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衛勇,管春永,賈江美
(1.山東省膠東調水工程寒亭管理站,山東 濰坊 261100;2.濰坊學院,山東 濰坊 261061)
引黃濟青寒亭段施工及降排水方案措施
張衛勇1,管春永1,賈江美2
(1.山東省膠東調水工程寒亭管理站,山東濰坊261100;2.濰坊學院,山東濰坊261061)
介紹了引黃濟青改擴建工程寒亭段尤其是崔家河站至寒(亭)壽(光)界段施工情況,針對寒亭段改擴建中存在的施工任務較重、工程沿線及周邊地下水位較高、工期特別緊的特點,根據工程實際,提出合理的施工及降排水方案。
引黃濟青;改擴建;施工及排降水
引黃濟青工程是山東省建國以來最大的跨流域、遠距離調水工程,是國家“七五”期間重點工程。該工程從濱州市博興縣打漁張引黃閘引取黃河水至青島白沙水廠,全長290 km。工程設計之初是為了解決青島市缺水,但進入新世紀,膠東地區用水形勢比較緊張,為實現山東水資源優化配置、緩解膠東地區水資源供需矛盾、改善當地生態環境,2003年,在原有引黃濟青工程基礎上,實施了膠東調水工程。工程從濰坊昌邑開始,新建322 km引水渠道,將黃河水輸送青島的同時,輸送至煙臺和威海,使輸水工程覆蓋整個膠東地區。
引黃濟青改擴建工程通過改造現有工程,解決渠首引水困難、工程老化、輸水能力不足等有關問題,使其恢復原有的輸、供水能力,最大限度地滿足青島市和其他有關城市社會經濟發展對水資源的需求。工程在保持原有輸水渠設計比降、設計底寬、設計邊坡、堤頂高程、堤頂寬度等不變的情況下,對渠道襯砌進行拆除重建,對部分堤頂進行硬化。
改擴建工程建設內容主要包括:重建渠首進水閘,改造現有輸沙渠,對沿線襯砌渠道進行翻新硬化,拆除重建或加固部分橋梁,更換4座泵站機電設備。
改擴建工程寒亭段從壽寒邊界至坊央公路橋,長11.562 km,主要進行渠道襯砌、清淤及堤防加固,工程預算總投資2 818萬元。該段包含拆除外運舊混凝土1.7萬m3,渠道清淤4.2萬m3,襯砌整坡25萬m2,預制及安裝混凝土板1.4萬m3,泥結石路面8.1萬m2,保溫板26.4萬m2,復合土工膜35.2萬m2,外購土方筑堤12.3萬m3等主要工作內容。
鑒于該工程存在工期較緊、任務較重、降排水較難等特點,為確保工程順利完成,施工時主要做到了以下幾點:
1)開工前做好準備工作。首先,在白浪河倒虹成立工程指揮部,配足工程技術人員,要求全員24 h駐住在工地,施工期間無故不得請假,全力做好施工單位的監管與協調工作。其次,主動與地方政府溝通,取得地方政府的支持,確保施工期間的排水通道、物料進場道路、施工及人員車輛等方面不受干擾。再者,預估施工期間可能出現的各種突發狀況,提前制定預案,做到有備無患。另外,提前打好降水井并布置機電設施及排水通道;提前加工、儲備預制混凝土板。
2)細分工作,加強監管。鑒于該工程戰線較長,施工時以建筑物為界,將工程劃分4個施工段,成立4個項目經理部,分別配齊技術人員。業主、監理亦據此分段負責,每天最少巡視2遍,檢查工程質量、解決存在問題、督促施工進度。
3)堅持匯報制度。堅持三天一調度、工程量每天一匯總的原則,當天工作當天必須完成。若發生延誤則立即查找原因,解決問題,確保工程進度不受影響。
4)重視降排水工作。降排水工作是整個工程的重要環節,對工程質量、工程進度影響很大,為此工程指揮部特別重視,制定了具體的排水方案。
5)把好物料進場關。每個項目經理部至少安排專職收料員2名,晝夜不停,施工物料隨到隨收。統籌協調物料的堆放、調配及使用,把好物料質量及數量關,做到心中有數,確保工程不因缺料而影響施工進度。
6)合理平衡堤坡土方,減少土方回填量。因該工程建成時間較長,部分渠段沉陷不均勻,導致堤內坡坡比變化相對較大。為保證工程質量,在不減少過水斷面的情況下,分段對內坡比進行微調,以減少土方回填量,保證基面強度,加快施工進度。
7)合理使用機械作業,提升工作效率。該工程的內坡施工物料較多,拆除的舊板、新鋪的預制混凝土板、內坡垃圾等量較多,單純靠人工費時、費力,進度很慢。為此在施工中,采用小型裝載機配合吊車清除內坡垃圾,提前用吊車將襯砌所需的預制混凝土板吊至渠底,用叉車將預制混凝土板挑放至堤內肩,減少了人工搬運的勞動強度,加快了施工進度,提升了工作效率。
為切實做好降排水工作,按照節省投資、壓縮工期的原則,將其分為兩部分,具體如下:
1)井點排降水。央贛路至崔家河倒虹段,兩側明水較多、外側水壓力較大,為此在該段右岸堤頂內肩每50m打Φ0.6 m、深25 m機井一眼,共計177眼。降排水前在井點外側堤肩順堤開挖1‰坡降1 m×1 m見方的排水溝一條,全斷面鋪設塑料膜以利于防滲導水。經過近10 d的連續降排水,堤坡含水量適中,渠底無明水,方便了土工膜鋪設等后續工程的施工,加快了施工進度,保證了工程質量。
2)渠底明排水。因崔家河站至寒壽界段兩側明水較少、水位相對較低(但稍高于渠底),按照節省投資的原則,該段未設降水井。由于輸水河已連續運行1年,堤體內含水量較高,渠底明水無法排凈,導致工程施工受阻,施工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案,確保了工程按時完工。一是存在混凝土護底的施工段,在渠底中線每50~100 m開挖0.6 m×0.6 m×0.6 m的集水坑1處,匯集渠內明水及渠底滲水,坑內置水泵1臺,隨時將集水抽排至堤外。施工結束后自下至上回填碎石和中粗砂,最后澆筑厚為0.2 m抗凍防滲C30混凝土。二是根據設計,在距渠底0.15 m內坡設置導水盲管,每隔36 m安置逆止式集水箱及Φ0.08 m出水管1處。施工中發現,該導水管無法全部排出堤身滲水,為此在2個集水箱間每6 m增設Φ0.05 m的導水管。全線共增設導水管600余根,堤身降排水效果十分顯著,工程結束后及時用1∶3勾縫砂漿回填封堵。三是在齒墻與堤坡交界處每50 m設置0.3 m×0.3 m×0.3 m的匯水坑一處,匯集導水管的來水并及時導入集水坑內,其位置與渠底集水坑平行布置,增加坡腳處的排水效果。四是為保證施工質量,將渠底第一層預制混凝土襯砌板改為現澆抗凍防滲C30混凝土,減少帶水勾縫造成的工程質量隱患,減少排水時間。五是渠底需現澆混凝土護底的工段長340 m,施工時在渠底中部順堤鋪設導水管,在兩側及中部設置3處集水坑,集中外排坑內匯水,以利于混凝土澆筑,施工結束后用抗凍防滲C30混凝土澆筑搗實。
在改擴建工程施工過程中,通過采用上述施工及降排水方案,保障了施工道路的通暢、施工物料的及時送達及工程的按時完成。尤其是采用合理的排降水方案,將降排水計劃工期提前3 d,為后續工程的盡早完成爭取了時間;同時,崔家河站至寒壽界段的明排水方案,有效排出堤身及堤基滲水,加快了施工進度,對保障第一層砌板的工程質量、保障現澆混凝土護底的工程質量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節省了時間、提高了工效。最終,該工程的工期由計劃的30 d縮短至28 d,保障了按時向青島市及濰坊市的供水,受到了山東省調水局及地方政府的肯定。
(責任編輯遲明春)
TV68
B
1009-6159(2016)-08-0039-02
2016-02-22
張衛勇(1979—),男,助理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