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迎 李成應 焦偉麗
(佛山市南海東方溴龍制藥有限公司,廣東佛山 528234)
鵝出血性壞死性肝炎的病原及病理特征研究
孫 迎李成應焦偉麗
(佛山市南海東方溴龍制藥有限公司,廣東佛山528234)
鵝出血性壞死性肝炎是發生于雛鵝的一種急性病毒性傳染病,病原為鵝呼腸孤病毒,常發生于1~10周齡的雛鵝和仔鵝,最早發生于約日齡雛鵝,最晚發生于10周齡仔鵝,2~4周齡雛鵝多發。患鵝以肝脾臟出血性壞死為特征性病變,其發病率為20~90%,死亡率差異大,最高可達70%。該病流行趨勢日趨嚴重,且死亡率高,已經給養鵝業造成了嚴重損失。
鵝出血性壞死性肝炎;禽呼腸孤病毒;肝脾臟出血性壞死;病毒性傳染病
禽呼腸孤病毒(Avian reovirus;ARV)是雞病毒性關節炎和腔鞘炎的主要病原之一,為呼腸孤病毒科正呼腸孤病毒屬的一個成員。病毒粒子無囊膜,有可見的雙層衣殼結構,外殼直徑75nm左右,內核直徑約50nln,呈二十面體對稱。病毒基因組為雙股RNA(dsRNA),有十個節段,編碼10個結構蛋白和2個非結構蛋白。ARV對熱和PH3有抵抗力,對脂溶劑不敏感;室溫下HZOZ作用1h不能使其滅活,2%苯酚滅活部分病毒,2%甲醛在低溫(4℃)無效;對DNA代謝抑制物、放線菌素D和5-氟脫氧尿核昔有抵抗力,70%乙醇和0.5%有機碘可滅活該病毒。ARV可在雞胚卵黃囊、絨毛尿囊膜上及原代雞腎細胞培養物內增殖,并對細胞有致病作用及產生細胞內包涵體,包涵體的病毒粒子呈晶格樣排列。隨著養禽業的蓬勃發展,ARV的影響越來越大,其引起的疾病發病率上升,復雜性增大。
此病多數發生在一月齡以內雛鵝,發病率可高達70%以上,死亡率達60%,用各種抗菌素、磺胺藥和抗小鵝瘟血清均無治療和預防效果。
2.1癥狀
患病雛鵝精神萎頓,食欲大減或廢絕,羽毛雜亂無光澤,體弱,消瘦,行動緩慢或跛行;病情嚴重者癱瘓在地,排白色稀糞,兩腿呈劃水狀,仰頭張口呼吸,一側或兩側跗關節或跖關節腫脹。
2.2大體病變
剖檢病死鵝可見患鵝肝臟有散在性或彌漫性大小不一的紫紅色或鮮紅色出血斑和散在性或彌漫性大小不一的淡黃色或灰黃色壞死斑,小如針頭大,大如綠豆大;脾臟稍腫大,質地較硬,并有大小不一的壞死灶;胰腺腫大,出血,并有散在性壞死灶,腎臟腫大,充血、出血,有彌漫性針頭大的灰白色壞死灶;心內膜有出血點;腸道粘膜和肌胃肌層有鮮紅色出血斑;膽囊腫大,充滿膽汁;腦殼嚴重充血,腦組織充血;肺充血。
2.3顯微病理變化
分述如下:
(1)肝臟:大片實質發生壞死,切片中幾乎看不到完整的肝腺泡,壞死區范圍較大,相連成片。壞死區中的肝腺泡結構完全破壞,肝細胞崩解,成為一片淡紅染色的蛋白質性細網狀結構物,充滿壞死肝細胞形成的空泡和殘留的核碎屑,壞死區周圍有大片出血區,其中腺泡組織也已破壞或完全消失。在壞死出血區周圍及殘存肝組織間質中有單核細胞及淋巴細胞散在浸潤。
(2)脾臟:與肝臟病變相似,整個切片成為大片充血、出血、壞死區,脾髓結構完全消失,淋巴組織大部分萎縮消失,僅見在出血區內散在分布的殘存淋巴細胞集落,已不見完整的淋巴小結。壞死區形態不規則,有的相連成片,染淡紅色,其中可見到成片的漿液狀物質浸潤和散在淋巴細胞及核碎屑。
(3)胰腺:胰漿膜疏松,組織水腫擴張,小血管出血,淋巴管擴張,水腫液中有少量單核細胞及淋巴細胞浸潤。腺小葉內散在出現腺泡壞死小灶,有的相互融合成索狀,灶內腺泡上皮細胞崩解,可見到成團的紅染酶原顆粒,有的僅剩空泡。壞死灶內也有單核細胞浸潤。
(4)腎臟:腎小管上皮廣泛發生嚴重濁腫,有些上皮細胞已破壞崩解,實質中有小出血灶,在間質內及腎小管間散見淋巴細胞增生浸潤。
(5)腸管:小腸漿膜均見炎性水腫,擴張,有散在的紅細胞和單核細胞浸潤,粘膜層很多絨毛上皮脫落,淺層多已發生壞死。
(6)心臟:心內膜炎性水腫,擴張,有單核細胞和淋巴細胞散在浸潤,深入淺層心肌間質,心肌纖維濁腫,肌間有小出血灶。
(7)肺:很多肺泡充血,有些副支氣管腔內含有數量不等的紅細胞,肺小葉間明顯水腫,淋巴管擴張,水腫液中混有紅細胞和少數單核細胞。較大支氣管周圍出現出血壞死灶,灶中肺泡組織破壞,充滿紅細胞,其中含有單核細胞及淋巴細胞。
(8)腦:大腦有小膠質細胞散在增生浸潤,并見數個或十數個膠質細胞聚集成團。神經細胞大多發生變性,周圍水腫形成擴張的空腔,其中的神經細胞發生濃縮或溶解,僅見一些紅染的胞漿物質。切片中見實質內小血管周圍間隙擴張,有的血管周圍有少數膠質細胞增生,顯現不完整的(管套)。小腦髓質中有小出血灶,脈絡叢有出血和單核及淋巴細胞浸潤。
(1)胚胎致死性
鵝胚:鵝胚分離株分別在鵝胚傳代均能引起規律性胚胎死亡和特征性病變。
鴨胚:鵝胚傳代毒株接種鴨胚均能引起鴨胚死亡和特征性病變。
雞胚:鵝胚傳代毒株接種雞胚均能引起雞胚死亡和特征性病變。
(2)胚胎病變
鵝胚、鴨胚和雞胚大體肉眼病變比較一致。絕大多數胚胎全身胚體皮膚嚴重充血、出血,呈鮮紅色或紫紅色胚體。一些胚胎皮膚不充血,但胸部、頭部和大腿等不同部位肌肉和皮膚有大小不一鮮紅出血斑。心外膜有大小不一的點狀或斑狀鮮紅出血斑;肝臟腫大,較小胚齡有散在呈淡黃色和紅色相交病灶,較大胚齡的肝臟有灰白色或淡黃色大小不一的壞死灶:腎臟腫大,有針頭大的灰白色壞死灶;脾臟腫大,有大小不一的灰白色壞死灶。絨毛尿囊膜有紫紅色和鮮紅色黃豆大至小蠶豆大出血性壞死斑,膜有出血點;其他部位水腫。
[1]殷震,劉景華.動物病毒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7:5-548.
[2]陸承平.禽呼腸孤病毒[J].中國畜禽傳染病,1997,(67):60-61.
[3]王永坤,周繼宏.鵝出血性壞死性肝炎的初步研究[J].中國禽業導刊,2002,24(18):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