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勝偉
摘 要:洋務運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近代化運動。這場運動從19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前后歷時30多年,創辦了一大批近代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并派遣學生到歐美留學,開近代教育之先河。盡管洋務運動失敗了,但它為中國的近代化發展作出的巨大貢獻卻是不可磨滅的,它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的發展。
關鍵詞:洋務運動;近代化
19世紀60年代開始的洋務運動,是清政府統治階級內部一部分比較開明的大官僚發起的一場自救運動。它是鴉片戰爭后清朝學習西方思潮付諸實踐的產物。洋務運動以“自強”、“求富”為口號,主張學習西方的武器裝備科學技術興辦洋務;主要內容包括編練新式陸海軍、創辦新式軍事工業、興辦近代工礦交通電訊企業、設立新式學堂和派遣留學生等。由于洋務派主張學習外國的先進技術,自強、求富,因而他們引進了大量的工業設備,新的技術及文化、思想等,不可避免地給中國社會的發展帶來了較大的沖擊,促進了中國向近代化的進程。洋務運動開啟了中國近代化的大門,是中國近代化的起點。
1 洋務運動促進中國政治的近代化
洋務運動在自強的同時客觀上促進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伴隨著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中國社會階級構成和階級關系也開始發生新的變化。盡管中國資本主義發生和發展的道路艱難曲折,但是中國的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產生了,這是中國社會前所未有的兩個新的階級力量,它一經產生,就必然要在中國社會政治、經濟和思想文化等領域引起新的變化。以后的維新變法、辛亥革命、五四運動乃至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發生和發展,都與之有著極大的關系。因此,中國政治近代化能一步步地向縱深發展,沒有洋務運動的奠基作用顯然是不可能的。
2 洋務運動促進了中國軍隊建設的近代化
洋務運動是在中國面臨內憂外患之際,清政府試圖通過練兵制器、興辦軍事工業以求“自強”。因此,他們的活動促進了軍隊的近代化和軍事工業的發展。洋務派創建新式海軍的活動結束了中國沒有近代海軍的歷史,這是中國近代國防建設中的一項重大成就。新式海軍建成不久即投入戰斗,在保衛祖國,低抗外國侵略等方面發揮過積極的作用。1862年奕新等人在天津組建了洋槍隊,聘外籍教練,選派京營八旗兵到天津接受訓練。與此同時,漢族武裝湘軍、淮軍逐漸取代了八旗綠營等舊式陸軍軍隊。十九世紀七十年代中期,清王朝面臨著外侮日亟、邊疆危機日益嚴重的險惡形勢,清政府內部爆發了一場關于海防和塞防的大爭論,這場爭論直接推動了清王朝國防建設的近代化。1875年,經總理衙門核準,每年調撥400萬兩白銀作為經費,計劃在10年內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水師。1884年三洋海軍初具規模。1885年,清政府設立海軍衙門,統理海軍、海防事宜,推進了海軍建設與國防的近代化。其中北洋海軍發展最快、實力最強,到1888年,北洋海軍擁有鐵甲戰艦兩艘、巡洋艦七艘、其他船艦14艘。通過以上的海陸軍改革,清軍的戰斗力有所提高,對外國的侵略有一定的抵抗力,延緩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歷史進程。因此,洋務運動的過程也就是中國軍事近代化的過程,為日后中國軍事近代化道路奠定了基礎。
3 洋務運動促進中國經濟的發展
隨著洋務運動的不斷發展,在創辦軍事工業的同時,洋務派逐漸認識到西方國家的富強,除了船堅炮利的“長技”之外,還在于他們擁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基于這種認識,洋務派開始著手興辦以“求富”為目的的民用工業。其中包括采礦、冶煉、紡織等工礦業以及航運、鐵路、郵政等交通運輸事業。19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共創辦民用企業20多個,除少數采取官辦方式,個別的一度采取官商合辦的方式,其余企業都采取了官督商辦的方式。這些官督商辦的民用企業,雖然要受到地方官僚的控制,但基本上是資本主義性質的近代工業。洋務運動陸續興辦了個近代軍用工業和民用工礦交通企業,至1894年為止,這批洋務企業的資本達263443元。洋務運動為中國現代化的發展提供了物質條件及管理經驗,帶來了現代生產力和大工業生產方式。洋務運動雖然失敗了,但在30多年的時間里它仍然取得了一些成果,這些成果對此后一個長時期中國的現代化運動起著重要的作用。洋務派的求強求富活動,最重要的是刺激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也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指引了道路,創造了機會。
4 洋務運動促進了文化教育的近代化
洋務運動本來就是引進西方近代軍事、工業、技術的活動,不過客觀上促進了向西方的學習。洋務派興辦了一批洋務新式學堂,以培養各類專門人才。這些學堂大多是專門性的實用技術學堂,規模大小不等,程度高低不同。洋務學堂在客觀上開啟了中國早期教育現代化的進程。這期間,洋務派還通過派遣留學的途徑培養人才,如著名的鐵道工程專家詹天佑,便是洋務派派赴美國留學的第一批學生之一。這場運動輸入了西方的自然科學,為中國造就了一支具有資產階級新思想的知識分子隊伍,也給當時的中國帶來了新的知識,使人們打開了眼界。此外,還鍛煉出了一批精通現代科學技術的工程人員,有的還成為最早向中國全面介紹西方自然科學知識的杰出學者。同時,在洋務派所辦軍事、民用企業的近4萬名工人中,還鍛煉出了一大批掌握現代大機器生產的技術工人,成為中國無產階級中早期的技術力量。洋務運動極大地瓦解了封建教育制度,洋務派創辦新式學堂和派遣留學生是與舊教育制度平行并存的,但它提出了新的人才標準,開辟了新的育才途徑,并為新型人才提供了用武之地,這實質也是向舊的教育制度發起了挑戰,并極大地否定了它的存在價值,從而使中國的教育制度出現了新舊交替的過渡形態。
洋務運動雖然失敗了,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道路,但對外國資本主義的經濟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起了誘導作用,是中國從傳統手工生產發展到大機器生產的轉折點,發展了中國近代的軍事和教育,在整體上促進了中國民主革命和近代化的進程。洋務運動開啟了一個新時代,開啟了中國的近代化。洋務運動為中國歷史提供了標志著一個嶄新時代所具備的幾乎所有的新事物。這是洋務運動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使中國在經濟和軍事等方面初步顯示出近代歷史的表征。它揭開了采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序幕,引進了西方先進的機器生產、科學技術和企業經營管理方式,為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它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洋務運動從70年代可是大辦以“求富”為目的的民用企業,這對于與外國商品爭奪市場、維護本民族的利益、促進早期民族資本的發展起了重大的作用。
總之,在洋務運動中,洋務派從西方引進了新的生產力,使中國跨出了近代化的艱難的第一步,為開始創建新社會準備了一定的物質條件;洋務派從西方引進了先進的生產關系,從而揭開了中國資本主義歷史的序幕;洋務運動傳播西方科學技術知識和社會學說,成為中國資產階級啟蒙運動的先聲,推動了社會思想意識的近代化;洋務運動使中國的陸海軍開始有新的近代化的武器和裝備,初步奠定了近代國防的基礎;洋務運動中產生、發展起來的近代生產力與新興資產階級,為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提供了一定的物質基礎和階級力量,為以后中國近代化道路作出鋪墊,使近代化成為近代展的主流。洋務運動揭開了中國近代史新的一頁,是中國近代化歷史鏈條上不可忽視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