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家友
(云南省鎮沅縣古城鎮農業服務中心,云南鎮沅 666500)
發展鎮沅縣古城鎮養羊業的探索
宋家友
(云南省鎮沅縣古城鎮農業服務中心,云南鎮沅666500)
根據我鎮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和養羊業發展現狀,提出更新養羊觀念、改良羊種、科學飼養管理及注重疾病防治等加快養羊業發展的對策措施。
飼養山羊;疫病防治;發展對策
以發展思路:以鄧小平的“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和“三個代表”及“十七大”會議精神為指導,圍繞全面建設和諧小康社會為目標,走“市場引導、政府扶持、龍頭帶動、農民參與”之路,以增加群眾收入為宗旨,依托資源優勢,抓住市場對黑山羊的需求和實施西部大開發,退耕還林、還草,著力發展適度規模的黑山羊養殖示范戶,以點帶面,主攻出欄率、商品率、個體肉量,提高養畜經濟效益,為農民增收,把全鎮畜牧業培植成為富民強鄉的亮點產業。具體應抓以下幾點:
鄉、村、組各級領導要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切實加強領導,增強發展畜牧業的緊迫性和責任感,要實事求是地干。但要發展畜牧業,政策是前提、科技是根本、投入是保障。鄉政府必須把畜牧業發展納入全鎮經濟和全鎮社會發展宏觀調控中,制定出發展對策,并加大畜牧業扶持資金,來保證畜牧業持續穩定發展的條件。
古城鎮黑山羊屬云南黑山羊品種,宜山地型、抗潮濕、肉皮兼用品種,這種山羊品種具有抗逆性強,發病少,善于攀食灌木嫩葉樹芽,耐粗料,肉皮產品質量較好等優點。但由于長期未進行系統選育,故生長緩慢,已出現近交群體。所以特別是選用優良種公羊對后代影響更大,俗話說“公羊好好一坡,母羊好好一窩”,因而種公羊的選擇特別重要,通過選種可以逐步提高羊群和生產力,繁殖出體格健壯、生產性能高的后代;選種可以發現細小有益的變異,并通過選配,把變異逐漸穩定下來,形成新的群體或品種。在母羊選擇上,應盡力選無病史,體型大,無瞎奶,常產雙羔的黑山羊為母本。每群基礎母羊以60~80只為宜,每群基礎母羊應有2~3只種公羊,基礎母羊中應有60~70%的中青年能繁母羊。為保存山羊品種遺傳資源及提高其生產性能,必須實行本品種選育與雜交改良并舉的方針,應建立山羊純種選畜場,繁殖良種供給養羊戶,并向農戶傳授留種,繁殖等基本常識。
農作物秸稈的開發利用是改變傳統畜牧業,緩解糧供需矛盾,建立“節糧型”畜牧業的重要措施之一,古城鎮有水稻、玉米、小麥、蠶、豌豆等作物秸稈飼料資源3500t,要充分合理開發利用,提高利用率,通過養草食畜,變廢為寶,實現增值,同時大搞青貯、氨化料推廣工作,來提高作物秸桿營養價值,適口性及消化利用率。
(1)更新傳統觀念,推進新式的養山羊方式的改革,在全鎮粗放飼養管理方式下,民族傳統意識濃厚,山羊依賴從自然界植物中獲得營養物質,尤其冬季及早春采到的食物僅能維持生命,致使養山羊生產在此期間效益低下。為此,必須更新觀念,要從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轉變,從靠天養畜向種草養畜轉變,從自給型向商品型轉變。應提倡科學補飼,用混合精料(如玉米、豆餅、麥麩、骨粉、食鹽等)每日早晚各補飼一次,補飼量為200~500g/只。同時在羊圈吊掛牛羊舔磚,可節省用量,還能補充多種礦物質。根據白元福、葉從光等農戶試驗,母羊全年補礦物質牛羊舔磚比補食鹽羊群,體重增加2.05kg。制作青貯飼料,青干草以供冬春食用,晚秋種植白薯藤、苕子、皇竹草等,青綠多汁飼料。
(2)改傳統羊廄為地漏式羊廄
依全鎮各村組特點,改造低洼潮濕的羊廄。安裝于距地面60~80cm的地方,羊廄最好建成樓式羊舍,羊舍樓臺距地面1.5~1.8m;地面用木條敷設,間隙1~1.5cm,可漏下糞尿,因樓式羊舍干燥衛生,通風良好,防熱防潮,是預防羊體表寄生蟲病、腐蹄病的有效措施。
由于古城鎮氣候特點,我們采用防重于治方針,因山羊最怕潮濕的牧地和圈舍,潮濕的環境易使發生寄生蟲病、腐蹄病等疫病,如在加上通風不良,則易患肺炎等病。只有加強科學飼養管理,搞好山羊的衛生保健,嚴格執行檢疫制度、有計劃的進行免疫接種,定期驅蟲與消毒等綜合性防治措施。羊豆是由痘病毒引起的羊的一種急性、熱性、接觸性傳染病。預防注射:每年春季不論羊只大小,一律在股內側或尾部皮內注射稀釋好的羊痘疫苗0.5ml,免疫期一年,羔羊應在7月齡在注射一次。防治本病應采取綜合性措施,加強飼養管理,定期進行預防接種。球蟲病是羊的一種急性接觸傳染性原蟲病,1~3月齡的山羊羔的發病率較高,預防本病應從加強飼養管理和改善環境衛生方面著手,對病重羊必須隔離治療,以防病原擴散。治療用磺胺二甲基嘧啶或磺胺六甲氧嘧啶,每天100mg/kg,連用3~4d,效果好。也可用呋喃唑酮每天10~20mg/kg,連用5d,腹瀉停止,恢復食欲和健康。還要注重羊抓好“w”病疫苗注射工作。
戶養為主、適度規模,山羊生產是一項涉及面廣技術強的工作。政府部門應加大資金投資,爭取項目開發資金、實行財政項目投資,小額扶貧貸款的銀行信貸投資等。重點扶持一些科技意識強,具備一定規模的飼養戶,以政府適當扶貧,農戶投工、投勞方式,建立山羊養殖示范戶。畜牧科技人員有計劃定任務定質量下到村組開展培育工作,使科技下鄉,讓科技上山,強化飼養戶學習經營管理知識和科技飼養技能,重點扶持和培訓一部分示范戶,使他們出效益、出典型、帶動周圍群眾,增加推廣面。使他們扎實掌握山羊飼養的全套技術,在各村組起到帶頭示范的作用。打造出本地黑山羊品牌。達到示范目的,產生規模效應,推廣適度規模飼養,提倡短時期育肥和適時出欄,從而以點帶面推動我鄉養羊業的發展。
[1]馬興躍,肖昆龍,肖蓉,等.快速優質養羊技術[M].云南科技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