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振
摘 要:專業教育貫穿專業核心課程、專業發展與學科發展相結合、專業知識結構與人才市場需求相結合、固定的課程體系與動態的知識結構相結合,才能更好地進行專業創新。本研究通過對信管專業培養目前現狀和培養目標與專業方向創新建設的了解和研究,制定人才培養體系創新構建對策,以此實現信管的專業創新。
關鍵詞:信息管理;信息系統;專業建設;知識體系
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和信息化工程的深入開展,社會對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統專業的人才需求應該十分迫切。該專業在我國高校雖然得到普遍認同,招生規模不斷擴大,但是學生的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在各類招聘會上很難找到直接掛牌需要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崗位,社會對該專業的內涵和信息化建設仍然缺乏完整的認識,專業培養目標與社會需求存在很大的差距,專業建設面臨嚴峻的挑戰。
1 信管專業培養目標與專業方向的創新建設
1.1 現有信管專業培養目標現狀分析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是一門集信息技術與管理技術于一體的交叉學科。因此,國內高等院校按照培養既懂經濟管理,又懂計算機技術的復合型人才的目標來設置課程體系,使學生接受經濟、管理、計算機、網絡知識等方面課程的學習。由于招生規模和數量的擴大,各學校為擴大招生生源,普遍文理兼招,甚至招收職高學生,由于學生的基礎、學科層次不同,學生興趣差異比較大,有些學生喜歡偏向經濟管理類,有些喜歡計算機開發、網絡類。另外,通過對幾屆畢業生的調查發現,學生普遍反映出的問題是“什么都學了,什么都不會”,基礎課程學不精,專業課程學不會,結果知識面廣了就業卻難了。因此,采取廣而全的培養模式,很難滿足當前社會對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人才的需求,必須重新確立信管專業培養目標與相應的專業方向,改變傳統的“一攬子”培養模式,培養符合社會需要的企業信息化人才是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1.2 培養目標與專業方向的創新建設
專業建設的出發點是社會的需求。隨著經濟與社會發展到一個新階段,對于從業人員的能力與知識結構就會提出新的要求。充分考慮社會的需要,面向及周邊地區的人才需求,根據技術師范學院生源的特點,緊緊抓住“三針對”(針對市場設專業,針對企業定課程,針對崗位練技能),將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培養目標定位為培養以管理為主、技術為輔的管理人才和以技術為主、管理為輔的信息系統開發人才。根據信管專業培養目標,信管專業設置了信息管理與安全和信息系統開發兩個專業方向。
2 人才培養體系的重新構建
2.1 明確專業需求及培養宗旨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辦學目標是培養具備先進信息管理思想和掌握先進的信息技術的復合型高級專業管理人才。要求管理人才能夠運用最先進的信息管理知識和信息處理技術處理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充分發揮信息技術這一新興生產力的巨大能量,同時解決傳統管理當中存在的一些難題。信息管理知識和信息處理技術及管理過程當中存在的問題都處在不斷的發展演變過程中,因此對專業人才培養的需求也不能夠一成不變,因循守舊,需要我們緊跟社會發展,明確專業需求,以合理的專業培養宗旨為指導,構建完善的專業培養體系。根據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社會需求特點,制定以下三條培養宗旨:①“以社會需求為動力,以能力培養為標準”;②“理論與實踐并重”;③“寬口徑、厚基礎、強能力、高素質、廣適應”。第一條是專業建設的核心指導思想,后兩條是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建設及人才培養的具體實施方針。
2.2 構建多學科交融的綜合理論培養體系
理論培養體系是整個專業培養體系的核心內容。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需求決定了理論培養體系是一個由管理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管理學等構成的一個多學科綜合體系。遵循“大框架、小調整”的原則,以三大學科內容體系為基礎,分析各學科間交叉關聯點,構建專業理論培養體系的大框架。根據具體社會需求,在大框架中對各專業課程進行適當的取舍調整,將需要的課程融入到理論體系當中,形成一個能有效滿足社會需求的有機理論培養體系。
2.3 構建多層次多角度的實踐培養體系
第一個層次:課程實踐。由計算機類課程實踐、管理類課程實踐、信息管理類課程實踐、綜合性課程實踐四類組成。課程實踐是對理論教學體系中有關課程不可或缺的環節,通過對理論知識的模擬應用,能促進學生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當前教學過程中,多數院校都以前三類課程實踐為主,對于綜合性課程實踐的開發運用較少涉及。綜合性課程實踐是信息管理專業學生加深對整個專業理論知識體系理解的有效途徑。通過對各學科知識間的相互結合運用,形成信息管理專業獨有的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這是其它專業所不能企及的,是信息管理專業的特色所在,因此在專業建設中,應該加強對綜合性課程實踐項目的開發設計。
第二個層次:社會實踐項目。通過有意識的督促學生去完成一些多角度的社會實踐項目,可加強對學生主體積極性的調動,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溝通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隊協作意識和能力的目的。社會實踐項目是一個由參觀訪問、專題討論、辯論、講課、訪談、輔導低年級學生、和諧同學關系、團隊協作等項目組成的形式靈活,多角度的實踐體系,是對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人際活動的有目的、有意識的強化。
第三個層次:綜合實踐項目。綜合實踐是對課程實踐和社會實踐兩個基礎層次的交叉融合和升華,通過當前具體企業的專業管理環境,培養鍛煉學生在具體生產管理中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綜合實踐項目體系由實踐實習、參與科研項目、畢業實習與畢業設計等組成,根據學生不同學年學習進度和層次,分別開展相應的綜合實踐項目。
第四個層次:創新實踐項目。創新實踐是對學生實踐要求的最高層次。通過鼓勵高年級的學生參加一些創新實踐項目,比如“挑戰杯”創業設計大賽、電子商務大賽等活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和創業熱情,培養學生的團隊分工協作能力,培養學生的綜合管理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另外,成功的創新實踐項目可能成為學生的就業途徑。
3 結論
專業建設是長征,學科在向前發展,專業培養目標和要求也需要隨著時代的進步而不斷提高。通過優化課程體系,明確專業知識結構,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獲得更加豐富的知識是高校的責任。各高職院校應當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將專業辦出特色,為信息化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毛光喜.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建設與企業信息化人才培養的探討[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9,05(10):110-113.
[2]錢進,葉飛躍.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實踐教學改革與創新[J].現代情報,2009,08(11):199-202.
[3]姜靈敏.關于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核心課程體系的研究[J].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07,02(07):98-100.
[4]田世海,魏玲,李長云.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創新型應用人才培養方案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1,12(24):131-133.
[5]趙嬌潔,王靜晶.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02(14):313-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