品頭部畜禽肉風味最差,尾部畜禽肉風味最佳。此外,畜產品含脂肪的肉與純瘦肉相比較,含脂肪的畜禽肉風味更佳。
3.2飼料影響分析
日糧配置、添加劑、維生素和礦物元素等因素對畜禽肉風味都具有一定的影響性。首先,谷物、魚粉等飼料對動物的脂肪酸、脂溶性成分具有一定的影響,對畜禽肉風味也具有一定的影響;其次,稀土、中草藥等添加劑可以增加肉湯味和肉質的香味,還可以去除腥味[5],能夠改善畜禽肉風味;再次,VE、VC和D3等維生素分別具有抑制不良風味、改善肉色肉味、提高肌肉品質的作用,對提高畜禽肉風味極有幫助;最后,碳酸氫鈉能夠提高胴體質量,也能夠使得畜禽肉風味更加鮮美可口。
在畜禽肉生產管理當中,雄性畜產品的不飽和雄甾醇對畜禽肉風味具有一定的影響,對雄性畜產品進行閹割,可提高畜禽肉風味;年齡較小的畜產品肉質和體味均優于年齡較大的;畜產品遺傳基因對畜禽肉風味影響較大,本地雞種、慢速雞和細毛種羊肉質要優于非本地雞種、快速雞和粗毛種羊;屠宰前給予畜產品飼養管理,屠宰后給予排酸、冷卻和成熟等處理,不僅能夠改善肉質,還能提高畜禽肉風味;腰部、頭部和純瘦肉類的畜禽肉風味較低,膈部、胸部、尾部和含脂肪的畜禽肉風味較高;谷物和魚粉等飼料對畜禽肉風味影響較大,稀土、中草藥等添加劑,VE、VC和D3等維生素,碳酸氫鈉等礦物元素對畜產品的肉質、香味、肉湯味都具有良好的影響;散養的畜產品比圈養的更具有畜禽肉風味。
[1]齊銀霞,成堅.生產管理對畜禽肉風味的影響[J].肉類研究,2008,(12):3-6.
[2]李建軍,文杰,陳繼蘭,等.禽肉風味的影響因素[J].國外畜牧科技,2002,29(1):26-29.
[3]楊龍江,常泓.肉與肉制品風味形成的研究進展[J].肉類工業,2001,(5):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