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 (廣東省湛江市第二十八中學,524048)
教師教研
全國十四城市中小學室內體育課技能教學示范課分析
李天 (廣東省湛江市第二十八中學,524048)
在這次全國十四城市中小學首屆室內體育課展示與研討活動中,共有中小學室內體育示范課33節,主要教學內容包括田徑、球類、武術、體操、游泳、體育舞蹈、健美操等。教學層次更是涵蓋了水平一到水平五(見表1)。
表1 33節課堂教學內容統計
副教材的設計主要圍繞兩個目標。一是主教材的教學練習過程無法達到課程所要求的運動強度,需要副教材加大練習強度。二是主教材的教學內容主要針對身體的局部(比如上肢)進行活動,需要副教材補充練習(比如下肢練習),從而達到全身活動的目的(見圖1)。
圖1-1
圖1-2
從圖1可以看出這次室內體育課由于場地的限制性,教學練習的側重點比較明顯,主要集中在力量練習和下肢活動。在有限的教室空間內仍有教師以及團隊發掘出各種不同的趣味練習,通過練習進而發展學生各身體部位以及身體素質,值得大家互相學習和借鑒。
這次室內體育課的比賽場地是一個模擬的常規教室,課桌為常規的四組排列,并且不能撤去課桌椅。在這一有限的空間里各地區教師以及團隊充分地利用有效的場地區域,積極開發不同的教學手段。比如烏魯木齊市謝娟老師利用桌子教授體操雙杠-屈腿支撐擺動,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二中學的馬艷梅老師利用課桌做跨欄跑練習,成都市彭商靜老師通過課桌椅輔助教學,讓學生一步步上臺階完成有人扶持手倒立教學等。各種教學手段點醒了我們的思路,讓我們明白了運動是不受限制的。
體育器材設施是保證體育教學訓練正常進行必不可少的物質條件。自制體育器材有利于因材施教,豐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比如天津市的徐艷云老師制作的乒乓吊球,宜昌市的劉一飛老師的紙質木筏,湛江市的李明潔老師利用廢棄報紙制作的接力棒。
同樣,因為教室這一特殊條件的限制,使有一些教學內容在教室里難以施展,體育教學器材的資源開發不僅能輔助教學,而且能替代主教學器材,承接教學環節,最終完成教學目標。例如:常州市葉麗老師以氣球來替代實心球在室內開展投球教學,有4個優點:1.氣球質量輕,相比實心球有效化解在室內學習的危險性。2.氣球在器材回收方面較為簡易,即便爆裂,也方便替換。3.氣球的可控性強,針對自身的條件,學生可以根據自己手的大小自行調整球的大小;同時氣球在投擲過程中降落較慢,有利于學生在教室里“動起來”,從而提高跑動和反應。4.通過氣球能夠實現一物多用、巧用,且保障安全。
在體育教學中,有效運用多媒體已經成了體育教師必備的一項技能。除了最基本的體育知識和體育健康知識的傳授之外,教師更多地需要給學生們呈現真實的體育運動技能和技巧。多媒體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現代化教學手段,為室內體育技能教學的創新提供了機會,同時也產生了不可估量的教學效果。例如:柳州市梁艷老師在立定跳遠教學中通過多媒體進行動作示范時,將跳高的“起跳——騰空——落地”動作的完整視頻利用觸屏剪切拆解為3張圖片,有效地將體育知識演化成一個個鮮明生動的場景,把難以理解的技術內容生動形象地展示出來,給學生提供直觀的感受,帶給學生生動的、真實的形象。將復雜的技術動作“定格”展現在學生眼前,教師可以逐次講解各個分解動作,并針對重、難點進行分解演示、定格,這樣便于讓學生在屏幕上清楚地看到自己所難以掌握的各種動作中的關鍵性技術動作的做法,幫助學生突破重難點,加強理解深度,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圖2
圖2為32節示范課的生理負荷圖,藍色線條為練習密度,圖形成正態分布,證明絕大部分課程符合練習密度為35%~40%的要求。紅色線條代表平均心率,圖形并沒形成正態分布,最高值比較接近X軸的120,第二高值接近110。而相比傳統體育課的平均心率110~130次/分的水平有一定的差別。從數據(數據來源于教學計劃)上可以看出,此次活動的室內體育技能教學示范課主要展示的是單元教學計劃的第二次課。這也恰恰反映了室內體育技能教學課的作用是為了有效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更好地承接傳統體育教學,使單元教學計劃的實施不間斷。而如何在室內體育技能教學課中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想象力開發各種可用資源,讓學生在有限的空間內獲得與室外體育課同等的運動負荷和練習密度,實現學生的活動與單元教學計劃的無縫連接,這才是室內體育技能教學課的目標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