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朝輝
“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天是養生的好時節,尤其對老人來說,把握好時機,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國家級著名老中醫、湖北省中醫院教授涂晉文介紹,在春天,老人要注意五個“少”。
少濕:春季雨水增多,這個季節,風濕及關節炎極易發作。因此,春天應注意控制室內濕度,勤曬被褥,不要在早晚等濕氣大的時候到戶外運動,運動時如果出汗,要及時擦干。
少酸:春季應少食酸味,以免肝氣過旺,需增加甘味以養脾氣。春季飲食可以多選擇麥類、薏米、豆類及豆制品、蛋類、梨、香蕉、蓮藕、芹菜、菠菜、鴨肉、海帶等,尤其是老年人,應少食用那些黏冷肥膩、難以消化的食物,以免影響臟腑功能。
少凍:孫思邈說:“春天不可薄衣,令人傷寒,霍亂,食不消,頭痛。”告訴我們春季養生要遵循“春捂”的原則。不宜突然減少穿衣,注意防寒保暖,以助人體陽氣生發,抵御外邪侵襲;對于那些頭發稀疏的老人,不宜過早摘下帽子、圍巾,避免風寒頭痛、感冒傷風,若在早春疏于保護,頸椎病、肩周炎等就會乘虛而入,尤其是已經有骨質增生的老人,還容易出現局部腫脹、癥狀加重等。
少懶:春季應常到戶外春游踏青、放風箏、登山、打太極拳等,盡情呼吸新鮮空氣,蕩滌體內污氣,增強心肺功能,還可以沐浴和煦的陽光,殺死皮膚上的細菌和病毒,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
少怒:按照傳統中醫理論,五臟之間存在著相生、相克的關系,如果由于氣候、情志、飲食等因素,造成某些臟腑生理機能太過或不及,就會破壞機體動態平衡,出現疾病。春季若情緒過于急躁或起伏過大,容易導致肝氣郁滯,傷到脾臟等。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做到心胸開闊,為人大度,凡事不要斤斤計較,少發脾氣,保持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