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玲
中圖分類號:J292.1 文獻標識碼:B
國家越來越重視對傳統文化的弘揚與發展,書法作為傳統文化得到了重視。教育部自2011年起頒布各種關于書法走進課堂的相關文件,從此書法作為一門寫字課、一門藝術被提上日程,可全面提升學生的素質和藝術修養。
自古以來,書法教育有著完善的系統,從先秦至清朝形成立一套完備的體系,尤其是漢代的鴻都門學、唐代的弘文館都極為著名。在20世紀中期,我國在浙江美院首次開設了書法本科,隨之增加了碩士研究生、博士和博士后名額,從此書法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體系更加完善。高校書法的快速發展必須由基礎書法教育奠定基礎。目前中小學書法教育由于人力、物力資源緊缺,導致中小學書法教育出現斷層現象,“書法熱”的背后出現了多種教育問題,本文主要從幾個角度簡略探析小學書法教育中所產生的問題。
一、市場的功利化促使書法培訓急于求成
中小學書法教育現在處在一個準備階段,尚未全面開放,只有三年級的學生才有一周一節由語文老師兼任的寫字課。這些未經專業培訓的教師,缺乏書法理論教學經驗,書法教育就變成了單純把字寫規整的“書寫教育”。這樣的狀況下小學的寫字教育是極度匱乏的,因此許多家長將孩子的書法教育的希望寄托在社會上的少兒書法培訓機構。
培訓機構的開展有利有弊,有利的是一小部分培訓班采取小班教學,顯然學生的進步是非常明顯的。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將兒童和青少年的認知發展劃分為四個階段,具體運算階段是7~11歲,在這個階段兒童獲得了較系統的邏輯思維能力。在這個時期培養兒童的識字能力和書寫能力,不但可以規范行為,也可以養成良好的習慣,所以在啟蒙時期開展書寫教育效果是明顯的。通過通過一些調查發現,1~3年級的小孩經過訓練指導,在運用基本筆畫方面效果是可觀的,基本筆畫是一個字的脊梁骨,必須打好根基,不可操之過急。
在利益驅動下,培訓機構越來越多,培訓機構屬于私人辦學,有很大的社會性。為了更大的利益,一些培訓班在缺乏專業教師的狀態下就會選擇一些漢語言專業或幼兒師范的老師來擔任,他們對書法技法一知半解。而當學生需求遠遠大于教師供給時,課堂人數會嚴重超標,事半功倍。
二、書法童子功的訓練與書法速成成了討論的焦點
很多家長認為讓孩子學習一個假期硬筆書法之后就會變成“硬筆小天才”,這種想法是錯誤的。有人從書法少兒培訓班的調查總結得知,在書法速成班的教學中,學生瞬時接受能力挺快,一期培訓后效果也可觀,但孩子的記憶是暫時的,需要不間斷地練習才能鞏固成果。從童子功和速成的角度來講,有書法童子功基礎的孩子會在硬筆書法上取得顯著效果,因為他們接受過長期訓練,對字的規范寫法、結構掌握情況也會比較到位。通過不斷積累,會逐步將書寫技法滲透到學習當中。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寫字速度的提升以及專業的訓練和指導,會經歷從最初基本筆畫的訓練到難字的練習,到縮小空方格練習,到最后提高班的橫格練習這樣一個系統的過程。所以我們講童子功對日后書法的形成是必不可少的。
書法童子功對于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是非常有利的。練好書法的孩子,不僅能在字的造型方面有精準的把握,對執筆和握筆的運用也會達到靈活的程度。從更深的角度講,練習書法對孩子身心健康的影響是深遠且持久的。
三、書法教育是為了繼承傳統文化還是培養寫字匠成了書法教育的盲區
由于小學書法教育流于形式,只有課本而沒有專業教師,發展緩慢;中學書法沒落,高中有部分專業學生進入正軌學習;大學書法教育系統完善,出現脫軌狀態,這樣一來,相關階段的授課目的成了爭議的話題。從書法教育的內容來看,小學階段主要任務是初步識字練字,教師的任務便是從基本的書法常識入手,如了解書法在傳統文化中的地位以及重要性;教授書法課可以從甲骨文開始,隨著歷史的演變。將該字的演變過程做一個系統的講解,這樣既融入了書法特有的文化,也給孩子展現現了清晰的知識系統,同時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鑒賞古代書法家作品的“美”,先秦書法的古樸典雅、魏晉的古拙之氣、唐楷的嚴謹法度、明清的個性奇放,從分類中感受線條、墨色結構、情感之美。一個真正的書法家內外兼修,既有豐富的理論,也有精湛的技法。
本文從以上三個方面闡述了當代小學書法教育的問題,并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和見解。小學書法教育作為基礎教育,通過講解漢字的演變過程提升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為文言文和文字學的研究奠定文學基礎;通過書法理論教育全面提升學生對書法的系統認識,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通過硬筆、軟筆技法教學提升學生的洞察力和書寫能力,所以,加強和完善小學書法教育是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