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黨建帶團建”一直以來是我國高校黨團建設工作的重要模式。近年來,創先爭優活動的深入開展和十八大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的目標的提出給公安院校團建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黨有號召,團有行動”,作為黨的助手和后備軍的共青團,理應在全黨創先爭優活動和黨的科學化水平建設中成為時代的先鋒。然而,黨的科學化水平建設的提出對于高校團建來說是機遇,更是挑戰。多年來,高校“黨建帶團建”模式已經成熟,也形成了一套獨具特色的工作體制機制。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特別是在經歷公安院校擴招后高校基層團支部急劇擴張的情況下,一些公安院校“黨建帶團建”模式也出現了思路僵化、機制落后、模式呆板等傾向,很多團組織陷入了被動接受黨的活動安排的事務性工作中,缺乏創新意識和創新動力。因此,對公安院校學生基層黨組織“黨建帶團建”工作進行研究,探討公安院校學生基層黨組織“黨建帶團建”工作創新性發展的新模式,為公安院校“黨建帶團建”的科學化發展提供路徑探索顯得尤為迫切。
關鍵字:公安院校;基層黨組織;黨建帶團建
課題基金:2015年度遼寧省高校黨建研究課題(課題名稱:公安院校學生基層黨組織“黨建帶團建”模式研究。課題編號:GXDJ2015-B093)
1 公安院校學生基層黨組織“黨建帶團建”的重要性
黨建帶團建是我黨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和實踐中總結出來的一條成功經驗,是高校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徑。黨的實踐告訴我們:黨建與團建關系密切,兩者離任何一方,對方都是無法可持續發展的。然而,黨建帶團建工作能否搞好,有沒有科學機制即科學的制度、方法和舉措等至關重要,具有重要意義。
1. 有利于鞏固黨的青年群眾基礎,提高公安院校黨建工作水平
“黨建帶團建”是黨建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堅持黨對高校的領導,高度重視并切實抓好公安院校“黨建帶團建工作”,既是加強新時期黨的組織、思想、制度、作風、隊伍、執政能力建設,也是鞏固黨在青年中的思想基礎、組織基礎和隊伍基礎,從而提高高校黨建工作水平,為黨贏得青年奠定扎實根基的重要保證。跨入新世紀,公安院校黨建工作處于機遇和挑戰并存的環境中。隨著改革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多元化的價值取向和公安院校黨員如何保持先進性經常發生碰撞和沖突;在信息網絡化開放的背景下,一些不良的網絡信息使黨的整體意識形態和信息輿論主導權受到了挑戰。因此,高度重視并建立公安院校黨建帶團建的新模式,既能加強黨的各項建設,又能鞏固黨在青年中的群眾基礎,提高高校黨建的工作水平。
2. 有利于促進高校改革、發展和穩定,服務青年學生成才建功
隨著公安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公安院校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高校普遍面臨著深化教學改革、提升辦學層次、增強軟硬實力的艱巨任務。面對新的形勢和要求, 我們必須凝心聚力、以改革為動力、以發展為目標,以穩定為大局,建立高校黨建帶團建的長效機制,堅持不懈的抓好高校黨建和團建工作,促進高校改革、發展和穩疋。高校是社會的晴雨表,是聚集和培養優秀青年的重要場所,目前的大學生、研究生在幾年、十幾年后將成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各條戰線的骨干,站在這個高度,培養和早就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服務青年學生成才建功是時代賦予高校的光榮使命和歷史重任,也是高校黨建、團建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3. 有利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加強新時期高校黨的建設
實現公安院校發展的奮斗目標,關鍵在黨,關鍵在于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共青團作為黨的助手和后備軍,其歷史使命、地位和作用始終與黨的先進性緊密相聯。加強黨建帶團建工作,是實踐科學發展觀、增強黨團組織的生機和活力、保持黨團組織先進性的根本要求,也是共青團組織做好各項工作的根本保證。
2 公安院校學生基層黨組織“黨建帶團建”模式構建措施
1.加強黨團組織思想建設,促進黨團員思想覺悟的提高。
一是以“五四”、“七一”等節日為重要節點,組織引領團員青年積極學習黨的歷史,堅定“永遠跟黨走”的信念,不斷提升個人的思想理論水平,持續增強青年愛國主義教育。二是把團員的思想建設納入黨員的思想建設,指導團組織對團員青年的思想教育工作,把握青年的思想動態,引導團員青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積極指導團組織利用“大學生黨的基本知識教育工程”、“黨章黨史學習小組”、“三會一課”等平臺,通過網絡和討論交流等載體創新團員組織生活的形式,加強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使黨團理論與實踐始終體現時代性和富于創造性。三是以服務增強黨組織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戰斗力。通過開展單身青年聯誼、座談交流等活動形式,把解決青年的實際問題作為解決思想問題的重要突破口。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穩人心的工作,為青年創造一個和諧的工作環境。
2. 創新體制機制,完善組織建設,加強團干培養,為公安院校“黨建帶團建”注入創新動力
要為公安院校黨建帶團建注入創新動力,使高校“黨建帶團建”工作走上科學化發展之路,就必須創新體制機制,完善組織建設,加強團干培養。在體制機制上,高校黨組織應該真真切切的把高校團的組織建設納到入黨的科學化水平建設的總體規劃中,讓共青團的科學化水平建設與黨的科學化發展無縫銜接,真正做到“以黨建帶團建,以團建促黨建”。與此同時,還必須將團的組織建設作為黨的基礎性工作來抓,對團的工作提出更高的創新要求。此外,高校在進行黨的科學化水平建設過程中應該深入到高校團員青年之中,把廣大團員青年,特別是優秀團員青年發動起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為黨、團建設出謀劃策。實現黨團同步共建,推行黨團工作一體化模式。在組織建設方面,要在高校黨組織的領導下,按照“政治覺悟高、思想品德好、工作能力強”的標準,建立一支素質高、能力強的團干部隊伍,為高校“黨建帶團建”工作提供堅強有力的組織保障。把高校團干部的隊伍建設納入高校黨的干部隊伍建設整體規劃中去,堅持德才兼備的原則,用民主、公開、競爭、擇優的辦法,把政治過硬、作風扎實、自律嚴格、善于做青年工作的優秀團員青年和學生黨員充實到團干部隊伍之中去。與此同時利用黨的干部培訓的資源加強團干部培訓,把團干部教育培訓納入黨的干部教育培訓總體規劃。
3. 創新工作模式,促進“黨建帶團建”“團建促黨建”互動模式創新性發展
高校黨的科學化水平建設和“黨建帶團建”工作的科學化發展離不開此項工作的模式創新。為此,有必要建立高校“黨建帶團建”科學化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常態化的、可操作性強的工作模式,并建立一套完整的工作目標考評體系。與此同時,師生黨員務必全員參與“黨建帶團建”工作,充分調動他們參與此項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將“帶”和“建”的工作任務細化到師生黨員和團干部個體,使他們能夠將黨建帶團建工作的過程融入到諸如校園文化活動、班團活動、推優入黨和團支部建設等高校日常工作中去。此外,必須將黨建帶團建工作的對象和主體延伸到全體團員青年,充分利用一切有利于“黨建帶團建”“團建促黨建”工作開展的條件,實現黨團組織共建互進目標的最終實現。與此同時,也促進黨組織把自身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紀律建設做到更好,最終促進“黨建帶團建”“團建帶黨建”互動模式的科學化發展。
參考文獻
[1] 程立峰.堅持黨建帶團建開創共青團工作新局面[J].黨政建設,2011(4):38.
[2] 朱宇峰,羅偉明,胡麗偉,張婷. 高校“黨建帶團建”科學化發展路徑探析[J].教書育人, 2013(11):54-56.
[3] 徐峰.對新形勢下高校黨建帶團建工作的思考[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9):152.
作者簡介
李恩峰(1985-),男,中國刑事警察學院團委副書記,講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