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陜西省標準化研究院 侯娜 胥鑫 郭銳
?
標準化在突發事件應急管理領域應用的探討
●陜西省標準化研究院侯娜胥鑫郭銳
摘要:隨著全球進入災難事故多發時期,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已成為全世界各政府及人民高度關注的焦點。應急管理是一個綜合的管理系統,應急標準化的研究不同于以往,本文簡要介紹了標準化在突發事件應急管理中的發展現狀,闡述了標準化在應急管理中的作用,并對應急管理標準化工作的研究內容進行探討。
關鍵詞: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標準體系

我國幅員遼闊、地理及自然環境復雜多樣、人口眾多、社會和經濟發展迅速,是自然災害、衛生、社會安全等事故多發的國家。近年來,地震、雪災、危險化學品爆炸等突發性事件造成了深遠的影響和難以統計的損失,應急管理工作已經成為評價政府工作進步程度的重要標志,也成為備受人民群眾與社會輿論廣泛關注的焦點。標準化原理的本質就是促使標準化對象的有序化程度達到最佳狀態,標準化作為一項重要的管理工具,來源于科學技術的綜合成果,具備規范化、程序化、協調性等特質,是應急管理工作的有效抓手。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的規定,突發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社會危害,需要采取應急處置措施予以應對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應急管理是政府及其他公共機構在突發事件的事前預防、事發應對、事中處置和善后管理過程中,通過建立必要的應對機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保障公眾生命財產安全,促進社會和諧健康發展的有關活動。
2006年國務院出臺《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我國應急預案框架體系初步形成,是否已制定應急能力及防災減災應急預案,標志著社會、企業、社區、家庭安全文化的基本素質的程度。
應急管理是一個動態管理,工作包括預防、預備、響應和恢復4個階段。各階段均要建立相應的運行機制,同時還應建立完善的評估考核機制和詳細的考核標準為依據。
國外發達國家十分重視公共安全和應急管理標準化工作,各標準化組織將公共安全應急標準作為戰略重點領域加以強調。我國在這個領域起步較晚,運用標準化手段提高應急管理水平還處于探索階段,在應對突發事件時,沒有充分動員社會各界力量及時響應突發事件。
隨著我國和各地應急管理工作的推進,國家層面和相關部委已初步制定了一些應急管理標準,在實踐中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還沒有形成科學有效的應急管理標準體系,標準化在應對突發事件中所發揮的作用還比較有限。
政府部門對應急管理工作高度重視,以陜西省應急管理工作為例,目前已出臺26個省級專項預案、102個省級部門預案、各類應急預案總計12萬余個。政策性規定需要技術規范支撐,但目前應急管理工作系統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原則性規定多,規范化內容少;框架性政策多,由高向低漸次細化的功能不足,較大比例地缺乏統一協調的指導性文件。而標準就是一種以科學技術的綜合成果為基礎的規范性文件,可以為原則性政策規定的實現提供技術支撐。目前應急管理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就是標準缺失的問題。

現在已有的應急標準體系中,多是技術標準規范。技術標準是科技成果的產物,但缺少對應的管理規范的配套和標準管理辦法的支持,無法保障已有技術標準規范落到實處。標準體系是實現標準化管理最有力的工具,既具有極強的系統性又有詳細的細節分支。應急管理標準體系是將應急管理領域內的所有標準按其內在聯系形成科學的有機整體。標準體系是縱向結構與橫向結構的統一體,縱向結構代表標準體系的層次,橫向結構代表標準體系的標準化對象領域,不同層次的標準互相制約、互相補充,構成一個有機整體。
結合以上現狀,對應急管理領域中標準化研究內容和工作方向的思考和探討如下:
構建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標準體系。標準體系是包含現有、應有和計劃制定標準的藍圖,為編制該領域標準制修訂規劃和計劃提供依據,確定應急管理領域標準化工作方向、工作重點、工作步驟,指導未來可持續發展的防災減災、應急管理標準化工作。
編制標準。應急管理基礎標準、通用標準亟待制定,基礎標準、通用標準能在整個應急管理領域內適用,如:突發事件應急管理術語符號、災害級別劃分、設備設施標準、應急避難場所標準等;還應該編制相應的指導性技術標準,根據標準實際指導作用和適用范圍,按照不同突發事件所涵蓋的不同專業及標準性質劃分門類。如:突發事件應對處理和預警技術標準、風險評估標準、調查評估標準。
助推應急產業發展。應急產業指為預防、處置突發事件提供產品和服務而形成的活動的集合。隨著應急管理工作的深化和社會的發展,應急產業的發展需求也日益增長。標準化是實現產業規?;a的基礎,同時也是產業科技迅速轉化為成果的平臺。標準化在推進工業產業化的領域已取得的成果和經驗將對應急產業發展起到技術支撐作用。
標準化的協調統一作用。應急管理是綜合的工作系統,要調動多部門、多行業、全社會的參與聯動,以及多環節的模式,所需要的管理協調工作,可以通過推行標準化進行促進和補充。
應急管理是一個綜合的管理系統,因此,應急標準化的研究不同于以往,它并不是以科技成果推進生產力的方式取得社會經濟效益的,而是強調標準化解決現實問題和潛在問題、并獲得最佳秩序的作用。
標準化通過標準的技術支持性及規范化、程序化、協調性等特質,為“一案三制”系統起到技術支撐作用;通過促進“一案三制”整個系統高效、協調、有序發展,進而推動應急管理領域中獲得最佳工作秩序,而這種最佳工作秩序的獲得影響著應急管理工作的結果,最終是以挽救生命、減少經濟損失的方式獲得效益,達到社會的最佳秩序和共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