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人際互動中表情抑制的負面社會效應*

2016-04-07 05:27:54向翠萍孫莎莎黃敏兒
心理學探新 2016年1期

向翠萍 孫莎莎 黃敏兒

(中山大學心理學系,廣州 510275)

?

人際互動中表情抑制的負面社會效應*

向翠萍孫莎莎黃敏兒

(中山大學心理學系,廣州 510275)

摘要:人際互動中表情抑制會有怎樣的社會心理效應?實驗室條件下,研究設計兩位陌生被試討論一個有爭議的話題,令一方抑制情緒表達,另一方自然表達。結果顯示,表情抑制組正情緒和自我真實感降低,對同伴負面看法和人際隔閡感增強,交談融洽度下降。另外,表情抑制習慣緩解了表情抑制所引起的自我真實感降低。研究表明,社會互動中表情抑制將引起系列社會心理的負面效果。

關鍵詞:表情抑制;人際互動;自我真實感;人際關系認知

1引言

社會互動是情緒調節的頻發情境,其調節策略可以是預先啟動的認知調整(例如,重評),或情緒反應的調整(例如,表情抑制)。人際互動中的情緒反應將影響彼此間的認知與關系。中國文化背景下,出于對人際情境中諸多因素(例如,面子、關系)的考慮,人們時常需要掩飾或抑制情緒。那么,表情抑制存在怎樣的社會心理效應呢?

表情抑制不僅不能減弱主觀體驗,還會引起外周生理喚醒增強(Kalokerinos,Greenaway,& Denson,2015;Gross,1998;黃敏兒,郭德俊,2002);引起杏仁核激活增強(Ohira,Nomura,Ichikawa,Isowa,Iidaka,Sato,& Nakajima,2006);降低面孔識別的敏感性及正確率(Schneider,Hempel,& Lynch,2013);抑制情境信息的記憶,但情緒相關的信息記憶會增強(Richards & Gross,2000)。

人際互動中,表情抑制會引起雙方的血壓上升,主觀體驗降低,抑制人們進一步交往的意愿(Butler,Egloff,Wilhelm,Smith,Erickson,& Gross,2003);引起較強焦慮,削弱記憶(Egloff,Schmukle,Burns,& Schwerdtfeger,2006);抑制了與他人的情緒溝通/分享,阻礙了人際之間親密關系和同伴喜愛度(Gross & John,2003;Mauss,Shallcross,Troy,John,Ferrer,Wilhelm,& Gross,2011)。

表情抑制習慣與不良的社會功能相關,包括更差的關系滿意度,更低的社會支持(Srivastava,Tamir,McGonigal,John,& Gross,2009)。表情抑制高分者報告較低的生活滿意度、較弱的主觀幸福感和自尊水平(Sheldon,Ryan,Rawsthorne,& Ilardi,1997)。表情抑制(習慣)會減弱執行功能(Franchow & Suchy,2015)。可是,東亞文化觀念與價值會緩解表情抑制(習慣)所預測的負面效應(Soto,Perez,Kim,Lee,& Minnik,2011;Mauss & Butler,2010)。

自我真實感反映個人實際行為與真實自我的契合程度。它是一種主觀體驗,例如,“我感覺如此真實”。自我真實感與生活滿意度、正情緒、自尊、自主性、幸福感、環境掌控、個人成長、自我接納及感激等良好適應指標有著較高相關(Wood,Linley,Maltby,Baliousis,& Joseph,2008)。自我真實感在表情抑制習慣與不良社會關系(例如,對同伴的負面評價,人際親密感等)之間存在顯著的中介效應(English & John,2013)。

那么,在中國文化背景下,人際互動中的表情抑制將引起怎樣的負面社會心理效應?研究創設了兩個陌生人就爭議話題進行討論的人際情境,以指導語引起其中一方進行表情抑制。記錄情緒(討論前后主觀報告情緒,討論期間表情行為編碼),報告話題討論后的自我真實感和人際關系認知(同伴評價,交際屏障,交談融洽和進一步交友意愿等)。實驗前測量了被試的人格特質、情緒調節習慣。研究預測:表情抑制將減弱自我真實感,并帶來負面的社會心理變化;表情抑制(習慣)在其中會起一定的調節作用。

2研究方法

2.1被試

校園內招募女性被試88名。平均年齡19.57歲(SD=1.10)。實驗組44人,控制組44人。在EPQ特質(精神質、外傾性、神經質、謊)、表達抑制(習慣)、外貌吸引力等協變量上,表達抑制組、抑制同伴組、控制組為等組,F(2,87)=(0.22~2.26);p=0.11~0.87。

2.2實驗設計

自變量為情緒表達(表情抑制、或自由表達)。邀請兩位原先互不相識的被試討論一個有較大意見分歧的話題,以引起一定的人際情緒。實驗組(44人)討論雙方中一人接受了“表情抑制”指導語(具體見實驗程序部分),另一個接受為“自由表達”指導語。控制組(44人)的討論雙方都接受“自由表達”的指導語。

研究因變量為情緒主觀報告(實驗前、實驗中、實驗后),討論過程表情行為(表情編碼),實驗后被試報告的自我真實感、同伴評價、交際屏障、交談融洽度、交友意愿等。實驗后測量了指導語執行情況(包括執行程度、執行難度、執行指導語時精力集中程度)、外貌吸引力等可能影響因變量變化的指標。實驗前測量的控制變量包括人格特質和表情抑制習慣。

2.3實驗程序

實驗室環境。實驗室含A、B、C三個連通但相隔區域(6~12mm)。A、B區域用于填寫問卷。C區為討論室,配置了數碼記錄攝像機(羅技,4000PRO),可以對兩位被試上半身(包括雙手)的表情行為進行錄像。

被試第一次來實驗室,先填寫知情同意書及個人資料(含年齡、專業、聯系方式等),人格特質問卷(EPQ)和情緒調節問卷(ERQ)。預約一周內的實驗時間。并請被試標出被試名單中是否存在自己認識的人(相識者將不被安排在同一討論組)。

正式實驗。兩名被試在實驗室的A、B區分別填寫“爭議話題條目”(5分鐘內完成)。取兩人觀點差異值最大話題為討論話題。填寫第一份PANAS,作為情緒基線。然后,隨機獲得裝有不同指導語的信封,并完整理解指導語。

討論指導語:下面請兩位同學在4分鐘內就某問題進行討論。你們可以嘗試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理解對方的想法,同時請注意務必按照信封里的要求與對方進行討論。討論過程中如果自己的意見跟對方意見不同,可以嘗試維護自己的觀點。4分鐘時會有提示。可以提前結束。

表情抑制指導語:請在討論過程中注意自己的表情、行為和語氣,盡量不讓對方看出你的任何情緒。

自然表達指導語:請在討論中自然地與對方交談。

進入討論(C)區。主試告知討論話題。討論過程有攝像。討論結束,被試回到A、B區填寫實驗后系列問卷(包括討論后的情緒,指導語執行程度、執行難度、精力集中度,自我真實感,同伴消極看法、交際屏障感、交談融洽度以及交友意愿等。控制組追加了22名被試,增加了討論過程情緒的報告。

2.4測量工具

艾森克人格問卷簡式量表中國版(EPQ-RSC)(錢銘怡,武國城,朱榮春,張莘,2000)。測量了外向性(E)、神經質(N)、精神質(P)和掩飾(L)。將原始分轉換為標準分進入統計分析。

情緒調節量表(Gross & John,2003;中文版,王力,柳恒超,李中權,杜衛,2007)。量表共10個條目。其中4個條目測量表情抑制習慣。本次測量的表情抑制習慣內部一致性系數α為0.75。

大學生爭議問題條目。在網上征集大學生中常見有爭議話題。111名學生參與并提出了119個較有爭議話題。選取被提及頻次最高的10個話題,例如,你贊成婚前性行為嗎?戀人之間需要AA制嗎?正式實驗中被試需要對10個話題依次做出評定(1表示非常不贊同,7表示非常贊同)。實驗組話題觀點差異值M=4.32,SD=1.17,控制組的觀點差異值M=4.00,SD=0.97,組間差異不顯著,p=0.10。

指導語執行程度及難度檢測。檢測被試指導語的執行程度、執行難度以及實驗過程中精力集中的程度(參考:馬淑蕾,黃敏兒,2006)。

自我真實感問卷(Erickson & Ritter,2001)。量表含6個條目,6點等級評定。例如,“我變得不能確定我的真實感受是什么”。本次測量的內部一致性系數α為0.89。

正負情緒量表(PANAS)(Watson,Clark,& Tellegen,1998;中文版,邱林,鄭雪,王雁飛,2008)。用于測量在話題討論過程(前、中、后)的主觀情緒體驗。由18個正負情緒詞構成。5點評定。本次研究中,正情緒條目內部一致性(α=0.93),負情緒條目內部一致性(α=0.80)。

人際關系認知指標。這部分測量含同伴消極看法、交際屏障、交談融洽度、交友意愿等人際關系認知指標。“同伴消極看法”3個條目來自Butler,Lee和Gross(2007)對同伴消極看法的測量,如,“我覺得她在討論中顯得緊張而局促”,內部一致性α為0.68。“交際屏障感”3個條目來自趙菊(2012)的人際關系滿意感中的“交際屏障”的測量,如,“我覺得她很難溝通”。內部一致性系數α為0.81。“交談融洽度”條目修訂自Butler等人(2003)對“交談融洽度”的測量,如,“我覺得我和她很有共鳴”。內部一致性系數α為0.76。“交友意愿”條目修訂自Butler等人(2007)關于交友意愿的測量。如,“我有興趣和我的討論同伴再次交流”。內部一致性系數α為0.85。5點評定等級,從1(完全不符合)到5(完全符合)。

表情行為編碼(EEB-CS,Gross,1998;黃敏兒,郭德俊,2002)編碼討論過程中的表情行為。含6種具體情緒(快樂、興趣、憤怒、厭惡、恐懼、悲傷)的愉悅度、情緒強度和整體活動性等指標的編碼。由2名不了解實驗設計且熟悉EEBCS研究生進行編碼。評分者信度為r=0.90(由于錄像不清晰,控制組有8名被試的表情行為數據缺失)。取兩名評分者的平均數進入統計。

外貌吸引力評定。同樣由上述兩位參加表情編碼的研究生對被試的外貌吸引力進行主觀評定,以控制外貌吸引在人際關系認知的影響。評分者信度為r=0.85。取兩名評分者的平均數進入統計。

3結果

3.1爭議話題討論的情緒誘發效果

為了檢驗話題討論的情緒誘發效果,研究后期在控制條件下追加了22個數據,檢測了討論中的正負情緒變化(與討論前做比較)。結果顯示,與討論前正情緒(M=18.90,SD=9.04)比較,討論中的正情緒(M=25.77,SD=5.78)有顯著變化,t(21)=3.58,p<0.05,d=0.58。可是,討論前、討論中負情緒報告沒有顯著變化t(21)=1.26,p>0.05。

3.2自變量操縱有效性檢驗

實驗組之抑制組與同伴組、控制組在指導語執行程度和討論期間的表情行為編碼數據差異檢驗組間差異檢驗結果表明自變量操縱有效性。

指導語執行程度組間檢驗結果表明,在表情抑制的程度上,三組差異顯著,F(2,87)=11.55,p<0.01,η2=0.24;實驗組中表情抑制組的表情抑制程度(M=3.41,SD=0.85)顯著高于其同伴組(M=2.50,SD=1.14)以及控制組(M=2.15,SD=1.11)。在自然表達的程度上,三組差異顯著,F(2,87)=12.15,p<0.01,η2=0.25;表情抑制組的自然表達程度(M=3.23,SD=1.34)顯著低于其同伴組(M=4.45,SD=0.67)和控制組(M=4.34,SD=0.83)。同伴組和控制組所報告在表情抑制程度和自然表達程度沒有顯著差異。這說明被試較好地執行了指導語指導語。

話題討論期間的表情行為編碼數據分析結果表明,表情抑制組在正情緒(F(2,79)=4.81,p=0.01,η2=0.16)、情緒愉快度(F(2,79)=4.76,p=0.01,η2=0.16)、情緒強度(F(2,79)=4.44,p=0.01,η2=0.15)、整體活動性(F(2,79)=4.10,p=0.01,η2=0.14)等表情行為上顯著低于控制組,而表情抑制同伴組與控制組在表情行為上無顯著差異。

在指導語執行難度上,三組之間差異顯著,F(2,87)=15.52,p<0.01,η2=0.28;表情抑制組(M=2.45,SD=1.50,n=22)的報告顯著高于其同伴組(M=0.68,SD=1.50,n=22)和控制組(M=0.89,SD=1.50,n=44)。同伴組和控制組差異不顯著。可見,表情抑制指導語的執行難度較大。指導語執行時精力集中程度方面組間差異不顯著,F(2,87)=0.14,p>0.05。

3.3話題討論過程中三組的正負情緒變化

話題討論前正負情緒的組間(表情抑制組、抑制同伴組、控制組)差異不顯著。正情緒,F(2,87)=0.64,p=0.531;負情緒,F(2,87)=1.68,p=0.183。討論前/后正負情緒變化值的組間差異顯著(見表1)。可見,表情抑制組的談話興致最差,抑制同伴組次之,控制組的談話興致最好。

3.4表情抑制及習慣對自我真實感的影響

研究采用方差分析檢測了表情抑制習慣(高分組、低分組)×指導語條件(抑制組、抑制同伴組、控制組)對自我真實感的效應,通過協變量分析控制了指導語執行難度和正/負情緒變化值對自我真實感的影響。結果顯示,指導語條件主效應顯著,F(2,82)=27.28,p<0.000,η2=0.40;表情抑制(習慣)主效應不顯著,F(1,82)=1.15,p=0.28;兩者的交互作用顯著,F(2,82)=6.90,p=0.002,η2=0.14。

表1 討論互動中三組被試的正負情緒變化

(注:高/低分組以平均數為標準。高于平均數的為高分組,低于平均數的為低分組)圖1 表情抑制習慣與話題討論中的表情抑制對真實感的交互作用

注:“前”表示討論前報告情緒,“后”表示討論后報告的情緒。“PE”表示正情緒,“NE”表負情緒。η2表示差異檢驗達到顯著項目的效應量。平均數下面的小寫字母代表組間比較差異顯著性。不同字母代表差異顯著,字母相同代表差異不顯著。

結果表明,表情抑制減弱自我真實感的效應受表情抑制習慣的調節。在表情抑制條件下,表情抑制(習慣)高分組的自我真實感顯著高于其習慣低分組(p=0.001)。而對于抑制同伴組及控制組,表情抑制習慣高低分組差異不顯著(ps>0.10)。見圖1。

3.5表情抑制對同伴消極看法、交際屏障感、交談融洽度及交友意愿的影響

與控制組比,表情抑制組的同伴消極看法和交際屏障感較強,交談融洽度較差(見表2)。抑制同伴組僅在同伴消極態度上與控制組的差異達到邊緣顯著(t(64)=1.72,p=0.09),其它不顯著(ps>0.05)。在交友意愿方面,三組間差異不顯著(F(2,87),p=0.29)。結果顯示,在社會互動中表情抑制的負面社會認知效應僅限于抑制者。

表2 討論中表情抑制對社會認知的負面效應

注:t值后續的*表示p<0.05;**表示p<0.01;d表示差異檢驗效應值。

4討論

研究采用爭議話題討論范式,檢驗了表情抑制對互動雙方的情緒、自我真實感、同伴負面看法、交談隔閡感、交流融洽感及進一步交友意向的影響。以下將圍繞研究中幾個重要結果展開討論。

4.1人際互動中表情抑制削弱了討論興致

研究預期,爭議話題討論將引起人際間負情緒增強。可是,實際上是正情緒減弱較多,負情緒減弱較少。總體上理解是討論使得積極情緒較低。與預期方向基本一致。從情緒誘發效果看,話題討論引起正情緒增強,負情緒沒有顯著變化。表情抑制組在話題討論過程中正情緒減弱了,負情緒也減弱,但是不如控制組減弱得多。然而,控制組在討論過程中負情緒較弱,正情緒增強。與控制組比,同伴組負情緒減弱較少,與抑制組沒有差異。總的來說,表情抑制令自己的談話興致減弱,同伴組次之,談話興致不如控制組。研究結果與研究假設基本一致,顯示了表情抑制在人際互動情境的負面效應。

4.2人際互動中的表情抑制降低了自我真實感

在話題討論過程中,表情抑制組的自我真實感顯著低于其同伴組和控制組。抑制同伴組的真實感沒有受表情抑制者的影響,與控制組沒有顯著差異。而且,表情抑制習慣調節了表情抑制造成的自我真實感的損失。與低分組比較,表情抑制高分者抑制表情時自我真實感減弱較少。結果符合研究假設。

表情抑制習慣可緩解表情抑制對自我真實感的負面效應。這一研究結果或許可間接解釋文化價值對表情抑制社會后效的調節。中國傳統文化強調社會等級,注重維持人際關系和諧及長遠考慮。人際互動中難免抑制太直率的情緒表達,尤其是那些可能冒犯他人的情緒。因此,表情抑制與中華本土文化之間存在著某種內在契合性。研究與近期關于文化調節情緒的實證研究一致(例如,Matsumoto,Yoo,Nakagawa,etal.,2008;Soto,Perez,Kim,Lee,&Minnik,2011;Mauss&Butler,2010)。換言之,表情抑制習慣或許可以成為理解文化影響情緒調節的一個研究維度。

4.3人際互動中的表情抑制所引起消極人際認知

結果顯示,表情抑制導致抑制者本人對同伴有更強的負面看法,更強的交際屏障感和人際隔閡,交談融洽度也較差,只是進一步交友意愿沒有受影響。可是,抑制同伴組與控制組之間差異基本不顯著,除了同伴負面看法上存在邊緣顯著。結果與研究假設基本一致。

研究拓展了表情抑制負面社會效應的檢測領域。以往研究(Bulteretal.,2003)只檢測了表情抑制在人際互動期間的情緒各形態的影響。研究沒有發現表情抑制對進一步交友意愿的假設。也許是因為討論雙方原先并不認識,而且交談的時間尚短(僅4分鐘)。而且,交友意愿的考慮比較容易受社會贊許的影響。如果是長期的關系,例如,同學或者同寢室舍友,表情抑制習慣對交友意愿的負面效應可能會更加明顯。問題有待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黃敏兒,郭德俊.(2002).原因調節與反應調節的情緒變化過程.心理學報,34(4),371-380.

馬淑蕾,黃敏兒.(2006).情緒勞動:表層動作與深層動作,哪一種效果更好?心理學報,38(2),262-270.

錢銘怡,武國城,朱榮春,張莘.(2000).艾森克人格問卷簡式量表中國版(EPQ-RSC)的修訂.心理學報,32(3),317-323.

邱林,鄭雪,王雁飛.(2008).積極情感消極情感量表(PANAS)的修訂.應用心理學,3,249-254.

王力,柳恒超,李中權,杜衛.(2007).情緒調節問卷中文版的信效度研究.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6,503-505.

趙菊.(2012).人際互動中關系滿意感的心理結構研究.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9,12-14.

Butler,E.A.,Egloff,B.,Wilhelm,F.H.,Smith,N.C.,Erickson,E.A.,& Gross,J.(2003).The social consequences of expressive suppression.Emotion,3,48-67.

Butler,E.A.,Lee,T.L.,& Gross,J.J.(2007).Emotion regulation and culture:Are the social consequences of emotion suppression culture-specific?Emotion,7(1),30-48.

English,T.,& John,O.P.(2013).Understanding the social effects of emotion regulation:The mediating role of authenticity for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uppression.Emotion,13(2),314-329.

Egloff,B.,Schmukle,S.C.,Burns,L.R.,& Schwerdtfeger,A.(2006).Spontaneous emotion regulation during evaluated speaking tasks:Associations with negative affect,anxiety expression,memory,and physiological responding.Emotion,6(3),356-366.

Erickson,R.J.,& Ritter,C.(2001).Emotional labor,burnout,and inauthenticity:Does gender matter?SocialPsychologyQuarterly,64(2),146-163.

Franchow,E.I.,& Suchy,Y.(2015).Naturally-occurring expressive suppression in daily life depletes executive functioning.Emotion,15(1),78-89.

Gross,J.J.(1998).Antecedent-and response-focused emotion regulation:Divergent consequences for experience,expression,and physiology.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74(1),224-237.

Gross,J.J.,& John,O.P.(2003).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two emotion regulation processes:Implications for affect,relationships,and well-being.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85(2),348-362.

Kalokerinos,E.K.,Greenaway,K.H.,& Denson,T.F.(2015).Reappraisal but not suppression downregulates the experience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emotion.Emotion,15(3),271-275.

Matsumoto,Y.N.,et al.(2008).Culture,emotion regulation,and adjustment.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94(6),925-937.

Mauss,I.B.,Emily,A.,& Butler,E.A.(2010).Cultural context moder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otion control values and cardiovascular challenge versus threat responses.BiologicalPsychology,84,521-530.

Mauss,I.B.,Shallcross,A.J.,Troy,A.S.,John,O.P.,Ferrer,E.,Wilhelm,F.H.,& Gross,J.J.(2011).Don’t hide your happiness! Positive emotion dissociation,social connectedness,and psychological functioning.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100(4),738-747.

Ohira,H.,Nomura,M.,Ichikawa,N.,Isowa,T.,Iidaka,T.,Sato,A.,& Nakajima,Y.J.(2006).Association of neural and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during voluntary emotion suppression.NeuroImage,29,721-733.

Richards,J.M.,& Gross,J.J.(2000).Emotion regulation and memory:The cognitive costs of keeping one’s cool.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79(3),410-424.

Schneider,K.G.,Hempel,R.J.,& Lynch,T.R.(2013).That “poker face” just might lose you the game! The impact of expressive suppression and mimicry on sensitivity to facial expressions of emotion.Emotion,13(5),852-866.

Sheldon,K.M.,Ryan,R.M.,Rawsthorne,L.J.,& Ilardi,B.(1997).Trait self and true self:Cross-role variation in the Big-Five personality traits and its relations with psychological authenticity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73,1380-1393.

Soto,J.A.,Perez,C.R.,Kim,Y.H.,Lee,E.A.,& Minnick,M.R.(2011).Is expressive suppression always associated with poorer psychological functioning?A cross-cultural comparison between European Americans and Hong Kong Chinese.Emotion,11(6),1450-1455.

Srivastava,S.,Tamir,M.,McGonigal,K.M.,John,O.P.,& Gross,J.J.(2009).The social costs of emotional suppression:A prospective study of the transition to college.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96(4),883-897.

Watson,D.,Clark,L.A.,& Tellegen,A.(1988).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brief measures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The PANAS scales.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54(6),1063-1070.

Wood,A.M.,Linley,P.A.,Maltby,J.,Baliousis,M.,& Joseph,S.(2008).The authenticpersonality:A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conceptualiz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uthenticity Scale.JournalofCounselingPsychology,55(3),385-399.

Negative Social Consequences of Emotional Suppression during Social Interaction

Xiang CuipingSun ShashaHuang Miner

(Psychology Department,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275)

Abstract: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negative social effects during social interacting situation.In the experiment,two female subjects were arranged to discuss a most disagreed topic in 4-min.During the discussion,one participant was instructed to suppress her emotional expression as possibly,and the other one was instructed to discuss and expressive naturally.The result showed,suppression group reported less positive emotion,decreased less self-authenticity,stronger negative viewpoint to her partner,stronger feeling of interpersonal obstacle,and worse feeling of interpersonal harmony.Additionally,habitual tendency of emotional expressively suppression moderated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the suppression on self-authenticity.The study demonstrated the negative consequences of the suppression in social interaction.

Key words:emotional expressively suppression;social interaction;self-authenticity;interpersonal cognition

中圖分類號:B84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5184(2016)01-0042-06

通訊作者:黃敏兒,E-mail:edshme@mail.sysu.ed.cn。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一般項目(11YJA190006),中山大學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26000-31650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 国产导航在线| 日韩国产欧美精品在线| 在线无码九区| 人妻中文字幕无码久久一区| 久久99久久无码毛片一区二区 | 免费一级大毛片a一观看不卡| 又黄又爽视频好爽视频| 大香伊人久久| 夜夜高潮夜夜爽国产伦精品| 2020精品极品国产色在线观看| 91成人免费观看在线观看| 91福利在线观看视频| 一级黄色网站在线免费看| 伊人无码视屏| AV熟女乱| 欧美国产视频| 日本免费精品| 亚洲第一中文字幕| 欧美精品高清| a在线观看免费| 日本免费福利视频| 国产真实自在自线免费精品|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一区二区| 亚洲中文字幕av无码区| 伊人91在线| 日日拍夜夜操| 午夜三级在线| 热九九精品|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你懂的一区| 欧美啪啪网| 亚洲欧美极品| 欧美一级在线看| 国产激爽爽爽大片在线观看| 日本中文字幕久久网站| 人妻无码中文字幕第一区| 中文字幕色站| 一级毛片在线免费视频| 天天综合网亚洲网站| 最新国产成人剧情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美女免费视频大全|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九九九| 操美女免费网站| 国产成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99久久精品国产麻豆婷婷| www亚洲天堂| A级毛片无码久久精品免费| 97超碰精品成人国产| 她的性爱视频| 九九热精品视频在线| 国产在线小视频| 天天综合色网| 国产又色又刺激高潮免费看| 欧美精品成人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欧美高清国产|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业不| 蜜桃视频一区二区| 被公侵犯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婷婷色一二三区波多野衣| 二级毛片免费观看全程| 久久成人18免费| 456亚洲人成高清在线| 97人人模人人爽人人喊小说| www成人国产在线观看网站| 极品私人尤物在线精品首页| 成年人国产视频| 波多野结衣亚洲一区| 伊人久久青草青青综合| 女高中生自慰污污网站| 91尤物国产尤物福利在线| 国产精品成人不卡在线观看| 国产特一级毛片| 国产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欧美在线观看视频| 中国黄色一级视频| 制服丝袜亚洲| 美女裸体18禁网站| 亚洲欧美不卡| 免费看a级毛片| 久久综合AV免费观看| 四虎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 综合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