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永甜 雷 奇
(1.西北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陜西西安 710127; 2.西安科技大學,陜西西安 710054)
城鎮化過程中傳統村落保護研究
任永甜1雷奇2
(1.西北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陜西西安710127; 2.西安科技大學,陜西西安710054)
摘要:通過解析傳統村落及城鎮化的相關概念,分析了城鎮化過程中傳統村落存在的問題,根據傳統村落保護的基本原則,提出了以人為本,保護為主、文化傳承,發展共贏、政府引導,公眾參與的傳統村落保護措施及建議,在全面保護傳統村落的基礎上,實現城鎮化發展。
關鍵詞:城鎮化,傳統村落,文化遺產,保護原則
隨著我國整體經濟的快速發展及社會生活的迅速轉變,在城鎮化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作為歷史文化傳承載體的傳統村落日益遭到破壞。傳統村落代表著華夏文明的歷史,也是物質文化遺產與非物質文化的結合體[1]。然而,在社會不斷發展過程中,城鎮化速度加快對傳統村落影響重大,使這些弘揚地方特色的傳統村落這一歷史文化遺產受到了嚴重威脅[2]。在城鎮化發展過程中開展對傳統村落的保護,將傳統村落保護作為城鎮化發展過程中的重中之重,最終促進城鎮化與歷史文化遺產相結合共同建設可持續發展的社會。
1.1概念解析
城鎮化是指農村人口不斷向城鎮集聚,第一產業不斷向第二產業、第三產業轉移、農村生活方式逐步向城鎮生活方式轉變的一個客觀過程。其本質特征是農村人口的空間轉換、非農產業向城鎮聚集、農業勞動力向非農業勞動力轉移[3]。它表現為城市人口和城市數量的不斷增加,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城市等級不斷提高,社會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社會整體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斷進步。
傳統村落是我國最新提出的,尚無確切的完整定義的新概念,我國傳統村落一般俗稱古村落,在學術上可稱為歷史文化村落或歷史村落[4]。傳統村落形成較早,應該是由一個較大聚落或多個聚落群體形成的具有較豐富的文化與自然資源,且有一定歷史、文化、科學、藝術、社會、經濟價值的承載歷史文化傳統的自然村落、村莊區域等。截止2014年年底,中國傳統村落數量已達到2 555個( 2012年第一批共計646個,2013年第二批共計915個,2014年第三批共計994個)[5]。
1.2研究目的及意義
傳統村落記憶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反映了人類特定的聚居環境空間,承載著獨特的地域文化,珍藏著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本研究力求分析城鎮化發展過程中對傳統村落的影響,針對傳統村落現狀發展存在的問題,根據相關保護原則,對傳統村落提出相應保護措施進行研究。達到在城鎮化過程中對傳統村落遺產的保護規劃發展中,實現其歷史價值、文化價值、科學價值、社會價值及藝術價值等,更好的保護傳統村落的目的。體現保護傳統村落對研究歷史文化遺產的歷史環境和傳統村落空間特征對城鎮發展的重大意義。
2.1快速發展,生活狀態轉變
隨著城鎮化加速,社會經濟水平不斷提高,傳統村落居民逐漸遷入城市,古村落出現空巢化。傳統村落居民生活狀態發生巨大變化,人們不愿繼續留在發展落后的村落,希望追求更好的生活狀態。傳統的生活方式已被人們遺棄,人們更愿意進入城市享受更好的生活環境及基礎服務設施。村落居民生活質量隨著城鎮化不斷提高,由傳統的產業模式轉變為現代科技模式,傳統的手工藝等已經消失,體現傳統村落的文化生活也逐漸消失。體現歷史文化的傳統聚居形式日益消失,村民對傳統的居住狀態不再認同,聚落生活環境發生重大變化。
2.2城鎮建設,忽視傳統文化
近年來,我國注重城鄉一體化發展,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城鎮大量的開發建設,作為歷史文化載體的傳統村落受到了嚴重影響,傳統文化被新型城鎮化發展過程中所忽視。傳統村落遺存許多物質文化遺產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城鎮化建設過程中,移民搬遷、村落整治等未重視物質文化的保護與非物質文化的傳承,更沒有合理展現物質文化對村落歷史價值的體現。城鎮化建設過程中,只是一味地大肆地追求發展旅游產業,大量地新建現代建筑,設置與傳統村落文化無關的旅游景觀小品及導向標識牌等,未能將傳統文化與旅游產業相結合,導致傳統文化日益消失。對于體現傳統文化的保存較差的傳統建筑,村莊居民未重視其日常保養及后期修復,這種現象對傳統村落破壞較為嚴重。位于傳統建筑周邊的住戶,隨意建設自家院落,加蓋房屋,遮擋了傳統建筑空間視廊,其中搭建養殖圈不僅環境方面忽視傳統文化的重要性,還加大了對傳統村落文化的破壞性,使得這種體現傳統村落風貌文化的環境遭到破壞。因此,城鎮建設過程中,傳統文化被忽視的現象應加強關注。
2.3管理不足,缺乏公眾參與
城鎮建設過程中,對于傳統村落的保護與建設,政府缺乏一定的管理措施,村落保護居民參與性較差。村落用地隨意開發,政府未給出嚴格控制政策,傳統村落未明確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傳統村落中對于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未提出相關政策及制定措施,文物保護單位未編制保護管理規劃等。傳統村落中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及傳承人未明確提出傳承與保護措施等相關政策。在傳統村落的整治與保護過程中,村落居民未能積極參與到傳統村落保護中,公眾參與性不強。村民的肆意開發,對村落傳統建筑隨意拆除改建,政府對保護傳統村落的重要性宣傳力度不夠。許多傳統村落發展更注重旅游開發,但在發展傳統村落旅游業的過程中,大量地開發建設,引入外來人員,村落居民未能積極與其緊密聯系,實際參與性較差。在城鎮化過程中,政府管理手段不明確,公眾對于傳統村落的保護認識薄弱,導致管理與保護混亂,公眾日常參與保護工作度較弱。
3.1原真性
根據《中國文物古跡保護準則》規定應遵循保護歷史文化遺產不改變原狀的原則。傳統村落保護首先應遵循村落的原真性。傳統村落現狀保存應盡量保存其歷史文化遺產中有價值的構件及工藝手法,尤其是保護傳統村落文物建筑的結構、材料、平面布局、藝術風格和工藝技術等。對于傳統村落的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按照歷史文化進行保護。傳統村落發展過程中,遵循歷史環境及村落遺產的構成,傳統村落空間布局盡量保留其原有的布局形式,將能體現傳統村落原真性的價值進行保護。
3.2整體性
在對傳統村落開發過程中,應實行整體性保護原則。傳統村落保護不僅是物質景觀,還應包括文化、民俗等人文景觀。傳統村落的保護要把傳統村落當成自然和人文融合的整體來進行保護。不僅保護物質層面的建筑、道路、空間環境,還要體現村落獨特的地域文化,讓游人在充分感知自然物質景觀的同時,體驗到傳統村落所蘊涵的深刻的地方文化,促進村落經濟發展。當然,還要保護傳統村落的生活活動和傳統風俗,更要注重保護傳統村落周圍的環境,包括街區、景區、景點等保護其整體的環境,體現傳統村落歷史環境風貌,保護其蘊涵的歷史文化信息。
4.1以人為本,保護為主
城鎮化過程中以人為本以傳統村落原住民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為核心,以保護傳統村落空間布局、歷史文化遺產及歷史環境要素等為主。傳統村落保護工作中要充分地尊重前人創造的成果,同時尊重后人的繼承發展,貫徹這種以人為本的理念,提高村落居民對傳統文化的保護意識,尊重傳統文化,塑造良好的保護傳統文化氛圍。使得傳統村落得到深入保護,最終保護工作惠及村落居民。全面普查傳統村落文物古跡遺存,保護傳統村落基礎設施和傳統建筑的修繕整治,根據傳統村落不同地段以及不同質量和價值的文物,主要分層次實施保護、整治和改建這幾種保護模式為主進行保護。最終達到傳統村落居民與歷史文化遺產可持續發展,形成舒適和諧的人居聚落環境。
4.2文化傳承,發展共贏
傳統村落保護過程中,應注重村落傳統文化傳承,將城鎮化發展與傳統村落保護相結合達到雙贏目的。以傳統村落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為帶頭人,可制作宣傳手冊及招貼板報宣傳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性。打造特色文化旅游村,將傳統村落在保護的前提下,在保護范圍外改造傳統民居,開辟生態觀光旅游莊園,促進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挖掘傳統村落獨特的名人事跡、歷史傳說、民風民情等文化遺產,編纂成書或以演藝作品等展現,吸引游客,增加傳統村落的吸引力。城鎮化發展過程中應提高村落居民生活水平,豐富旅游資源,恢復傳統村落歷史活力,使保護與發展工作形成具有活力的良性循環。注重傳統經濟效益、文化效益、生態效益相結合,堅持可持續發展道路。
4.3政府引導,公眾參與
盡快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等相關規定編制傳統村落保護規劃,劃定其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深入傳統村落,了解民情風俗,村民意愿,逐步加強貫徹村民自覺保護傳統村落的意識思想。政府應加強對傳統村落的保護,制定傳統村落保護村民參與相關政策,成立保護小組讓村民參與到保護工作中,對村落道路清掃、文物建筑維修、民俗文化宣傳等。政府可通過宣傳手段,提高傳統村落居民自覺參與能力,充分展現自身文化身份,引導村民自主成立村民監督組織和制定村規民約,并對保護工作中表現優秀的村民進行獎勵。尊重當地風俗習慣,力求切合實際,讓村民在參與保護工作過程中發現傳統村落的美,嗅出傳統文化的味,記得鄉愁。
傳統村落蘊涵著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通過解讀城鎮化及傳統村落的內涵,分析城鎮化過程中傳統村落存在的問題,即城鎮化快速發展,傳統村落居民生活狀態轉變及人們忽視了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性;當然,也缺乏政府的管理,公眾參與保護的力度不足。根據傳統村落原真性及完整性保護原則,提出以保護為主,注重文化傳承,保護與發展共贏,政府引導,公眾參與的保護對策。在這個迅速發展的現代化城市中,保留傳統村落的記憶,將現代技術與傳統文化相結合對傳統村落進行保護。
參考文獻:
[1]林瓊華.當前傳統村落保護規劃中的關鍵問題探討[J].城鄉建設,2015( 10) :67-69.
[2]王小明.傳統村落價值認定與整體性保護的實踐和思考[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 2) : 156-160.
[3]張文君.城鎮化進程中陜西傳統村落的保護與發展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4.
[4]蔣剛.傳統村落保護規劃研究——以張谷英村為例[D].長沙:中南大學,2013:1-2.
[5]“加快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研究”課題組,吳理財.城鎮化進程中傳統村落的保護與發展研究——基于中西部五省的實證調查[J].社會主義研究,2013( 4) :116.
Research on the protection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Ren Yongtian1Lei Qi2
( 1.Department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Northwestern University,Xi’an 710127,China; 2.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an 710054,China)
Abstract:Through interpreting relevant traditional village and urbanization concepts,the paper analyzes problems existing in traditional village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According to basic traditional village protection principles,it puts forward traditional village protection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such as human orientation,protection orientation,cultural heritage,win-win development,government guidance and public participation,with a view to realize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on the basis of comprehensively protecting traditional villages.
Key words:urbanization,traditional village,cultural heritage,protection principle
作者簡介:任永甜(1991-),女,在讀碩士;雷奇(1989-),男,在讀碩士
收稿日期:2015-11-23
文章編號:1009-6825( 2016) 04-0010-02
中圖分類號:TU-87
文獻標識碼: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