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云亭
(萊蕪市水利與漁業局,山東萊蕪271100)
?
萊蕪市農村自來水情況調研與思考
寧云亭
(萊蕪市水利與漁業局,山東萊蕪271100)
闡述了萊蕪市多年來村村通自來水工作取得的成效,分析了目前存在的問題及原因,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及措施。
萊蕪市;村村通自來水;農村水利
近年來,萊蕪市歷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村村通自來水工作。2005—2007年萊蕪市各級累計投資1.37億元,使580個村通上了自來水,全市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了83%,受益農村群眾51.3萬人,比項目實施前提高了56%,超額完成了省政府確定的普及率80%的目標任務。2008—2013年,結合國家實施的飲水安全工程,把“飲水安全、改造已建工程和新建自來水工程”三項工作結合起來,共計投資1.54億元,新建改造通自來水村417個,受益群眾36.84萬人,全市農村通自來水普及率達到了100%,農村通自來水工程建設取得較大成效。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
一是社會效益顯著。解決飲水安全的問題,讓農村群眾喝上了“放心水”、“安全水”、“衛生水”,使人民群眾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與溫暖,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二是促進了農村經濟良性發展。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得到解決,解放了農村勞動力,能夠使群眾把更多的精力及時間投入到發家致富上;同時解決了農村人畜飲水問題后,許多農戶還利用飲水工程的多余水源,積極發展養殖業、種植業,搞庭院經濟,拓寬了致富門路,推動了農村致富奔小康的進程。三是提高了農村群眾健康水平。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自來水供水到戶,改善了群眾的生活條件,使與水有關的疾病發病率大幅度降低。四是改善了農村生態環境。農村供水工程建成后,有了足量優質的水,人們居家生活和精神面貌大為改觀,群眾開始改廚改廁,用節約的水在街道周圍、房前屋后植樹造林、種花種草、改善了生態環境。傳統落后的生活方式悄然變化,農民的生活質量有了明顯的提高。五是推動了農村城鎮化建設。鄉鎮集中供水是小城鎮建設的重要基礎設施,也是鄉鎮進入小康社會的一個重要標志。實踐證明,鄉鎮供水對鎮域經濟的發展、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科技、教育、文化、衛生、商業、飲食服務業等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2.1存在的問題
1)水費收取方面。從調研情況看,目前全市大部分自來水工程水價執行的是2元/m3。但在農村自來水收費卻是千差萬別:有的靠引山泉供水的山區村大都不收費;有的單村深井工程大都由村里支付電費,不向群眾收取水費;有的村為維持正常運營,收費較高,甚至比城里的自來水收費還要高;而聯村工程還存在不同程度的收取難問題。
2)工程建后管理方面。工程建設之初,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確定社會投資人投資達到或超過工程總投資50%以上的,供水管網和水源地工程產權歸社會投資人所有,具有經營權、處置權;達不到50%的,按投資額多少取得一定期限的經營權,經營期滿后,可公開拍賣或承包經營,原投資經營者可優先購買或承包。目前,全市已建成的自來水工程實行企業化管理的33處,剩余的大部分村承包到人,部分村由村集體代管。但建后管理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很多村特別是單村工程由于管理不到位,致使有的村自來水工程被人為破壞而得不到查處,有的村管道斷裂、漏水嚴重而得不到修復,有的村因水費征收困難,工程運行難以為繼等等。
3)工程水質、水量問題。雖然所有自來水工程在建成之初水質是合格的,水量也是充足的;市、區兩級政府各有關部門也采取措施,加大對水源地保護力度。但由于都沒有建設備用水源,水質和水量保證率偏低,如遇大旱或者遭遇開礦等因素影響,很多供水工程就會呈現供水量不足的問題;再加上農村水源地保護制度落實不到位,垃圾成堆、畜禽糞便亂排亂放、無節制的使用農藥、消毒設備不啟用、高位水池不經常清刷,導致水質不達標,群眾有水不能喝。
4)工程老化失修問題。由于建設之時時間緊、任務重、資金緊張等因素,有的供水工程建設的標準低,存在“先天不足”;再加上單村供水管路、配套設施及日常運行管理需要大量而長期投資。多數農村集體收入較少,投入不足,管理不善,出現了工程老化失修、停止供水或中斷供水現象。
5)思想認識問題。一是當家水的意識嚴重,不單單是村民,一些基層干部也有這種思想意識,認為水必須自己控制才不受制于人。二是地表水質量差的意識,很多群眾不接受地表水,認為地表水不干凈,不能喝,質量差。三是有的村家家都有自備井,雖然通上了自來水,但如果收費,吃自來水的積極性不高。
2.2原因分析
1)規模化程度低。從筆者調研情況看,單村供水由于供水人口少,經營效益差,管理不到位等諸多原因,致使供水成本高,經營困難;并且因為前期投資問題,加之時間緊,任務重,規劃設計受限,工程建設標準偏低,水源保證率偏低,目前吃水情況較差。相比較而言規模化供水情況相對要好一些,而且是供水規模越大,運行的越好。
2)建設標準低。由于農村自來水工程在三年村村通自來水中任務重,時間緊,各級政府資金不是很充裕,存在設計標準不高的問題,尤其是水源,沒有考慮備用水源和水源地保護措施等,工程標準也只是達到通水要求,并沒有考慮太多因素,這在當時從無到有是一個進步,經過近幾年的運行,的確出現了一些亟待解決問題。
3)管理體制機制不健全。2007年國家發布實施《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水質指標由原標準的35項增至106項,比1985年版的增加了71項,并且進一步明確了城鎮和農村飲用水實行的統一衛生標準。各級多次要求提高認識,成立專職機構,加強管理,確保安全。但目前萊蕪市至今沒有真正成立相應的管理機構,管理機制也不盡合理,無法協調、督促有關部門盡到自己應盡的職責,形成“重建輕管”的局面。
4)思想意識陳舊。由于群眾傳統意識影響,區、鎮(辦事處)干部改變這種意識的力度能力不夠,甚至一些干部也有這種意識,造成一些采用地表水的工程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
1)整合聯網、提升改造。在現有農村供水工程基礎上,按照“水源保障可行、工程規模適度、水網互通互濟、管理科學規范”的原則,提高規模化程度,形成水源互補、優勢帶動、管理突破、運轉高效的新格局。
2)成立“農村公共供水管理辦公室”。為把工作做好,只有成立專管機構,才能協調相關部門各盡其責,對工程定期檢查督導,責令整改,切實做好加強工程管護、規范水價計收、加強水源地保護等具體工作,形成政府監管、用水戶協會直管、供水單位經營的管理模式。
3)加大投資,設立專項基金。農村通自來水改造提升工程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做保障。建議各級政府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的同時,引入市場機制,吸收社會資本,確保工程建設的資金需求;同時市、區兩級財政列支工程維修專項基金和水質檢測費用。
4)加強宣傳,改變陳舊落后意識。要通過加大宣傳力度,使廣大農村群眾更新觀念,提高對“村村通自來水”的重要意義的認識,提高其使用自來水的積極性。
(責任編輯趙其芬)
S27
B
1009-6159(2016)-07-0038-02
2016-02-28
寧云亭(1965—),男,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