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娟,苗振生
(德州市水利局,山東德州253014)
?
德州市城鄉供水一體化的建設與管理
李文娟,苗振生
(德州市水利局,山東德州253014)
針對德州市水資源短缺、水源水質差、農村飲水安全任務重、要求高的特點,對德州市整建制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思路,以及為確保城鄉供水安全所實行的水務一體化管理措施進行了探討,也為全國類似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提供了一定的技術參考。
德州市;城鄉供水;一體化;整建制
德州市積極探索,經過不斷探索與總結,形成符合自身特點的飲水安全建設思路,并率先成為整建制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的地級市。
1.1水資源量不足
德州市人均水資源占有量211 m3,人均占有量不足全國的1/10。全市地下水達不到《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面積占總面積的83%,其中淺層苦咸水區面積8 673.2 km2,占全市總面積的84.8%,分布廣且碎,水質水量變化大,礦化度大于2 g/l的咸水區面積為3 400 km2,占總面積的33%;深層地下水高氟區8 400.2 km2,占全市總面積的81.1%,除氟成本高,單村、聯村供水工程運行效益低,且水量水質無法保障。資源性缺水、工程性缺水、水質性缺水并存,屬嚴重缺水地區。
1.2黃河水引蓄困難
黃河水來水量較少,在用水季節時常無水可引。飲水困難地區大部分位于引黃下游地勢高亢區,黃河水不易到達,即使在非灌溉季節引來黃河水,由于地質條件差,滲漏嚴重,坑塘存蓄量少,不能有效地利用地表水源解決飲水困難。
2.1飲水解困
2005年,以發展集中連片規模化供水為主要模式,積極實施村村通自來水工程,至2007年底,全市369萬農村群眾用上了自來水,自來水普及率由2004年底的30%提高到92%,實現農村自來水全覆蓋,“有水喝”的問題基本解決。但大部分自來水工程以深層地下水為水源,含氟量高,既使安裝除氟設施,水質仍然難以保障,整體水質與國家生活飲用水標準相差甚遠。
2.2飲水安全
2008年,飲水安全工作重點由面的覆蓋向質的提升轉變。確立了以平原水庫為水源,以水質安全為前提,大力實施規模化供水的建設思路,用黃河水置換地下水,全力破解全市飲水安全問題。從2011年開始,德州市在原有9座水庫基礎上,新開工建設6座,擬建5座,大力推進平原水庫建設。大力實施城鄉供水管網建設,慶云、寧津、平原等9個縣市區先后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全市共鋪設輸水管線41 000 km,兩年解決210多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占全省的1/3,整建制推進了城鄉一體化供水規模,實現了由飲水解困到飲水安全質的飛躍。
2.3重點突破
為加快工程建設步伐,德州市提出規模化發展、板塊式推進的實施原則,全面規劃,突出重點,分步實施,規模推進。2013年,對還未實現城鄉一體化的禹城、臨邑、武城三縣市集中財力,全力突破,同年12月,以三縣市正式聯網供水為標志,德州市整建制完成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目標。建成平原水庫13座,鋪設管網5.2萬km,累計完成飲水安全投入53.84億元,城鄉供水一體化率達到93%,全市400多萬城鄉居民喝上了同源、同網、同質的安全水,成為全國第一個整建制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的地級市,在統籌城鄉發展上實現民生水利的重大突破。
2.4管理提升
一是加強水源保護。劃定水源地和輸水渠道保護區范圍,水源保護區邊界設立明確地理界標和明顯的警示標志,主要輸水斷面實行24小時監控,確保水源地安全。二是規范水廠運行管理。以國內先進水廠為標桿,在規章制度、技術更新、環境整治等方面健全、完善,嚴格水處理過程,使水廠實現規范化運營。三是實行嚴格的水質四級監測。一級為水廠每日12項指標自檢,二級為縣級水行政主管部門每月42項常規指標巡測,三級為市級水利部門飛檢抽測,四級為衛生部門不定期監測。四是加快供水信息化建設。進一步完善信息系統建設,在確保實用性的基礎上,逐步完善自動化系統功能,實現全方位信息化監控。
目前,全市建成市級106項全指標水質檢測中心1處、縣級42項常規指標水質化驗中心9處,縣級信息化控制中心10處,德州市水質檢測能力和信息化水平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
3.1因地制宜,建立健全管理體制
各縣市區因地制宜,制定了符合本地的供水管理體制。全市主要分三種情況:一是水務一體化管理。平原、武城、寧津、慶云、樂陵、陵城六縣市區將自來水公司劃歸縣水務局管理,由自來水公司統籌管理全縣城鄉供水工程,實行管理一條龍,從水源源頭管到水龍頭。二是縣自來水自主管理。德城、開發、禹城、臨邑主要采用自來水公司管理模式,加壓泵站以上產權歸供水總公司,加壓泵站及以下產權歸村委會,運行管理由供水總公司負責。齊河五個水廠均實行“公司+協會”的管理模式,即水廠內的供水機電設施和鄉鎮總水表前的供水主管道由供水公司管理,鄉鎮總水表后的村內、村外管道和附屬設施由農民用水協會進行管護。三是外資企業管理。夏津縣飲水安全工程由水務局負責建設,建成后,水務局將產權移交給凱發新泉(德州)自來水有限公司管理。
3.2完善供水服務體系,提供全面、及時服務
各縣市區供水單位均成立了維修服務隊伍,配備搶修、維修機具。維修服務人員分片區管理,責任到人,進行供水設施日常巡視和維護,對供水主干管道閘門進行周期性養護。設立供水維修服務熱線,通過各種媒介向用戶公開服務信息,熱線24 h暢通,受理咨詢、報修等業務,接受市民投訴,及時處理日常供水中的各種問題,市民投訴辦結率達到95%以上,得到市民的充分肯定。供水服務隊伍全面、及時、高效的服務大力提高了德州市城鄉供水一體化水平。
3.3設立維修養護基金,確保工程良性運行
為加強農村供水工程運行管理,保證工程長期發揮效益,根據《山東省農村公共供水管理辦法》《山東省農村公共供水工程維修資金籌集和使用管理暫行辦法》,德州市制定出臺了《德州市農村公共供水工程維修資金籌集和使用管理暫行辦法》,建立縣級維修養護基金,成立縣級農村飲水安全專管機構。維修資金用于包括水源工程、水處理設施、機電設備、自動控制及信息設備、水質檢測設施、村外主管網等的大修和更新,不得用于工程日常維修。各供水工程設立專賬,工程單獨核算,工程之間不相互調劑使用,由財政專戶儲存,按照維修養護基金使用辦法及程序審批使用。
飲水安全是關系社會發展和穩定的民生工程,因此,必須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建好工程,抓好管理,確保供水質量有保障、供水時間有保障、供水服務有保障,讓飲水安全工程切實惠及千家萬戶。
[1]金麗,鄭強,薛雁.山東省農村規模化安全飲水研究[J].山東水利,2014,(10):14-15.
[2]蔡勇,蔣偉.江蘇省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探索[J].中國水利,2014,(7):46-47.
[3]張龍云.飲水安全與水價研究[G].山東大學,2008.
(責任編輯張玉燕)
S277.7
B
1009-6159(2016)-07-0040-02
2016-02-02
李文娟(1977—),女,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