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灤縣教育局 尹 旺
局長規劃
著眼高效課改深化內涵發展
○灤縣教育局 尹 旺
編者按:注重教育教學改革內涵發展,是近年來區域教育發展的熱點和難點。從最初的懵懂,到如今目標明確的推進各項改革進程,區域教育教學改革工作越來越善于對癥下藥,相關措施也越來越精細化、規范化,灤縣的做法就頗具代表性。
近年來,我們全面落實學校教學規范化管理,不斷推進教學管理的創新,深化教育教學系列改革,牢固樹立為學校、為教師、為學生服務的思想,倡導高效課改,以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為目標,深化教育教學內涵發展。
一、更新思想觀念
思想決定方向,觀念決定質量。加強學校管理人員及教師政治理論學習是我縣小學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內容。內容包括:國家中長期發展綱要,小學教育發展新思想、新理念,高效課堂建設的新思路,灤縣教育“一二三四五”工程等。
二、規范日常教學
我縣小學教育始終堅持“常規立校,質量興教”的理念,重視小學教學的日常教學管理。我們先后經歷了制度化、規范化、精細化、科學化等階段。
1.建制度,促規范。我們不斷完善《小學教學常規管理制度》,爭取做到與時俱進,與廣大教師的教改思想同步。內容包括:業務學習制度、參與教科研制度、教學會議制度、教研活動制度、學校工作質量評價制度等。以上各種制度對每一個教學常規活動和環節都做了明確、細致的要求,要求細了,教師的教學活動自然也就規范了。
2.建檔案,促管理。以省教學督導評估檢查為契機,培訓學校教學管理人員和業務骨干,要求各校建立起規范、實用的教學檔案,提倡“日積月累”,鼓勵“日清月結”,反對臨時突擊,嚴禁弄虛作假。這樣,通過建立和規范教學檔案,使教學的過程管理落到了實處。
3.定計劃,促落實。常規教學的管理是通過計劃來設計,通過落實來完成的。學期初,我們在全縣教學工作會議上公布學年工作計劃,要求各中心校、縣直小學制定出更加具體可行的教學工作計劃,經過教研室審查后方可實施。
4.抓培訓,促提高。《新課程標準》學習培訓已經成為我縣小學教學的常規培訓項目。一是新教師剛剛參加工作時,我們組織各科教研員為新教師進行為期一周的《新課程標準》解讀學習;二是新學期剛剛開學時,我們組織各科教研員與骨干教師進行《新課程標準》復習學習;三是教師在工作中遇到教學疑惑時,我們組織學科教研員為教師進行《新課程標準》的解疑學習。
5.依評價,促發展。建立科學實用的評價體系始終是教學管理可持續發展的有力保障。我們先后制定了《學校工作目標考核辦法》,和《學校教學工作目標考核方案》,教學常規管理工作在考核方案中占了百分之四十的比重。極大調動了學校抓教學過程管理的積極性,不僅消除了重結果輕過程的現象,還讓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得到落實,促進了教學向扎實、高效、科學的方向更快地發展。
三、夯實教師培訓
我縣教師業務培訓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層次:1.針對新教師的業務培訓。為了加快新教師專業化成長,在新教師入職以后,我們首先建立起新教師業務成長檔案,然后分成若干組集中進行業務培訓,培訓內容包括各學科教材分析、《小學教學常規管理制度》學習等,通過培訓主要增強新教師扎根教育、愛崗敬業的信心,提高駕馭教材的能力,為進一步提高教學素質奠定良好的基礎。
2.針對教學管理干部的提高培訓。每學期至少組織一次教學干部業務提高培訓。內容包括教學主任所面臨的問題和角色定位、基本心態、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如何管理教學、如何聽課和評課等。
3.針對骨干教師的專項培訓。我們充分利用暑期對全系統骨干教師進行專項業務培訓,內容包括如何進行集體備課、如何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如何開展教科研工作等。
四、豐富教研活動
近年來,我們著眼于學生的未來與發展,緊緊圍繞“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引導學生學會學習”這一核心內容,積極開展校本教研,大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校本教研抓實效。開學初召開教學工作會議布置各校校本教研活動。要求各校穩步推進課程改革,積極開展適合本校的校本教研活動。校本教研形式主要有:①新課程新理念“教師論壇”活動。將全校教師按所教學科編排順序,要求人人走上講壇,人人開課。②鼓勵教師開展“隨機式教研活動”。引導教師以課堂教學中發現的問題為討論主題,在無特定主持人的情況下,群聊“教學話題”。③積極開展學校“每人一節優質課活動”。我們賦予了“一師一優課”新的內容,主要是要求教師的課堂要與學校和個人的研究課題相結合;鼓勵教師積極參加學校的“同課異構”活動。
2.縣域教研抓特色。為了實現建設高效課堂的目標,①建立了各種交流平臺。比如校長教育工作交流群,教學主任教學工作交流群,各學科教師教學工作交流群等,各交流平臺每天在線人數基本達到全縣教師人數的80%以上。②教研室一直堅持每年組織“送課下鄉活動”,此活動兩年為一個大循環,每個學期確定一個內容。③制定了賽課制度,規定小學所有學科均納入賽課學科;任課教師不論年齡大小,必須全員參加賽課;賽課分學校周賽課、鎮中心校月賽課、全縣年終總決賽。對年終總決賽優秀教師實行重獎。這項賽課制度大大提高了廣大教師認真研究教學的積極性。
五、注重教學改革
我們制定了“三步走”戰略:
1.統一思想。我們學習考察“疑探教學”改革經驗,親身感受課堂教學改革獨特魅力。利用暑期組織校長、教學主任、骨干教師進行業務培訓達1000余人次。
2.典型引路。在全國課改剛剛起步之時,我縣中山實驗學校很快就確立了“課改興校,為孩子一生奠基”的目標,經過不斷摸索和實踐,終于創造出適合本校實際的課堂教學模式“三環五步教學法”。經過多次質量檢測表明,課改后的教學質量提高非常顯著。
3.穩步推進。我們根據各校教學實際情況和師資狀況,通過申報和推薦相結合的方式從全縣106所小學中首先確定了35所課改實驗校,然后在每所實驗校中再確定1-2個課改實驗班。同時,廣泛聽取實驗班學生家長對課改的意見和建議。為了積極推進課改,我們還在每學期不定期召開“小學高效課堂建設研討會”,研討會上優秀教師上引路課、學科骨干教師進行評價研討、課改先進學校進行典型發言。
六、創新評價制度
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力保障。為此,我們重新修訂了綜合質量考核評價方案,制定了小學教學業務質量評價標準、教師量化考核辦法等,加大教學質量在評價體系中所占分值,加大資金向教育教學方面的傾斜。定期對教師的教學質量、學生的學習質量及各項教學環節進行監測、評估。每年至少一次全縣范圍內的各學科質量檢測。
新課程改革賦予了我縣教育新的內涵,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必定會以更加鍥而不舍的精神,扎實工作,奮力爭先,不斷把我縣的教育教學工作推向新階段,全力開創教育事業更加輝煌的明天。

教學交流

全縣賽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