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宏聲
(重慶市墊江縣畜牧生產站,重慶 408300)
基于不同飼養模式下奶牛健康狀況與牛奶品質的關聯分析
雷宏聲
(重慶市墊江縣畜牧生產站,重慶408300)
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對其生活質量的要求也在不斷的增加。大多數人每天都會喝一杯牛奶,因而人們對于牛奶的需求量在不斷增加,加之畜產品質量安全意識的不斷增強,人們進而就對奶牛的健康狀況及牛奶的品質投入了更多的關注。現如今,奶牛的飼養模式在不斷的增多,不同的飼養模式對奶牛的健康狀況及牛奶品質會產生不同的影響。本文先就我國奶牛飼養的三種模式進行簡單闡述,而后就不同飼養模式對奶牛健康狀況和牛奶質量的影響進行討論。
奶牛飼養方式;健康狀況;牛奶品質;關聯影響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不再僅僅滿足于基本生活需求,而是對生活質量有了更高的追求。大多數人每天都會有喝牛奶的習慣,從牛奶中可獲取大量的蛋白質與微量元素,從而保證正常營養的供給。因此,對于生產牛奶的奶牛及其飼養方式的關注度也會隨之增加。據此,本文就不同飼養模式下對奶牛健康狀況及牛奶品質的關聯影響,展開相關分析與探究。
奶牛的飼養模式能夠對牛奶的品質產生較大影響,飼養模式也會直接影響到奶牛的健康狀況,從而間接的影響牛奶的品質。在我國,奶牛的飼養方式主要有三種。第一,粗放飼養型。這種情況在我國的農村地區出現的比較多,大多都是農民自家散養幾頭奶牛,沒有形成一定規模,其養殖相關設備少,喂食飼料較單一、品質較差、加工方式較為簡單,沒有進行營養均衡,并且奶牛飼養管理不規范,養殖環境較差;第二,集約化飼養型。這種類型的養殖以大規模化的養殖為主,其養殖場的基礎設施、環境條件較好,機械化程度較高,對于喂食的飼料能夠做到精心搭配、均衡營養,同時其中的管理、制度,都進行了一定規范,嚴格操作流程。第三,不完全集約化飼養型。這種模式是介于粗放型飼養與集約化飼養的一種飼養模式,通常以中小型規模奶牛飼養為主。這種飼養模式的基礎設施及環境條件較好,飼料種類較多,營養較為均衡,品質較好,但其生產規模與機械化水平較低,對奶牛的監管力度不強。
不同的飼養模式中,給奶牛喂食的飼料存在著較大差別,奶牛從不同的飼料中攝取到的營養不同,因而其身體發育情況也不同,進而對奶牛的健康狀況造成不同的影響。
根據對不同飼養模式下奶牛飼養員的采訪與調查可知,粗放型的養殖戶由于受經濟條件的制約,一般情況下準備的飼料主要有玉米秸稈、稻草等。飼養戶不僅沒有配備統一的日糧,還有可能會在其中摻雜一些豆渣或人類的剩菜、剩飯等,這些飼料中缺乏磷酸氫鈣、氯化鎂等營養元素,營養價值較低;而不完全集約型的飼養通常是以合作社形式開展,除了有統一配備的日糧外,飼養戶也會在其中加入一些秸稈、胡蘿卜、豆渣等來為其補充營養,即使同樣缺乏磷酸氫鈣、氯化鎂等物質,但其他營養元素的攝入量較高,營養較為充足;集約型飼養的奶牛,其日糧充足,補充的營養元素,不僅種類多,而且攝入的含量也較多,營養十分充足,可有效保證奶牛的生長發育和牛奶的正常保質保量供應。
通過檢查奶牛血液中的生化指標,就能清晰看到奶牛的狀況是否在標準范圍內,進而推測出其健康狀況。據相關調查表明,在這三種飼養模式下,其奶牛的血糖均在正常的范圍之內,但粗放飼養型中的奶牛血糖相對較低。血糖低就會導致奶牛的能量消耗速度加快,影響身體健康。而在蛋白質含量指標上,集約化飼養型的奶牛血漿中白蛋白質含量較高。長時間的白蛋白質含量高就會影響乳蛋白合成,加劇肝臟氨基酸的代謝,影響其身體健康。堿性磷酸酶與鈣代謝有著極其密切的關聯,血液中鈣含量的降低會使堿性磷酸酶升高。集約化飼養的奶牛,其血漿中堿性磷酸酶含量較高,表明其牛骨中鈣的周轉周期大,產奶量高,同時也從另一個方面預示了其奶牛存在缺鈣的風險。
牛奶中的乳脂肪,來源于奶牛飼料中的脂肪經過消化代謝后,再由其乳腺加工所得,或者是在乳腺中從頭合成的脂肪。合成脂肪的原料是乙酸和丁酸,是通過奶牛瘤胃中粗飼料纖維的發酵而來。當奶牛飼料中的粗纖維多時,其合成脂肪就會增加,乳脂率就高。若奶牛飼料中的粗纖維少,其合成脂肪就會減少,乳脂率就會隨之降低。另一方面,飼料中的長鏈脂肪酸對短鏈脂肪酸的合成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粗放飼養型中的粗飼料較多,且長鏈脂肪酸較少,因而其牛奶的乳脂率較高。
牛奶中的蛋白質,主要受遺傳基因控制,是由酪蛋白和乳清蛋白組成,是由乳腺上皮細胞與血液中的氨基酸合成。奶牛通過攝入飼料中的蛋白質和能量,可以提高體內乳蛋白的含量。此外,飼料精粗比例、飼料顆粒的大小,能夠促進葡萄糖產生,有助于提高乳蛋白含量。集約化飼養的奶牛,其日糧中的蛋白質含量高,并且在進行喂食前,其相關的工作人員都會將飼料切碎,使其變成顆粒化或者粉末化。這種做法能夠幫助奶牛有效地吸收飼料中的蛋白質,因而,其奶牛不僅產奶量大,且牛奶中的乳蛋白含量也比較高。
同樣,牛奶質量也與奶牛的飼養、管理條件有著直接關系。集約化飼養的奶牛,在管理方法上已形成了一定規范,有專業人員進行飼養與管理,且其奶牛的生長環境、衛生狀況都較好。因此,其奶牛所生產的牛奶質量也較好。
本文通過分析可得出,不同飼養模式下奶牛的健康狀況是不完全相同的,集約化飼養型奶牛在健康狀況方面優于粗放型和不完全集約型,且集約化飼養型的奶牛所生產的牛奶質量較高。本文就不同飼養模式對奶牛的血糖、血漿中白蛋白質、血液中鈣含量的影響進行分析,進而對不同飼養模式下牛奶中乳脂肪、蛋白質的含量進行討論。通過本文分析,能夠為不同飼養模式下對奶牛健康狀況及牛奶品質的影響提供參考,以保證我國優質牛奶充足供應,并逐步促進我國奶牛養殖業持續健康穩定發展。
[1]菅景穎,張志勝.飼料營養因素對牛乳中乳脂率的影響[J].河南畜牧獸醫,2006,(12):12-14.
[2]史清河.奶牛氨基酸營養與乳蛋白含量和產的關系[J].中國飼料,2000,(8):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