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海霞
(祁連縣九號公路檢疫站,青海祁連 810499)
牦牛肉毒梭菌中毒癥如何診斷與防治
沈海霞
(祁連縣九號公路檢疫站,青海祁連810499)
肉毒梭菌為梭菌屬成員,為腐物寄生型專性厭氧菌。肉毒梭菌中毒癥是牛因食入被肉毒梭菌毒素所污染的飼草、飼料或舔食尸骨后所引起的一種以運動神經麻痹及延腦麻痹為主要特征的中毒性疾病。在適宜條件下,可產生一種叫肉毒梭菌毒素的蛋白神經毒素,它是迄今所知毒力最強的毒素。主要作用于神經肌肉接頭點,阻止膽堿能神經末梢釋放乙酰膽堿,從而阻斷神經沖動傳導,導致運動神經麻痹。同時,該病毒還會毒害中樞神經系統的運動中樞,致使呼吸肌麻痹,動物窒息死亡。因該毒素廣泛存在于自然界,在22~37℃的溫度條件下能大量的產生毒素,受各種條件的限制,對該病毒的治療效果較差,給畜牧業生產造成較大損失。由于該病多發于溫暖的夏季,當地的老百姓稱其為“熱病”。所以,在春夏季要積極預防該病,以確保畜牧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肉毒梭菌;中毒癥;防治
今年6月下旬我鎮先后發生9起牦牛肉毒梭菌中毒癥,給牧戶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損失,也造成當地的養牛業的恐慌,通過相應的診斷和綜合防治后得到了有效控制,現將具體情況敘述如下。
今年6月24日,我鎮一牧戶家發現飼養的140頭牦牛中有3頭突然發病,據牧戶反映該牛早晨出現食欲減退,到下午即不能進食,通過青霉素靜脈注射,效果時好時壞。
在接到牧戶報告后,發現病牛精神沉郁,神經麻痹,共濟失調,臥地不起、頭部彎于一側,肌肉軟弱、麻痹,不能咀嚼吞咽,垂舌,流涎。
(1)根據運動神經麻痹的臨床癥狀及其抗菌素有耐受性的特征可考慮肉毒梭菌中毒癥。
(2)根據肉毒梭菌芽胞廣泛存在于自然界、土壤及其自然居留場所,動物腸道內容物、糞便、腐敗尸體、腐敗飼料及各種植物中都經常含有,環境內發現有該戶隨意丟棄的死羊尸體,可作為初步診斷。
(3)采集胃腸內容物和可疑飼料,加兩倍以上無菌生理鹽水,充分研磨,制成混懸液,置于室溫1~2h,然后離心,取上清液加抗生素處理后,分成2份,一份不加熱供毒素試驗,另一份100℃加熱30min供對照用。分別接種雞的眼內側皮下,經0.5~2h接種不加熱病料側眼閉合,10h后死亡,而接種加熱病料側眼正常,即可確診。
(1)畜禽預防的主要措施在于隨時清除牧場、畜舍中的腐爛飼料,不使畜禽食入,特別是動物死亡后要嚴格處理。
(2)禁喂腐爛的草料、菜葉等,調劑飼料要防止腐敗,缺磷地區應合理補鈣補磷。
(3)發病畜禽的糞便內含有大量的肉毒梭菌毒素,應及時清除。
(4)緊急免疫接種:應用青海生物制藥廠生產的肉毒梭菌中毒癥滅活疫苗,對受威脅的牛進行緊急接種,到目前為止未發現新增病例,該病得到有效控制。
(5)如條件允許,在發病早期可注射多價毒素血清,毒型確定后可用同型抗毒素,在攝入毒素12h內均有中和毒素的作用。內服大量鹽類瀉劑或5%NaHCO3洗胃灌腸也可促進毒素排出。
其原因主要由以下幾個方面:
(1)氣候炎熱,適宜于肉毒梭菌的生長繁殖,造成大量的肉毒梭菌的增殖而產生毒素。
(2)疫情的發生可能與該牧戶隨意丟棄動物死尸、飼草料中缺磷(鈣)和牛羊添啃尸骨有關。
(3)經過6月份的緊急免疫接種,再未接到該病疫情報告,建議每年應及時進行免疫接種,特別是常發村、社要及時免疫接種。
(4)加大牧戶對科學養畜的培訓力度,提高科學養畜的認識,在定期免疫的前提下,不亂丟動物尸體,不飼喂腐敗的飼草料,合理補充鈣磷等微量。
[1]省新榮.牦牛肉毒梭菌毒素中毒的防治[J].中國畜禽種業,2008,4(3):62.
[2]陳競霞,孫旭光,朱維斗.牛肉毒梭菌中毒癥的診斷和防治[J].中國草食動物科學,1995,(3):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