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許庚
實戰格斗特征主要表現為拼殺的氣勢、靈活的閃躲、迅猛的打擊、奇異的招術、一擊要害的手段。要想取得實戰格斗的勝利,應把握以下幾個原則。
一、連續性原則
一個人在實戰中不懂得用技術動作對敵實施沉重連續的攻擊,那么他要戰勝敵人就會付出沉重的代價。實戰中,特別是一招得手后,千萬不可手軟,不可給對方有回旋放松的機會。如果心慈手軟,任何格斗中的停頓都有可能給敵人以瘋狂反撲機會。格斗就是KO對手,就是你死我活的搏斗,所以應當全力以赴地對敵發起連續攻擊,至敵喪失一切戰斗力為止。連續性體現在動作的連貫使用、拳腿動作變化連貫靈活協調、摔法與擊打的結合運用連貫上。在實戰格斗中戰機稍縱即逝,如果沒有動作的連續性將會痛失良機,使敵得以回擊或反擊。應當保持動作的迅猛,以快破敵,制敵取勝。
二、主動性原則
實戰對抗是在一個特殊的環境中與敵你死我活的搏斗,因此,不能有“我不攻擊別人,別人也就不會攻擊我”的想法。實戰事實證明,面對對手取勝的機會往往把握在那些主動觀察敵情變化、抓住時機先發制人的格斗者身上。實戰格斗的目的就是要制服對手,因此不必計較誰先動手或使用的格斗手段,主動如猛虎般出擊,力爭一招制敵。在對付多名對手時,主動進攻是十分重要的,要主動搶先搶快地占領有利地形和時機以制服對自己威脅最大的敵人。
三、攻防結合原則
實戰事實證明,攻擊是取勝的關鍵,防守是取勝的基礎。攻擊本身也是防御,而防守不是單純的防御。因此,攻擊與防守有機結合是取勝的重要因素。實戰中,不可能有一味的攻擊,攻擊中總會遇到被反攻擊的時候,因此需要轉入防守,重新準備針對敵暴露的弱點進行反擊,做到攻擊中有防守、防守中有攻擊,盡量使自己少處于被動的局面。攻可以不論招式、不論手段,人體任何部位都可以當作攻擊的武器,可頭撞、口咬、擒拿、抓捏、挖眼、肩頂、摔跤、拳打、腳踢、膝頂、肘擊、踢膝、彈襠、斷腕、戳眼、扼喉等等,防御可手防、臂防、膝防、腿防等等。
格斗實踐表明,唯有進攻方可最終打敗對手,成為真正的勝利者。所以,理想的格斗應當是攻擊強勁的格斗,要做到以攻為主、速戰速決、攻防合一。強調防御,并不是提倡單純的技術防御,因為單純的防御只會助長對手肆無忌憚的攻擊氣焰,造成我被動挨打的局面,而是要做到防守反擊,重視攻防結合為一體的反擊,一方面要重視“防守是進攻的基礎”,另一方面要強調“進攻是最好的防守”。
實戰格斗要求快攻活防,攻要如閃電,防要如屏障,只有這樣才能絕地逢生地發起反擊。特別是當被敵突然襲擊時,我不可能做到完全主動的攻擊,應強調防守后反擊,抓住有利時機從防守轉入反擊。無論在何種情況下,都必以攻為主導,以顯示自我的決心和自信,保持心理和行動上的高度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重擊要害原則
重擊要害,就是在特定的環境下,運用特別手段重擊敵要害部位,致敵重傷或昏迷,或致敵于死地,在最大程度上消減敵人的戰斗力。俗話說得好,“不怕千招會,只怕一招精”,這一招就是重擊對手要害的招。實戰格斗是以制服敵人為主要目的,以生死來決定輸贏的,特別是在反恐斗爭中,面對窮兇極惡的恐怖暴力分子首要的就是重擊其要害,控制其關節,一招制敵。同樣在自己處于弱勢情況下,堅持重擊要害這一實戰原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面對多人,要運用各種手段,不論手抓嘴咬,只要能制服敵人都可以使用出擊。
拳腳功夫真,力量重十分。只有做到以勁當先,才能保證以奇異的招法對敵要害部位發起有效重擊。如果有機會,也可拿起身邊的武器(如石頭、木棍等)直擊敵要害。動手時,不動則已,動了則要擊其要害,一招制敵。正如拳道所說:“動則便能致其死方可擊之,其決心如此自無不勝?!?/p>
五、戰術理念原則
李小龍說過:“在搏擊中取勝不僅取決于心理、體能、技術上的表現,而且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戰略戰術的運用。”戰術本身不是攻擊武器,不是攻擊手段,不具有直接的戰斗力,但是結合攻擊技術運用好戰術,就會產生不同凡響的效果,形成無形的戰斗力,它是制敵取勝的倍增器。戰術理念是指對戰術概念、戰術價值功效及運用條件等進行認識和思維后產生的理念。戰術行動是指為達到特定戰術的目的而采用的動作或動作組合。面對面地與敵格斗,更需要有進攻戰術、防守戰術、反擊戰術的安排,運用戰術是以巧取勝的重要表現。
在激烈的格斗中,雙方都在貫徹著發揮與反發揮、制約與反制約的戰術理念。孫子強調:“善戰者,制人而不制于人。”制人就是利用最佳的戰略戰術,結合最佳的攻擊手段去制約對手,把握戰斗的主動權。實戰需要的是斗智、斗勇、斗技,而戰術的運用就是斗智的過程。保持頭腦清醒和冷靜,正確運用戰術是取得勝利的重要因素。
(編輯/高 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