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報道
消息報道
學校體育要敢于在教育綜合改革的深水區中突圍
——浙江省學校體育綜合改革現場會在杭州市拱墅區舉行
本刊報道
10月28日下午,浙江省學校體育綜合改革現場會暨浙江省教育科學研究院附屬小學第2屆全員運動會在浙江省教科院附小舉行。全員運動會是屬于每個孩子的運動盛會,孩子們充分展示個人風采,凸顯團隊力量,為自己的代表隊增光添彩。在該運動會舉行的同時,在杭州北苑實驗中學,全國體育聯盟(教學改革)暨杭州北苑實驗中學首屆籃球特色全員運動會也如期隆重舉行,比賽場上學生各個爭先,全員參與,盛況空前。2年多來,北苑實驗中學以“活力籃球”作為辦學特色項目,積極開展群體性籃球活動,促進了學生體質和綜合素質的提高。
10月29日上午,浙江省學校體育綜合改革現場會暨拱墅區第26屆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開幕式在文瀾中學體育場隆重舉行。拱墅區對全區中小學田徑運動會進行了大變革,入場式由列隊通過主席臺變身為陽光體育課間操大展示。本次現場會首先展示了10幾套素質操,這些素質操至少包含3個核心要素:體能、課堂學習內容以及趣味性。然后,來自全區26所中小學校的6000余名運動員輪番登場。全員運動會上,既有50米集體跑、足球、排球、籃球等傳統項目,也有軟壘跑壘爭先、壘棒接力、旱龍舟等學校特色項目項目,還有冰球、網球、珍珠球等新興校園體育項目。孩子們亮出各自絕活,全員技能展示也成了考核體育教師教學成果的方式之一。觀摩本次活動的原北京師范大學體育學院院長毛振明教授說:“拱墅區真正地落實了讓學生喜歡體育的理念!”
據拱墅區體育教研員徐敏介紹,拱墅區全力推進區域體育綜合改革,出臺了系列政策舉措,將學校體育納入學校年度績效考核,各中小學開發出了更多適合學生身心發展的新興運動項目,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愛上體育。“人人運動,全員參與”是該區體育綜合改革的重要命題。現在,拱墅區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達標率,從2011年的94%提升至2015年的98%,優秀率從24%大幅提升至54%。
拱墅區作為浙江省學校體育綜合改革唯一的試點地區,以2015年3月加入全國學校體育聯盟(教學改革)為契機,踏上了學校體育綜合改革的征程。2年來,通過科學規劃、扎實推進,以現場展示會、改革運動會等為平臺,學校體育綜合改革工作的理念和方式得到了廣泛認同,產生了良好的影響,并為浙江省學校體育綜合改革的進一步實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這次拱墅區全員運動會改革,給與會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以往的運動會以競技為主,真正參與到運動會中的是少數學生,因此也就無法全面地反映體育教學和課外活動的水平。當前,不少學校已經對運動會進行了改革,增加了趣味類的項目,參與的人數有所增多,但是仍然無法有效地將課堂教學內容向課外活動拓展和延伸。全員運動會讓學校改變以往僅僅依靠1支運動隊的成績代表體育特色學校建設水平的思想,轉而把體育特色學校建設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在普及上下功夫,做到人人參與。在體育課上教技術,在社團及課外活動中練技術、展示技術,進而在學校內進行全員參與的比賽才有利于形成了“教學-活動-比賽”一體化的體系,才會讓孩子真心喜歡上體育課和體育活動,由此取得運動成績也就順理成章。拱墅區全員運動會注重參與性、趣味性以及團隊合作。參與者由少數體育優秀生變為所有學生、教職工和部分家長,凸顯享受運動和情感交流;項目設置上由單一競技項目變為適合所有學生參加的來源于日常體育課堂教學和鍛煉的內容,凸顯趣味性;計分形式由個人名次計分變為團隊優勝,凸顯團隊合作與過程關注度。由此,實現了運動會在學校體育教學中的促進作用,對學校體育課程教學的改革具有深層次的意義。
長期以來,學校體育存在著不少的問題。中小學生“喜歡體育不喜歡體育課”的情況一直得不到有效改善;體育教學和活動中的應試現象比較突出,體育考試以及體質測試內容決定著體育教學與訓練內容;另外,體育教師超負荷工作成了一種常態,體育教師的體育大課間、體育活動、課間操、業余運動隊訓練、學校大型活動(運動會、體育節等)等工作量計算要打折扣甚至不計入工作量;教師招聘制度難以體現體育教師的專業素質要求等問題制約學校體育課程教學的改革。針對以上頑癥,2015年浙江省教育廳頒布了《浙江省教育廳關于深化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的指導意見》,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迎來了契機。在具體改革方案中,學校課程設置分為基礎性課程和拓展性課程2類,與2015年3月出版的《浙江省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指導綱要》中的學校體育課程設置目標一致,使得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在課程理念和策略設計上已經有了符合浙江省地方特征的頂層設計。
浙江省體育教研員、特級教師余立峰老師介紹到,《浙江省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必學內容教學用書》出版并實施后,按照“規定與自主相結合”的原則,把課程內容分為3類:“田徑、體操、武術”為必學內容,由省級規定;“球類、器械體操”為限學內容,由各市、縣(市、區)和學校選擇1到2項球類(最好1大1小)和1項器械體操展開教學;“民族民間體育或是必學與限學內容的拓展”為自選內容,由各學校自主選擇。3類課程內容根據不同學段分配相應的課時比例。年段越低,必學內容的比例越大,隨年段升高,限學內容的比例隨之增加,為發展學生的專項運動技能提供課時保障。通過3類課程內容的確定完善了基礎性課程內容體系。隨后,通過區域和學校的引領示范明確一批試點學校,通過試點推進的方式規劃好具體實施細則,指導學校嚴格按照3類課程內容的性質開展針對性的教學改革。正確認識基礎性課程與拓展性課程的關系,分層次開發豐富多樣的拓展性課程,滿足各年齡段學生的不同學習需要,突破慣性思維,開設拓展性課程。同時,大量引進富有時代氣息、深受學生喜歡的各種新興體育運動項目,改革傳統的單個技術動作反復操練的訓練模式,在各種創設環境中學練技術動作,發展學生運動能力,形成運動技能,真正做到學中玩、玩中學、樂于學、學得透。最后通過改革評價方式,引導區域、學校和老師關注全體、關注課堂、關注能力,真正幫助學生掌握1~2項運動技能,養成終身鍛煉的習慣。
近幾年來,浙江省優先轉變觀念,科學規劃,扎實推進,體育課程改革的理念和方式在社會和周邊區域中產生了良好的影響。我們進一步期待浙江省深化學校體育改革布局,激發學校體育的活力,與全國的學校體育同仁分享更多實踐經驗和理論成果。
2016年5月6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是繼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和2012年10月22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若干意見的通知》之后的又一文件。《意見》開宗明義:強化學校體育是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意見》要求,各地要把學校體育工作列入政府政績考核指標,在教育工作評估中對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持續三年下降的地區和學校實行“一票否決”,體現出黨和國家對青少年健康問題的高度重視。怎樣落實《意見》中的具體要求?改變的發力點又在哪里?唯有樹立問題導向意識,摸清現實、找準問題,才能有的放矢、有所作為。
對于教育改革來說,學校體育是落實素質教育、扭轉“應試教育”重重積弊的重要載體。當前,教育綜合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學校體育的改革也被格外期待。解決學校體育問題,教育系統的內生動力機制至關重要。當前,一些地方和學校主動摸索出了發展學校體育的有益經驗與做法,浙江省學校體育綜合改革現場會的成功舉行,讓我們看到了學校體育改革可以有所作為。
學校體育強則中國體育強。學校體育的改變,來自學校體育的點滴積累,將體現在每堂體育課、每項校園賽事、乃至每個孩子的身上,最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體育具有改變世界的力量”,學校體育應該主動適應教育綜合改革要求,從解決制約學校體育發展的突出問題入手,堅持目標導向,以改革為主線,以制度為基礎,助推學校體育改革向縱深發展,進而在教育綜合改革的深水區中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