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秀紅 張飛 王超 侯益民 陳隨清 劉雅敏 劉孟奇
[摘要] 針對我院傳統藥用植物學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如顯微攝像系統、編寫思考題、學生自主準備實驗材料、實物教學等,在有限的教學課時下,最大限度地拓寬教學內容,提升實驗教學質量,并受到學生的一致好評。
[關鍵詞] 藥用植物學;實驗教學;實驗材料
[中圖分類號] R28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6)02(c)-0136-03
[Abstract] Focusing on the problems that exists in the traditional pharmaceutical botany experiment teaching,then many kinds of teaching means and methods are used.Such as microscopic imaging system,writing the thinking questions,student preparation experiment materials by themselves and object teaching which maximum broaden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improve experimental teaching quality in limited teaching time and also get high praise from students.
[Key words] Pharmaceutical botany;Experiment teaching;Experiment material
藥用植物學是中醫藥院校中藥學、藥學、中藥制藥等相關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基礎課程,其為應用植物學的知識和方法以研究藥用植物外部形態、顯微結構及其分類的一門科學,具有很強的實踐性[1-2]。對于學習或研究藥用植物的人員,不僅要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還應具備熟練的實驗操作技能。
藥用植物學實驗課程是藥用植物學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通過實驗教學不僅有助于學生理解理論課所學知識,而且能夠培養學生觀察、鑒定藥用植物的基本實驗操作技能[3],為今后從事中藥相關領域的研究打下堅實基礎。隨著社會的發展,傳統的藥用植物學實驗教學已不能適應現代教學的要求。基于這種情況,筆者在多年的實驗教學中針對我院傳統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在原來的教學基礎上,進行了以下教學方法的改革。
1 本校藥用植物學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 內容不變,但學時減少
以往我院將藥用植物學實驗內容的考核與理論課程融合在一起。2009年開始,我院將中藥學、藥學、藥劑、中藥制藥等專業的藥用植物學實驗課程單獨作為一門課程,進行獨立考核。但學時數較以往明顯減少,如中藥專業由原來的54學時縮減為48學時;藥學專業由原來的48學時,縮減為32學時,之后又縮減為20學時。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掌握藥用植物學實驗操作技能、知識,是藥用植物學教師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
1.2 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對于典型結構不夠理解
筆者在多年的藥用植物學實驗教學過程中發現,部分學生在觀察植物細胞后含物或植物顯微結構時,對于視野內所觀察到的東西,不知哪些是自己所需要的。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勤學好問的同學會向老師請教,但是有些同學敷衍了事,只是把自己所觀察到的一些不知為何物的結構繪制到實驗報告中。
1.3 實驗項目多為驗證性實驗
我院中藥專業藥用植物學實驗課程最初開設有14個實驗,總計56學時。藥學、藥劑及中藥制藥專業將這些內容合并為8個實驗,總計32學時。從實驗內容上來看,這些項目多為驗證性實驗,綜合性實驗較為簡單,設計性實驗幾乎未涉及。這種情況下的教學,使大多數學生處于被動狀態,無法激起他們上實驗課的興趣,更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4-8]。因此,針對我院藥用植物學實驗中存在的上述問題,筆者根據不同的實驗項目采用了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如顯微攝像系統、實物展示教學、編寫思考題等,在有限的教學課時下,最大限度地拓寬教學內容,提升實驗教學質量。
2 多種教學方法在藥用植物學實驗中的應用
2.1 顯微攝像系統在藥用植物學中的應用
藥用植物根、莖、葉的顯微構造是藥用植物學理論課程的重點,為進一步驗證理論課程所學的內容,實驗課程中又設置了相應的實驗。在顯微構造部分,筆者分別采用的是毛茛根(初生構造)、棉花老根(次生構造),向日葵莖(初生構造)、椴樹莖(次生構造)。實驗教學中發現,雖然根莖內容理論課程已講解完畢,但大部分學生在實驗課堂上感覺很茫然,其可能與藥用植物學知識點較多,較為抽象有關。授課教師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既能將這些顯微結構講解清楚,又能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去動手觀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為此,筆者課前采用顯微攝像系統將這些實驗材料攝影拍照。如毛茛根先在10倍物鏡下對其整體結構進行拍照,然后在40倍物鏡下對其局部結構逐一攝像。對于一些典型的結構特征一定要攝像,如毛茛根的表皮,最好拍攝有帶根毛的部分。中皮層最好拍攝含有后含物的薄壁細胞,內皮層要重點拍攝凱式點的特征。棉花老根、椴樹莖構造,也采用相同的方法。
2.2 針對不同實驗內容編寫思考題
在多年的實驗課教學過程中筆者發現,部分學生做實驗時忽視實驗材料的觀察,卻重視作業中的繪圖,導致實驗報告中圖題寫錯,如將根的構造寫成莖的構造。筆者通過課下的簡單了解,發現這部分學生根本不知為何要做這次實驗;實驗做完后,他們也未留下任何印象。這種情況對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很不利。為此,筆者根據每次的實驗內容,簡單設置2~3個思考題,如在做輸導組織實驗時,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管胞和導管在形態結構上有何區別?導管和篩管在形態結構上有何區別?為什么導管類型可作為鑒定中藥材的依據之一?再如,根莖實驗中,讓學生根據黃連根莖的特征,思考雙子葉植物根莖有何特點。花、果實實驗中的問題為:單果、聚合果、聚花果有何區別?果實類型在植物分類學中的作用?分類部分可以根據不同的科屬設置相應的思考題,如菊科有哪些主要特征?分成兩個亞科各有什么依據?毛茛科和木蘭科有何異同點。學生在每次實驗課期間帶著問題進行學習,不僅可以使其明白本次實驗中要做些什么、應該怎么做,而且培養了其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使實驗進行得更加順利。
2.3 學生自主采集實驗樣品
傳統藥用植物學實驗課所需材料均由實驗技術人員課前準備,上課時帶教老師對材料進行詳細講解后,由學生自己去觀察,最后完成教師布置的相關作業。在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僅是被動地參與了實驗,其主觀能動性無法體現,更不用說培養創新能力。針對這一現象,本文在保護組織、輸導組織實驗中,做了一些簡單的改革。課前讓學生自己去采集一些植物的葉片、幼嫩的莖段。實驗過程中學生采用自己所采集的葉片、莖段,制作裝片后,分別觀察氣孔及維管束類型。對于一些具毛茸的材料,教師可提示其同時觀察一下毛茸的類型,并且啟發其思考毛茸、氣孔類型在中藥材鑒定中的作用。通過這樣簡單的設計,學生的主管能動性不僅得到了揮發,同時也有利于培養學生對相關科學鉆研探索的精神。課后對學生的調查發現,大多數學生認為,自己動手采摘實驗材料,提高了教學的趣味性。
2.4 實物教學法
花、果實、種子是藥用植物學中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在藥用植物學的理論教學中僅依靠多媒體課件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要求,應用實物雖可以彌補僅憑標本、多媒體等工具教學的缺憾[9-10],但由于時間、空間等多種因素的限制,其無法將相關內容的實驗材料形象地展示給學生。而實驗課程正好可以彌補這些缺陷。我院每年的花、果實種子的實驗課程一般是根據季節氣候的變化來安排,春季一般安排在五一前后,這時候大多數物種已經開花、展葉,許多實物容易采摘,而冬季一般安排在11月初或中旬。此時,雖然花類材料不易采摘,但許多植物的果實可以作為藥用植物學實驗很好的材料。實驗課程實物的來源一般有以下幾種:①我院藥用植物園中常見藥用、觀賞綠化植物。如蒲公英、非洲菊的花是講解頭狀花序的很好材料;絲棉木、大葉黃楊是二歧聚散花序典型材料;圓葉錦葵、槐花、月季花、分別是展示單體雄蕊、二體雄蕊(蝶形花冠)、離生心皮雌蕊的最佳材料;虞美人是觀察側膜胎座的一個很好的材料;桃花是觀察子房上位周圍花的最佳材料。②市場購買。雖然可以以校內常見的植物為實驗材料,但是由于季節及實驗內容的緣故,同時也為了將更多的實物展示給學生,部分實驗材料尚需從市場上購買,如藥用植物學果實、胎座類型觀察時的實驗材料,主要有橘子、桃、豆角、番茄、黃瓜、蘋果、菠蘿等。這樣可使學生養成隨時、隨地運用藥用植物學知識的習慣,同時可避免學生死記硬背的現象。很多學生課后反映,雖然他們對蘋果、黃瓜等非常熟悉,但是不知里面還蘊藏著這么多神奇的知識,學過藥用植物學后才恍然大悟。
2.5 數碼互動顯微系統在藥用植物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數碼顯微互動系統是藥用植物學實驗教學中的一種很好的現代化教學輔助手段[11-13]。傳統的實驗教學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非常有限,因此教師無法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學期結束后,教師僅依據學生的實驗報告和平時作業對每個學生的實驗進行評價。但這些信息卻無法準確、真實地反映學生對實驗課程的掌握程度。在顯微數碼互動實驗室的使用過程中,教師可以隨時掌握學生實驗動態,譬如實驗過程中教師可通過這種互動系統觀察到學生顯微鏡下的材料,并且告知顯微鏡下所觀察到的結構正確與否,應該怎么做。必要時可以從班級里選擇一個做得比較好的結構進行展示,以實現圖像的資源共享。在授課過程中對于出現的典型結構,教師或學生都會應用其攝像功能保存自己的實驗成果,教師可以作為制作多媒體課件很好的素材,而學生則可作為以后的復習資料。這個新型的教學系統降低了教師的工作強度,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為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交流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
3 結語
藥用植物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實驗教學在中藥學、中藥制藥等專業的整個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14]。教學中各種方法的選擇立足于教學的需要,而不是現代化教學方法的簡單堆積和羅列[15]。實踐證明,在藥用植物學實驗教學中根據實驗需要,將現代化的多元教學方法有機地結合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激起了學生學習本門課程的興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今后,筆者將進一步堅持以實驗教學改革為核心,不斷改革實驗教學方法,形成有特色的藥用植物學實驗教學體系。
[參考文獻]
[1] 熊耀康,嚴鑄云.藥用植物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
[2] 劉春生,石晉麗,閆永紅.藥用植物學教學內容改革思路探討[J].中醫教育,2010,29(3):42-44.
[3] 郭敏,陸海琳,梁子寧,等.對一次藥用植物學實驗操作比賽的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4,42(20):6893,6895.
[4] 陳擁軍,鄒菊花,雷抒情.植物學實驗中開發學生創新能力初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29(11):65-67.
[5] 席嘉賓.高校植物學實驗教學問題剖析與改進對策[J].教育教學論壇,2012,6(10B):246-248.
[6] 張亞冰,喬琦,侯小改.植物學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革措施[J].高教論壇,2009,(2):90-91.
[7] 晁志,梁鎮標,張宏偉,等.藥用植物學實驗教學體系改革初探[J].基礎醫學教育,2012,14(10):778-780.
[8] 彭海峰,趙晟,章崇玲.高等農業院校植物學實驗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安徽農業科學,2013,41(13):6080-6081.
[9] 彭華勝,王德群.實物教學在藥用植物學教學中的應用[J].藥學教育,2010,26(3):43-45.
[10] 陳鑫,車樹理.實物教學在植物學教學中的應用[J].安徽農業科學,2013,41(22):9507,9509.
[11] 齊桂蘭,施心路,劉桂杰.數字顯微互動系統在動、植物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生物學通報,2009,44(1):44-45.
[12] 高德民.數字互動顯微鏡系統在藥用植物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海峽藥學,2010,22(12):294-295.
[13] 林志云,潘利明.數碼互動實驗室在藥用植物和中藥鑒定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廣東藥學院學報,2007,23(4):466,499.
[14] 段瑞,金松南,劉克,等.藥用植物學實驗教學的現狀與改革[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3,11(2):78-79.
[15] 高婷,辛華,朱丹.把握教學環節優化植物學教學質量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5,43(22):386-387.
(收稿日期:2015-08-30 本文編輯:王紅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