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盈盈, 袁 犁
(西南科技大學, 四川綿陽 621000)
?
城鎮濱水區風貌保護規劃
蔣盈盈, 袁犁
(西南科技大學, 四川綿陽 621000)
【摘要】論文闡述了城鎮濱水區的概念界定,對我國城鎮濱水區現狀進行了研究,描述了城鎮濱水區風貌的內涵,從城鎮濱水區風貌保護規劃的內容入手,分別從歷史文脈的傳承、自然與人工環境的融合、生態環境的保護、分類型城鎮濱水區風貌的保護等方面提出了城鎮濱水區風貌保護規劃策略。
【關鍵詞】城鎮;濱水區;風貌;保護;規劃
1城鎮濱水區
1.1城鎮濱水區概念界定
濱水區是城鎮中一個特定的空間區域,是與河流、湖泊、海洋毗鄰的土地、建筑、城鎮鄰近水體的部分。籠統說就是指城鎮范圍內水域與陸地相接的一定范圍內的區域,其特點是水與陸地共同構成環境的主導要素,相互輝映,渾然一體。一般由水域、水際線、陸域三部分組成。
1.2我國城鎮濱水區研究現狀
目前,我國學者對濱水區的研究開展得很多,具體的工程實踐也有很多,但是我國濱水區的開發與保護多只注重水體本身的整治、并未注重濱水綠地、開放空間的建設、濱水區與整個城鎮的聯系、區域特色的發揮、生態環境的保護,忽視城鎮濱水區的形態問題,造成傳統文化與城鎮肌理的延續遭到破壞,各類型濱水區開發模式雷同等。
2城鎮濱水區風貌內涵解讀
城鎮風貌即城鎮展現給品讀者的深刻印象,是城鎮給人的一目了然的印象。同樣城鎮濱水區風貌也是濱水區給人的直觀印象。
2.1城鎮濱水區風貌是城鎮形象最直觀的展示
城鎮濱水區風貌反映出城鎮特有的景觀、風采、面貌和神態,表現了城鎮的性格和氣質,體現出市民的文明、涵養、禮貌,同時還顯示出城鎮的文化、經濟和科技現狀。城鎮濱水區風貌是城鎮最有力的高度概括。
2.2城鎮濱水區風貌是有別于其他城鎮最突出的形態表征
城鎮濱水區風貌特色是指城鎮濱水區在發展過程中由自然條件、歷史積淀、文化活動、空間形態和居民生活等共同形成的形態表征。包括城鎮的社會、歷史、文化、經濟、環境、地理、生態等內涵所綜合顯現出的外在形象的個性特征。
2.3城鎮濱水區風貌是在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獨特面貌
城鎮濱水區在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傳統、文化和生活的環境特征,通過自然景觀、人造景觀和人文景觀體現出來。其中自然景觀包括:山、水、植物、動物、地理條件、氣候環境等;人造景觀包括建筑、休閑空間等;人文景觀包括當地的傳統文化、風俗習慣等。
3城鎮濱水區風貌保護規劃的內容
濱水區風貌保護規劃的內容主要體現該城鎮的地域特色和歷史文化傳承,具有生態、景觀、歷史、文化、藝術價值的自然風貌、人文風貌以及人造風貌。
3.1城鎮濱水區自然風貌
濱水區自然風貌是指自然稟賦,即城鎮濱水區從出現到發展最后到成型的過程中形成的自然的未經過人為加工的景觀面貌,是濱水區形成景觀風貌的基本因素。包括濱水區的地理位置、山形水勢、氣候植被和地形地貌環境。
3.2城鎮濱水區人文風貌
濱水區人文風貌是城鎮精神面貌的綜合反映。是人工物質景觀要素的深層內涵,是對城鎮歷史文脈和地域文化的綜合特征的反映。其歷史性和珍貴性往往是一個城鎮的特色所在。如歷史傳統、文化脈絡、地方傳統、宗教信仰、風俗民情等等人文因素,也是城鎮特色的靈魂。
3.3城鎮濱水區人造風貌
濱水區人造風貌廣義上是指在自然環境的基礎上一切人為建造活動的成果,是形成城鎮景觀風貌最能動的要素,狹義上講是指人們在城鎮濱水區建設過程中所產生的物質環境要素,如濱水區形態、空間布局、建筑風格等等。相比于人文風貌要素的“虛”的性質,人造風貌是一種“實”的屬性。是濱水區風貌物質性的展示。
4城鎮濱水區風貌保護規劃策略
濱水區風貌保護規劃應當遵循科學規劃、整體保護、嚴格保護的原則,正確處理經濟社會發展與保護自然資源、生態環境、歷史文化遺產的關系。對景觀體系、開敞空間、綜合交通、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水系以及建筑體量、高度、形態、色彩等確定控制要求。
4.1尊重文脈、延續歷史傳統
濱水空間只有具有自己的特色才能給人以深刻印象。我國許多濱水景觀項目是在濱水開發與保護的熱潮中倉促開始的,忽略了地方特色,破壞了歷史文脈。城鎮濱水風貌的保護應尊重城鎮特有的自然環境和地理氣候條件,因地制宜地打造與其相適應的濱水格局,沿革歷史文化,保護與合理利用,將無形文化和有形文化載體有機結合,彰顯濱水區文化的風貌特性,延續濱水區現狀景觀格局。
4.2連接空間、融合自然與人工環境
濱水區的公共性是指充分尊重自然環境,利用地形地貌條件,因地制宜將自然環境和人工環境有機融合,將山水自然資源引進城鎮景觀,突出城鎮特色,創造和諧共生的城鎮空間。目前我國濱水空間存在圈地現象嚴重,市民不能自由進入,濱水區和城鎮其他公共空間缺乏合理的銜接和過渡,妨礙公眾活動的自由性和連續性,對形成優良的城鎮景觀與觀景休憩公共綠地造成極大障礙。因此,在濱水區設計時應以整個城鎮的公共空間作為研究對象,使之成為一個完整的系統。
4.3保護生態環境、整合濱水實體元素
強化濱水區的生態特征。注意保留濱水區內部的綠色空間,并與濱水區外圍的城鎮綠地有機聯系形成完整的生態體系,讓城鎮濱水區成為城鎮生態涵養源;將濱水區與城鎮的實體元素以及濱水區內部的實體元素進行整合。濱水區的實體元素包括:濱水建筑和濱水構筑物(橋梁、堤岸)等。
4.4因地制宜、分類保護城鎮濱水區風貌
根據濱水水系類型將城鎮濱水區分為溝渠型濱水區、湖泊型濱水區、江河型濱水區、濱海型濱水區。由于濱水區風貌保護規劃對溝渠、湖泊、江河、海濱有防汛防潮要求,堤壩和護岸的形式直接影響著人與水體的親近關系。在堤壩和護岸設計中,防洪和近水、安全和親水是設計中必須處理的矛盾。溝渠型濱水區、湖泊型濱水區濱海型濱水區主要功能為景觀美化、生態涵養、休閑娛樂,為使人們在不同的水位狀況下,特別是常水位時能接近水面,往往用分層式、臺階式、坡地式,漂浮的水埠、立體化處理及其他措施,以增加親水的體驗和時間;江河型濱水區、主要功能為運輸、防洪、生態涵養,在滿足防洪功能的基礎上可適當合理利用景觀優勢,打造多功能的濱河景觀風貌。
5結束語
城鎮濱水區開發的原因是考慮改善城鎮形象,然而在開發的過程中出現了忽視城鎮文脈、濱水區與城鎮缺乏空間、景觀等方面的聯系、城鎮濱水區形態雜亂的問題。在城鎮濱水區開發的過程中,應注意保護城鎮濱水區的風貌特色,充分尊重城鎮的地域特點、傳統文化、風俗習慣,保護和突出地方建筑的形象特色,在保護生態環境的條件下對城鎮濱水區風貌進行保護,力爭為市民創造更多的休閑場所和豐富的體驗。
參考文獻
[1]鐘威.城鎮濱水景觀特色規劃設計研究——以湖南寧鄉溈水濱水區為例[D].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08.
[2]王敏.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城鎮風貌研究綜述[J].華中建筑,2012(1):1-5.
[3]楊昌新.城鎮風貌研究的歷史視野[J].城鎮問題,2014(4):30-36.
[4]王萌.城鎮濱水區規劃設計研究現狀分析[J].山西建筑,2005,31,(5):11-12.
[5]楊昌新, 龍彬.城鎮風貌研究的歷史進程概述[J].城鎮文化,2013(9):15-19.
[6]青島市人民政府.青島市城鎮風貌保護條例[N].青島日報,2014-11-01.
[7]董向平.基于“山水城鎮”視域下的城鎮景觀風貌規劃研究——以張家口市為例[D].河北:河北農業大學,2013.
[作者簡介]蔣盈盈(1988~),女,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城鄉規劃;袁犁,男,副教授。
【中圖分類號】984.11+3
【文獻標志碼】A
[定稿日期]2015-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