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強
(濱州市海河管理局,山東 濱州 256616)
濱州市水利風景區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張大強
(濱州市海河管理局,山東濱州256616)
分析了濱州市水利風景區建設高標準總體規劃滯后、功能定位不準確、景區建設特色少、水利工程建設與水利風景區建設不同步等問題,提出了編制統一規劃、實施審批制度、確保水工程安全、著力打造水主景、創新設計理念、社會共建、持續推進等建議。
濱州市;水利風景區;對策建議
近年來,山東省濱州市堅持 “人水和諧”理念,以水網體系為載體,結合水利工程建設和水資源保護、開發、利用,傾力建設生態水利風景區,有效地改善了生態環境,現已建成國家級水利風景區12處,省級水利風景區19處,被水利部列為“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市。但由于水利風景區建設是一項開創性的工作,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完善之處,尚需進一步科學規劃,提升檔次。
1.1高標準的總體規劃滯后
水利風景區建設是水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應在高標準的總體規劃指導下進行,而有的水利風景區卻在建設前無規劃,而是在水利建設過程中臨時增加的內容,造成景區基礎設施薄弱,整體質量不高。
1.2功能定位不準確
水利風景區建設應以水、水域、水工程為主題,突出水環境、水工程、水文化、水效益,而有的水利風景區雖然依水域、水工程而建,但水與水工程的功能沒有得到充分重視,而側重了園林、游樂、健身項目建設,且這些非水設施花樣繁多,布置無序,喧賓奪主,沖淡了主題,水利設施成了陪襯和無足輕重的點綴。
1.3景區建設少特色
城市水利風景區、河流風景區、湖泊風景區、濕地風景區、水利工程風景區等,都應根據自身的狀況,凸顯獨有的特色,而已建的一些風景區卻照抄照搬現象嚴重,模仿城市公園、園林的模式,水主題不突出,缺少特色,對水文化元素的開發也只是停留在表層,缺乏深層發掘。
1.4水利工程建設與水利風景區建設不同步
有的水利風景區建設未納入水利建設和城鄉建設的總體規劃,而是水利工程建成后的“再裝飾”。這樣做,一是增加了風景區建設的難度,二是增加了風景區建設的成本,三是限制了水利風景區發展空間,導致風景區建設與水利工程建設的不協調。
1.5水生態環境遭到破壞
有的景區在開發建設中疏于管理,導致水體超負荷承載排入水中的污染物,加重景區環境和水體的病害。如濱州市區四環河的某些河段傾倒垃圾、向河道排污現象嚴重,造成了河水富營養化,自凈能力下降,異味刺鼻。有的在飲用水水源地風景區設“水上休閑”“游泳垂釣”項目,對飲用水水質造成了一定影響,給供水管理帶來困難。
2.1編制統一規劃,避免盲目建設
水利風景區建設要在統一規劃的指導下有序建設,規劃原則應是要保證水工程正常功能的發揮,與水資源開發規劃和水利建設規劃相銜接,與城鄉建設規劃相協調,符合有關的法律法規,注意保護自然景觀的完整風貌,防止水污染,保護生態的多樣性,保證水工程安全和游人安全。同時,還要搞好水工程建設與景區建設的結合,景區建設與環境的結合,工程造型與周邊景物的結合。城區內的水利風景區則要突出“城中有水,水中有城,城水一體,互相交融”的特色。
2.2實施審批制度,依法依規建設
目前個別水利風景區出現的河中筑島、灘地造山、濫挖灘地、構筑阻水障礙等現象,主要原因就是法治觀念不強,建設項目未經水利行政主管機關審查審批,缺乏必要的監督。今后,水利風景區的建設項目都應報經有管轄權的水利行政機關審批,要依法依規建設,不得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凡法律、法規禁止的事項,絕對不能超越。在行洪工程、洪泛區、蓄滯洪區建設水利風景區,還應當就洪水對建設項目可能產生的影響和建設項目對防洪可能產生的影響作出評價,編制洪水影響評價報告,提出防御措施。在報批時,應當附具有關行政主管機關審批的洪水影響評價報告。
2.3確保水工程安全,不降低水工程功能
國家投資、群眾投勞興建的水利工程,是防災減災的重要基礎設施,是社會的寶貴財富,依托這些工程建設水利風景區,要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關于水資源、水域和水工程的保護規定,不能改變或弱化水工程的基本功能,不能在河中筑島、堆山、修壩,不能縮小河道過水斷面和降低過水能力,不能向河渠傾倒垃圾、堆放阻水物體和種植阻礙行洪的林木及高桿植物,禁止在水工程管理范圍內建設妨礙行洪的建筑物、構筑物以及從事影響河勢穩定、危害河岸堤防安全的活動,不得損壞堤防、護岸、防汛、水文監測等工程設施,確保水工程安全,充分發揮水工程功能。
2.4著力打造以水為主,其他為輔的風景區
水利風景區應以水、水域、水工程為依托而建設,其主要建設項目要根據水、水域、水工程及周邊的地形地貌、自然植被等條件,因勢設景,著力打造水主景。如可在景區建造“觀賞塔”,供游人登高眺望水美景和水工程的壯觀;在護堤林、花叢間建一些先進的噴水、灑水等設施;適當地建一些小橋流水、高山瀑布、涓涓小溪、人工降雨等景觀;在景區建設水文化館,展示水文化;在河岸設親水臺、垂釣橋,通過建設這些景點和設施,彰顯水工程的巨大效益,揭示水文化的底蘊,展示水工程的雄偉壯觀。另外,輔以建設一些綠化帶、果園、花圃、休閑設施、游樂設施等,豐富景點內容。
2.5創新設計理念,提升景區檔次
目前,水利風景區的大部分水工程建于20世紀七八十年代,由于受當時技術、經濟等條件的限制,其中的閘涵、渡槽、橋梁、泵站等建筑物大都比較粗壯笨拙,對于這類工程,要結合水利風景區建設對其外觀進行適當改造,在不影響工程功能和安全的前提下,進行美化處理,使之舊貌換新顏。新建的水工程,要更新設計理念,結構形式力求多樣,外觀形態各異,造型美觀,融入更多的美學元素和水文化元素,以展示現代水利科技新水平,增加觀賞性,提升景區檔次。
2.6社會聯動,協力共建
黨的十八大要求“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水利風景區建設是一項復雜的工程項目,是全社會的職責,需要全社會聯動,各部門參與,形成合力,齊心共建。水利部門要在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協調好規劃計劃、城鄉建設、環保、土地、林業、旅游、交通、航運等相關部門的關系,組織全社會的力量參與建設。在政府逐步加大投入的同時,廣辟投融資渠道,建立完善的良性運行機制。
2.7持之以恒,穩步推進
水利風景區建設是一項改善生態環境、改善民生的長期性工作,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當做所謂的“政績工程”、“面子工程”而“速戰速決”。要根據總體規劃的目標和財力條件,分期實施,持之以恒,穩步推進,逐步完善提高,切不可“一哄而起,一哄而散”,也不能因此而“債臺高筑”或拖欠建設工程費,影響地方整體經濟的協調發展。
(責任編輯鄭繼勝)
TU986
B
1009-6159(2016)-08-0057-02
2016-04-10
張大強(1980—),男,助理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