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娟
今年暑期觀看很多精彩的課例,發現不同課例對應的學段不同,設計的思路也相應不同,教學方法也有所不同,甚至各位執教老師的教風也不盡相同,然而各位老師的不同課例卻都是那么精彩紛呈,讓人目不暇接,受益匪淺。不由得讓我想起自己從事物理教學工作到底收獲了些什么……
不知不覺在高中物理教學崗位走過了九個春秋。感觸著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同時,卻發現每天的工作又不盡相同。常想這些不盡相同的工作能不能用一條主線把他們串在一起呢?就像高中物理知識可以用“動能定理和牛頓第二定律+運動學”兩大主線貫穿一樣。我覺得高中物理教學工作的開展也可以用兩條主線來貫穿。
主線一 把握好不同學段對應的教學要求。
高一物理是高中物理學習的基礎,高一學生能力與高中物理教學要求的差距大。例如初中和高中物理教材梯度,思維能力的梯度以及高中物理對數學知識和解題能力的要求都造成高一的學生普遍反映:“物理難學”。
針對這些問題,我認為高一物理教學需要把握以下問題:
1、進行有效的學法指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第一節課,重點講解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的區別,引導學生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高中物理內容多,但是有方法和規律可以學好。給學生做好學法指導:課前預習,課上做好筆記,課下及時鞏固。新課注意把握概念和規律的理解。習題課注意整理題型及方法。獨立認真完成作業,練習方法和規律的使用。讓學生明確高中物理僅靠“背公式+應用”是不行的。強調科學記憶,反對死記硬背。調動學生學習高中物理的積極性。此外,對學生的學習習慣做出明確要求。
2、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例如能做的實驗盡量去做,盡力去發現身邊的實驗;結合圖片和視頻展示教學;鼓勵學生發現生活中的實驗,如用水龍頭滴水的方法測g,測反應時間等試驗。同時,“多鼓勵少批評”對于剛入學的高一學生來說,也是調動學習的積極主動性的方法。
3、重視教材和教法的研究。
(1)研究初中物理教材,了解初中物理教學方法和教材結構,知道初中學生學過哪些知識,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獲取這些知識的途徑,在此基礎上根據高中物理教材和學生狀況分析、研究高一教學難點,設置合理的教學層次、實施適當的教學方法,降低“臺階”,保護學生物理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樹立起學好物理的信心。
(2)研究學生數學知識水平。如果課堂中涉及到相關的數學知識,教師可在課堂上提前說明。
(3)講清講透物理概念和規律,使學生掌握完整的基礎知識,培養學生物理思維能力。高一物理教學需要重視物理概念和規律的建立過程。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更多的生活實例幫助學生理解消化相關的概念和規律。使學生知道它們的由來;對每一個概念要弄清它的內涵和外延,來龍去脈。引導學生經過自己充分的觀察、比較、分析、歸納等思維過程,從直觀的感知進入到抽象的深層理解,把它們準確、鮮明、深刻地納入自己的認知結構中,盡量避免似懂非懂“燒夾生飯”。
(4)教學過程中注意循序漸進,由淺入深。
要根據學生知識的逐漸積累和能力的不斷提高,讓教學內容在不同階段重復出現,逐漸擴大范圍加深深度。例如,“受力分析”的教學在高一物理教學中貫穿始終,使學生較好地掌握了物體的受力分析思路與分析方法。即難學的內容可以通過在不同階段重復出現,逐漸擴大范圍加深深度。加速度一節的新授課中,教師結合多種運動實例的分析,可以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義。每一節課的內容也可以通過合理設置問題,多創設物理情景等方法實現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復合學生認知規律。
4、重視物理思想的建立與物理方法的訓練。幫助學生確立“選取研究對象,對研究對象進行簡化建立物理模型,通過規律的應用培養學生建立和應用物理模型的能力,實現知識的遷移”的物理思想。
講解習題有計劃地逐步提高學生分析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訓練學生規范作示意圖的能力,要求學生審題時一邊讀題一邊畫圖,養成習慣。
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答物理問題的能力。如在運動學中,應注意矢量正、負號的意義以及正確應用;講解相遇或追擊問題時,注意引導學生將物理現象用數學式表達出來;講運動學圖象時,結合運動過程示意圖講解,搞清圖象的意義,進而學會用圖象分析過程、解決問題。
5、注意培養學生良好思維習慣。即根據物理概念與規律分析解答物理問題、認識物理現象的習慣,要求學生“講理”而不是憑直覺。通過課堂上教師對例題的分析和學生分析、討論、解答物理題,使學生注重物理過程的分析,養成先分析再解題的習慣。
高二物理電學內容比較抽象,內容比較繁多,學生理解起來更加困難。在高二教學過程中采用下列方法能夠積極有效的提高課堂效率。
1、合理有效地使用投影儀。在利用投影進行教學中,師生共同參與,學生主體作用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如在投影片上題目的展示下,教師讓學生輪流在投影儀上將答案打出來,答對了的學生受到鼓舞,如果答錯了,其他學生給予糾正。形成了互相幫助的學習氛圍。課堂氣氛活躍,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潛能。教師在學生有誤區時便于及時點撥。知識傳輸暢通,反饋及時。
2、分類講解,及時進行歸納總結。引導學生做好筆記和反思,及時復習。例如電場力的性質,可以給學生進行知識思維導圖,并給學生梳理題型,總結解題方法。
3、注重實驗教學,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有助于幫助學生理解物理概念和規律。總結實驗儀器的多種用途,例如定值電阻的多種用途等。有助于學生進行實驗的改裝。
4、把課堂還給學生,習題課讓學生講解。優等生通過講解可以深化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理解。成績稍差的學生可以通過傾聽使自己的學習得到提高。不同層次的題目讓不同的學生進行展示。這樣不僅鞏固差生的學習熱情,還使不同類型差生獲得程度不同的學習上的成功,以此保證學習上的“良性循環”。這就需要教師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水平把握較好。能夠及時有效的設置適合不同層次學生分析,探究及討論的問題。并能積極有效地刺激他們的學習。
5、高二下學期的物理涉及到選修3-2及3-3兩本書的教學。眾所周知,3-2是電磁學,而3-3是熱學。兩本書的知識是獨立的。常常造成學生學了這本忘了那本的現象。所以在結束3-2及3-3學習后對整冊書的知識及題型給學生做出梳理并落在紙面上,并強化記憶非常重要。這樣系統的梳理,能夠減緩學生遺忘的速率有助于學生到高三時及時有效的進行復習。
高三總復習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在這個階段從總體目標上講,一是要幫助學生建構全面的知識結構;二是按照高考考綱要求,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能力。在復習的過程中,總目標的達成是分段實施的。要防止“一步到位”的想法會對教學造成不良影響。只有認識到學生在不同階段的差異,進而制訂不同階段教學目標,逐步實現,才能提高教學效率。
1、一輪復習注重基礎知識的復習。同時認真研究高考,明確考試方向,把握重點,適當取舍。
2、采用“三步四環節”教學模式,其中典型例題部分采用“自主展示,互評互糾,跟蹤訓練,點撥提升”四步走,充分調動學生積極主動性。結合方法的歸納總結,進行當堂檢測。
3、高質量掌握基礎知識,即深刻理解物理概念和規律,清楚其研究的對象,適應范圍和條件等,從此入手解決具體問題,而不是憑感覺和經驗。因此高三教學需要在此基礎上構建知識體系,形成知識系統化,網絡化,結構化。堅實的基礎知識,清晰的知識網絡,有利于聯想記憶,有利于準確快速提取知識信息,有利于理解能力提高,為高考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
4、精選例題,避免“題海戰術”。多進行小組學習,每個人都自由思考、大家自由討論、自由發表見解。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注重培養學生“一題多解”的能力,同時通過多題一解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分類、歸納,抓問題本質,異中求同。
5、把握好學生的難點和易混淆的內容,進行重點區分。有些問題或模型看起來是相似的,但是它們卻有著根本的不同。因為“形似”,故而也極易發生混淆,在復習時要加以重視,要做好對比區分,同中求異。
6、通過專題復習,提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重視對思想方法的小結提高。平時上課所講的解題方法也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呈現學生。這樣有助于學生進行方法的梳理。
7、及時進行查缺補漏,實戰演練。考前要及時回歸教材,溫習“錯題”,彌補盲點。同時模擬高考,實戰演練,進行必要的心理輔導和應試技巧訓練。
主線二 不斷提高業務素質及教學能力。
1、寫好課后的反思筆記。把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感觸、思考或困惑及時記錄下來,以便重新審核自己的教學行為。三年之后再教這部分知識的時候可以在此基礎上進行更改提升。客觀上促進了自身的成長。
2、常參加外出的聽評課活動。特別是同事互相聽課、通過相互觀察、切磋和批判性對話有助于提高教學水平。 聽課者對課堂中的教師和學生進行細致的觀察,留下詳細、具體的聽課記錄,并做了評課,課后,再與授課教師及時進行交流、分析,推動教學策略的改進,這在無形中會促進物理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的提升。
3、盡最大能力優化教學。如優化教學過程,課堂教學基本思路,教學方法等。現在實行的“翻轉課堂”是先進的教學方法,如果條件允許可以嘗試。
4、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的教學本領。例如暑期進行的教育技術培訓,提高了我們自身的教學技術,有助于我們跟未來的教育盡快接軌。
5、及時進行教學總結。學期總結,年度總結,這些我們都會配合學校的要求及時有效的完成。除此之外,帶過一輪高中物理之后,進行 “三年的教學總結”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三年又三年,漸漸地,我們會發現每個三年都有很大的不同,自己并不是重復著相同的工作,自己在成長。
6、保持年輕的教學心態。高中生是年輕的一代人,他們很有朝氣,喜歡跟他們聊得來的人接觸。有道是“親其師,信其道”。所以適當關注高中學子的生活空間,認知范圍,跟他們多交流很重要。這就需要教師保持一顆年輕的心。
以上是我對九年教學工作的一點教學思考。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還要繼往開來,做好教學反思,寫好課后心得,促使自己成長為新時期研究型、復合型的物理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