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小場地、多班級”條件下的體育課堂教學
案例:某小學有42個教學班,而場地僅有1塊138m的田徑場和1塊籃球場,經常出現多個班級同時上課的情況。在安排學校總課表時,校教務部門聯合體育教研組,優先對體育課進行科學統籌安排,每節課在操場上上課的班級數量不多于8個班級,每個年級不超過2個班,盡量做到每節課上課的班級數量安排合理。
分析:案例中的學校統籌安排,合理性體現在以下2方面:一是控制了每節課上課班級的數量,避免出現上課班級數量過多的現象,超出場地使用的極限;二是同一教學內容應穿插授課,這樣安排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場地器材使用的沖突。筆者認為學校層面應合理統籌課時安排,可以最大程度地緩解場地器材的使用壓力。
拓展:體育教師要糾正“黃金時間”不能安排體育課的錯誤思想,讓學生、家長和同事理解并支持“錯峰”安排體育課;也應避免出現同一年級課程安排給多名體育教師的情況,盡量少地安排同一年級的班級同時上課,避免造成場地器材資源使用沖突;最后,體育組內部加強溝通協調,在內容安排時避免年級間場地器材使用的沖突。
案例:某市老城區一所小學,運動場地小,經常出現多班級同時上課的情況。該校將運動場地劃分成9片區域,將相對規則的區域劃分給一、二年級,將有籃球架和乒乓球臺的區域劃分給中高年級,并根據需要輪換使用場地;用隔離網將籃球架集中區和乒乓球練習區分別圍起來,避免籃球和乒乓球滾到其他區域。
分析:案例中的學校采用區域劃分以及隔離籃球和乒乓球練習區的方法,不但可以避免班級之間相互干擾,而且組織管理也較容易。此外,結合各水平段學生的特點進行場地的差異化安排,便于場地資源的高效利用。
拓展:場地的合理劃分與分配有利于教學的有效開展和場地資源的高效利用,在劃分教學區域時,體育教師要研究學校場地特點、合理劃分區域,盡量確保每片區域相對的獨立性,避免相互干擾;體育教師應注意關注不同水平段學生的差異,合理分配區域,確保場地資源有效利用,滿足不同水平段學生差異化的需求;教研組應加強集體備課,統籌安排組內教師的教學計劃,采用區域輪換的方式,確保在較適宜的場地開展相應內容的教學。
案例:某小學體育教師積極開動腦筋,充分利用學校的墻壁和臺階資源開展攀巖、足球、籃球、排球和田徑項目教學,收到了積極的效果,有效解決了多個班級在有限的場地中同時上課的問題。
分析:案例中的學校,稍加改造讓墻壁和臺階變成可利用的教學資源,有效緩解場地資源匱乏的問題,不失為一成功之舉。
拓展:場地小、上課班級多,這是時下許多學校普遍存在的客觀問題,在開發身邊場地、設施和器材等資源功能時,應借鑒其他學校的成功之舉,結合自身情況加以巧妙利用。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對場地、器材等資源充分開發和利用時,應多開展多種多樣的體育項目教學,設計出符合學校資源特點的各類特色教材開展方案。如,墻壁和臺階資源利用、拓展器材其他功能和器材創新開發。在開發場地、器材時,應將這些利用場地和器材開發的教學內容,有效地融入到單元教學中,使這些開發的場地和器材成為單元教學的內容。
案例:某校場地資源較為匱乏,經常出現多個班級同時擁擠上課的情況。繩類項目所使用的器材簡單、活動場地小,活動時間地點可因人而異,能緩解場地器材不足的問題。該校體育組決定開展以跳繩為特色的陽光體育校本化課程,這一項目的實施有效緩解了體育課堂教學場地資源匱乏的問題,學生的體質得到了顯著提升。
分析:案例中的學校選用跳繩這一項目進行特色打造,并收到較好的效果。筆者認為,學校體育教學除了完成《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標》)所規定的必修項目教學之外,場地小、班級多的學??梢蕴剿鲌龅匾蟛桓叩捻椖窟M行特色化發展,努力提高體育教學質量。
拓展:特色項目開發時,要認識到特色項目教學不是學校體育的全部,必須以有效落實《課標》所規定的必修項目教學為前提,依據學校實際,尋找符合學校特色的項目作為學生身心發展的“高地”,在“一校一品”的基礎上努力探索其他項目特色發展,努力向“一校多品”發展。
案例:一節四年級足球腳內側運球課,該班有48名學生,教師僅僅用了半塊籃球場大小的場地。教師通過標志盤對每名學生的位置進行定位,通過4種不同顏色的標志盤對學生進行分組,教師采用不同顏色標志盤組合成練習場地,完成不同要求的練習和游戲。該課練習密度為60%左右。
分析:練習密度低、一節課很難達到有效的運動負荷要求是在有限的運動場地內安排多個班級同時上課亟待解決的問題。案例中的教師,通過巧妙設計較好地解決了前述難題。
拓展:教師通過優化教學設計的方法,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適當彌補這一方面的不足:1.可以多加強小場地教學方面的學習與研究,借鑒其他學校的成功經驗。如,美國Spark課程對場地要求不高,卻能達到較高的運動負荷;2.在優化教學設計時,應將“安全第一”貫穿始終,在安全的前提下提高練習密度;3.巧妙安排練習區域和線路,減少學生練習時的相互干擾;4.設置的練習要具有一定的挑戰性,這樣有助于提升練習強度,從而達到增加運動負荷的目的。
—湯祥(江蘇省常州市實驗小學教育集團雙桂坊校區,213000)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