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燕林+李瑜
[摘 要]在體育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學中實施VPS(Vocational+Practical+Sustainable)英語教學模式,旨在研究該教學模式能否促進體育高職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發展。研究結果表明,此模式的實施使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有顯著提高,在單項英語應用能力上也都有顯著提高。
[關鍵詞]VPS英語教學模式;體育高職學生;英語應用能力;
[中圖分類號] G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6)04-0078-02
我校以提高體育人才的崗位英語應用能力為目標,在基于社會調查的基礎上,構建了“以職業為本位、以實踐為核心、以可持續發展為目的”的VPS(Vocational+Practical+Sustainable)崗位英語技能培養模式,并開展了為期八個月的實驗研究。
一、VPS教學模式及理論依據
VPS(Vocational+Practical+Sustainable)英語教學模式,強調“以職業為本位、以實踐為核心、以可持續發展為目的”?!耙月殬I為本位”指的是以崗位需求為導向,結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學生的興趣愛好,設置英語課程教學內容,突出職業教育的特點,利于人才培養與崗位需求緊密結合,有社會學、經濟學和教育學作為理論支撐。[1] “以實踐為核心”指的是以崗位工作任務為導向,結合行業知識和規范,布置技能訓練任務,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多說、多練,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做中學”。這充分體現了建構主義的學習理念,即知識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構建的方式而獲得,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學生才是認知的主體,教師只是學生信息加工和意義建構的幫助者和促進者。[2]“以可持續發展為目的”指的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導向,結合學生的學習要求和興趣,搭建網絡自主學習中心,為學生后續的英語學習提供保障。21世紀的教學不再是讓學生“學會”而是讓學生“會學”。[3]“自主學習”從狹義上講,就是學生在教師的科學活動指導下,通過能動的創造性的活動,實現自主性發展;從廣義來說,是指人們通過多種手段和途徑,進行有目的有選擇的學習活動,從而實現自主性發展。[4]這正是建構主義、人本主義、結構主義教學理論的精髓。
二、研究設計
本研究的假設是:VPS教學模式能促進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發展(P<.05)。
(一)研究對象
研究的對象是某體育高職院校市場營銷專業大專一年級的兩個自然班共100名學生。一個為實驗班49人,實施VPS模式教學;一個為對照班51人,實施傳統的模式教學。研究時間均為八個月。
(二)研究工具
實驗前和實驗后在兩個班進行了英語應用能力測試,采用全國高職高專英語應用能力考試的兩份真題,兩份真題的難易程度相當,內容包括聽力15分、詞匯語法15分、閱讀40分、翻譯20分和寫作10分。為保證實驗班和對照班的英語基礎水平相當,實驗前對兩個班級進行了英語應用能力測試,測試結果經過社會科學研究統計軟件SPSS19.0的分析,統計結果如表1所示。實驗前,實驗班的成績均值為35.73,對照班的成績均值為37.28,P值是.674(P>.05),說明實驗班和對照班的英語應用能力水平沒有顯著性差異,可以作為研究對象。
三、研究結果和討論
(一)實驗后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整體比較
實驗后,對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學生進行了英語應用能力的測試,測試成績經過SPSS19.0的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后測中,實驗班的成績均值為49.35,對照班的成績均值為39.43,P值是.007(P<.05)。這表明,經過八個月的教學,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發生了顯著性差異,實驗班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要優于對照班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另外,還對實驗班前測和后測的英語應用能力測試成績進行配對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如表3),實驗后,實驗班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測試成績比前測提高了18.75分,P值是.001(P<.05),數據表明實驗班實驗前后的英語應用能力測試成績具有顯著性差異,實驗班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較實驗前有顯著提高。
(二)實驗后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單項英語應用能力的比較
為了解學生在實驗后單項英語應用能力的變化情況,本研究單獨對實驗班和對照班在聽力、詞匯語法、閱讀、翻譯和寫作項目上的后測成績進行了統計分析,統計結果顯示如表4。
從表4的數據顯示來看,實驗后,實驗班的各單項英語應用能力較對照班都有所提高,實驗班的聽力測試成績均值比對照班的均值高0.5分,詞匯語法測試成績均值比對照班的均值高0.81分,閱讀測試成績均值比對照班的均值高6.98分,翻譯測試成績均值比對照班的均值高3.3分,寫作測試成績的均值比對照班的均值高0.02分。特別是在閱讀能力和翻譯能力上,實驗班與對照班存在顯著性差異,實驗班要優于對照班,閱讀的P值是.015(P<.05),翻譯的P值是.047(P<.05)。
(三)實驗班的學生實驗前和實驗后單項英語應用能力的比較
為進一步了解實驗結束后實驗班的學生單項英語應用能力的變化,本研究對實驗班實驗前后的單項英語應用能力的測試成績進行了統計分析,得到的結果如表5所示。從顯示數據來看,實驗后,實驗班學生的聽力、詞匯語法、閱讀、翻譯和寫作的成績都有所提高。聽力成績提高了3.92分,詞匯語法成績提高了3.42分,閱讀成績提高了7.46分,翻譯成績提高了3.19分,寫作成績提高了0.9分。通過配對樣本T檢驗得出的聽力P值是.000,詞匯語法P值是.000,閱讀P值是.012,翻譯P值是.048,寫作P值是.036,所有的P值都小于.05。以上數據說明,實驗后實驗班學生的單項英語應用能力較實驗前都有顯著性差異,英語應用能力較實驗前有了顯著的提高。
四、結論
VPS英語教學模式是研究者為提高體育高職人才英語應用能力所采用的一種新的模式,通過實驗研究發現,這種模式能促進體育高職人才英語應用能力的發展。學生通過八個月的學習,在聽力、詞匯語法、閱讀、翻譯和寫作等單項英語應用能力上有了顯著的提高。
國際化趨勢的不斷推進,對人才英語應用能力的要求也不斷提高。高職公共英語課程作為高職教育的職業基本素質課程之一,就是為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服務的。單一的“教師一言堂”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適應高職教育的發展要求,只有創新教學模式,不斷改革,才能讓公共英語課程在培養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上發揮積極的作用。本研究創立的VPS英語教學模式是一種新的嘗試,但仍然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只是給高職英語教學提供借鑒,有待學者們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進一步的研究。
[ 注 釋 ]
[1] 陳靜.以就業為導向發展職業教育的理論依據[J].河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5):14-20.
[2] 何克抗.建構主義革新傳統教學的理論基礎[J].電化教育研究,1997(3):3-10.
[3] 孫芳.淺談自主學習的含義及理論依據[J].改革與開放,2011(3):156-158.
[4] 靈犀.自主學習的理論依據及意義[EB / OL].http://blog.sina.com.cn / s / blog_53b6ebe80100fbj7.html.(2009-10-19)[2015-7-13].
[責任編輯:鐘 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