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應全
(重慶市銅梁區平灘畜牧獸醫站,重慶 402560)
一例豬巴氏桿菌病的診治報告
劉應全
(重慶市銅梁區平灘畜牧獸醫站,重慶402560)
豬巴氏桿菌病是主要由多殺性巴氏桿菌引起的一種傳染病,又稱豬肺疫。其主要特征是敗血癥和器官組織出血性病理變化。本文通過介紹發病情況、臨床檢查、病理剖檢和診治過程,報告了一例豬巴氏桿菌病的診治,并控制了疫情。
巴氏桿菌?。回i肺疫;診治
豬巴氏桿菌病是主要由多殺性巴氏桿菌引起的一種傳染病,又稱豬肺疫。其主要特征是敗血癥和器官組織出血性病理變化。本病分布較廣,發病率不高,呈散發性發生,常繼發于其他傳染病。隨著我國規?;B豬的不斷發展,雖然豬肺疫在養豬業中一般不形成大范圍的流行,如防治不當也能造成嚴重危害,尤其是給一些散養殖戶造成一定經濟損失。筆者現將一例豬巴氏桿菌病的診治情況報告如下。
金鑫生豬養殖場,購入保育豬后進行育肥。2015年7月份,早晨突然發現有3個圈欄中個別豬只出現食欲減退、不食,當天晚上即死亡一頭,于是,該養殖戶對出現不食或食欲減退的豬只均注射青霉素鈉,連續給藥2天后,患病豬恢復采食量停止給藥。過了5d,又發現個別豬出現食欲減退,呼吸時腹部起伏明顯,咳嗽,鼻腔有泡沫性分泌物。第二天筆者到豬舍時,養殖戶介紹,一頭豬剛剛死亡,死亡前口鼻流出泡沫。
豬舍為房屋改造而成,將其分成8個圈欄,每個圈欄的面積大約為9m2左右,每欄飼養10頭50kg左右的育肥豬,進入圈舍后感知其通風不良,衛生環境較差,氣味較重。筆者發現圈欄中有幾頭豬精神萎頓,早上給料后未進行采食,呼吸困難,張口呼吸,有一豬呈犬坐姿勢,測量發病豬只體溫為40.5~42℃,咳嗽,病豬頸下咽喉部發熱、紅腫、堅硬,可視粘膜發紺,腹側、耳根和四肢內側皮膚出現紅色斑點。
頸部皮膚腫脹,指壓留痕,切開見有大量膠凍樣液體,皮下組織有大量出血點并伴有出血性浸潤;下頜淋巴結、腹股溝淋巴結腫脹,切面呈紅色;肺門淋巴結腫脹,切面呈彌漫性出血;肺臟輕度腫脹,間質增寬,表面有充血、出血性病理變化,質地較韌,切面稍隆起,切緣外翻,切面呈多色大理石樣花紋;心臟內膜、心臟外膜均有散在小出血點;脾臟表面有出血點;腎臟有點狀出血;胃底粘膜潮紅;小腸粘膜充血、出血,表面有少量黏性滲出液。
根據發病情況、臨床檢查和病理剖檢初步判定病豬患有豬肺疫,為了進一步確診,另無菌采集心血、淋巴結進行革蘭氏染色,經顯微鏡檢查見有多量革蘭氏陰性、單個存在也有成對的球桿狀細菌。藥敏試驗結果表明:磺胺間甲氧嘧啶、多西環素、替米考星、頭孢噻呋鈉為高度敏感,氟苯尼考、鹽酸環丙沙星、恩諾沙星、鏈霉素、青霉素為中度敏感,阿莫西林、慶大霉素、卡那霉素、氨芐青霉素不敏感。
5.1加強飼養管理
加強圈舍通風,及時清理圈舍內糞尿,給予充足的飲水。
5.2加強消毒
每天使用百毒殺進行帶豬消毒,3d后更換二氯異氰尿酸鈉消毒劑進行消毒直到豬群恢復正常。
5.3將已經死亡豬只進行無害化處理,隔離患病豬只進行單獨治療
安乃近注射液:肌內注射,一次量2g。1次/d。如果豬只發熱持續者,可2次/d,豬只不發熱后即停止使用。注射用頭孢噻呋鈉:肌內注射,一次量,每1kg體重,5mg。1次/d。連用3d。
5.4為了徹底治療,對全群進行口服藥物進行預防
鹽酸多西環素可溶性粉,混飼,每1000kg飼料,200g。連用5d;替米考星可溶性粉,混飼,每1000kg飼料,400g。連用5d。同時添加多種維生素和黃芪多糖可溶性粉。全群給藥5d后,停止給藥3d,在將藥量減半混飼5d。
經過治療,3d后,病豬癥狀基本消失,全群豬采食量、精神狀態恢復正常,并且沒有新病例出現。15d后回訪,豬群穩定。
豬巴氏桿菌病的防治首先應注意飼養管理,如給予營養平衡的飼料,加強環境通風換氣等,降低環境對豬只的應激程度,其次應盡可能降低飼養環境的病原微生物的數量,加強對圈舍、圍欄、飼槽、飲水等用具的消毒,同時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當的豬肺疫疫苗進行預防接種,增強豬只對該病的特異性免疫力。
進行本病診斷時,應注意是否有繼發感染,如該病有時與豬瘟混合感染;同時,還要注意與豬接觸性胸膜肺炎、氣喘病等呼吸道病進行鑒別診斷。使用抗生素進行防治時,可通過藥敏試驗選擇敏感的藥物進行聯合用藥進行防治。
[1]周漢強.一例生豬豬肺疫的診治[J].福建畜牧獸醫,2016,38 (2):44.
[2]黃杰河,覃開權.一起急性豬肺疫的診治報告[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2,(10):32.
[3]李鳳仙.豬肺疫的鑒別診斷與綜合防治[J].科技視界,2012,(17):286-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