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音
摘 要:盡管許多高校建立起了就業指導課程,但大眾化的開課方向和空泛的就業能力培養模式,不僅無法切實提升高職畢業生的就業能力,反而會使這類課程逐漸處于被邊緣化的局面。破解這一問題,便需要在就業能力分析的基礎上,從增強就業指導的情景體驗教學環節、創新頂崗實習階段的就業指導工作、多渠道促使畢業生學習能力的建立等三個方面進行就業指導工作創新。
關鍵詞:高校畢業生;就業能力;創新;對策
對高校畢業生就業能力進行分析,可以助推高校就業工作的健康發展。不難發現,盡管許多高校建立起了就業指導課程,但大眾化的開課方向和空泛的就業能力培養模式,不僅無法切實提升畢業生的就業能力,反而會使這類課程逐漸處于被邊緣化的局面。針對當前高職學生就業能力研究的現狀與不足,這里需要明確3個問題:(1)高校在培育畢業生就業能力的責任邊界問題;(2)高校畢業生就業能力的表現形式問題;(3)高校分科學、分專業的就業能力需求差異問題。從現階段的能力培養工作中可以看出,大多數高校管理者并沒有細化對上述三個問題的認識,當然也就無法明確自身的教育管理職能要求?;谝陨纤觯P者將就文章主題展開討論。
1 問題的提出
根據開篇之處所提到的三個問題,這里將對此進行探討:
(一)高校的責任邊界問題
厘清高校責任邊界將有助于明確畢業生能力分析的著力點,而避免全面撒網而帶來的主次不分問題。從高校的職能定位來看,其主要為畢業生建立起基礎性的就業能力,以及前置性的就業意識。另外,基礎性的就業能力與專業教育緊密聯系,而前置性的就業意識則與思想政治教育相關聯。這就要求,在進行就業能力分析時,應圍繞著學生專業技能、工作意識等環節來展開。
(二)能力的表現形式問題
以“高職畢業生”為研究對象,他們的就業能力應表現在求職能力和職場中的適應能力兩個方面。在這兩個方面的表現形式分別為: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來面對求職過程中的各種遭遇,以及對不同工作氛圍具有一定的適應能力,且非智力因素能助力智力因素范疇下的能力發揮。從中不難看出,以上的表現形式體現出了就業能力所表現的基礎性部分,這正是高職院校在就業能力培養中的重點。
(三)能力需求的差異問題
對畢業生就業能力需求的差異性問題作出回答,應成為當前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緊迫任務。提出這一問題在于,反思目前以一種通用形態來對待不同學科、專業畢業生就業能力培養工作的不足。試想,按照經濟管理類學生的就業能力要求,來加強理工科學生的人際關系處理能力,這或許偏離了職場對工科技術性人才的能力需求方向。
2 就業能力分析
從總括層面出發,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對畢業生的就業能力做出分析。
(一)求職應變能力分析
求職應變能力的高低表現取決于個體求職經驗的積累程度,而對于畢業生整體而言,這種經驗的積累幾乎為零。因此,這就構成了高職畢業生需要掌握和建立的基礎性就業能力。求職應變能力具體包括:面試語言表達能力、筆試專業綜合應用能力,以及對面試中突發狀況的應對能力。作為敲門磚,在畢業生缺乏求職應變能力的情形下,之后的崗位適應能力便無從談起。
(二)環境適應能力分析
隨著畢業生步入就業崗位,此時就需要具備環境適應能力。這里的環境指向團隊工作氛圍,以及企業文化氛圍。而適應的重點在于,使畢業生從觀念上迅速從和諧的校園、班級環境中脫離出來,以最短的時間來融入到工作中的競合氛圍之中。筆者對本校畢業生就業行為的跟蹤調研發現,部分畢業生缺乏足夠的環境適應能力,是他們頻繁離職的主要癥結。他們期望與以一種新的工作環境來使自己從零開始,但在自我心態不做出積極調整的情形下,其結果都將是再次離職。
(三)崗位學習能力分析
當畢業生逐步適應了工作環境,緊接著便是將專業知識與就業崗位需求相融合的問題了。如,將課本中關于配送中心管理的知識與實際的配送中心運營聯系起來,并結合企業配送標準來完成規定工作項目??梢姡詫I知識為分析框架,以企業崗位實際需求為學習方向,應成為畢業生構筑核心就業能力的關鍵之所在。
3 對策
以上能力部分屬于基礎性就業能力,部分屬于前置性就業能力,但都應成為高職院校就業能力培養工作的重心。因此,若要使高職畢業生具備以上三項能力,就業能力培養對策可從以下三個方面來構建:
(一)增強就業指導的情景體驗教學環節
應改變當前高校習慣于課堂教學式的就業指導工作形態,而是建立起以學生參與為主導,教師引導為主線的情景體驗教學模式。在這里便是,應增強就業指導的情景體驗教學環節。具體而言,在校企合作的基礎上可以邀請本校物流管理專業往屆畢業生回校,為應屆畢業生做有關面試技巧的專題講座。同時,舉辦模擬面試活動,努力使每一位畢業生都有機會體驗真實的面試情景,且往屆畢業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面試經歷,設計出在面試中可能出現的突發事件,并在最后統一講解處理辦法。
(二)創新頂崗實習階段的就業指導工作
此時的就業指導工作主要在于培養畢業生對就業環境的適應能力,而這可以在他們的頂崗實習階段來開展。在由院系統一帶隊的頂崗實習階段,帶隊教師應洞察出學生在實習期間的行為異常狀況,并在工作之余及時與這些學生進行溝通,首先在心理上消除這些學生對新環境的應急反應狀態。隨后,帶隊教師應發揮班委的力量,通過建立班委幫扶機制來使“問題學生”獲得歸屬感,從而能在效仿其他同學的基礎上努力克服自己的恐懼感。
(三)多渠道促使畢業生學習能力的建立
俗話說“書到用時方恨少”,而這已經是過去式了。為此,校方應培養畢業生自主、自覺學習的意識和能力,使他們能在未雨綢繆下破除專業能力中的一個個短板,這樣才能使畢業生在就業能力的自信中獲得前進的動能。多渠道包括:(1)通過建立合作學習小組,來培養畢業生的自主、自覺學習意識;(2)通過組建物流協會,在社團范圍內培育專業自學范圍。從而,在建立起畢業生前置性學習意識的基礎上,來使他們獲得自組織學習系統。
綜上所述,以上便是筆者對文章主題的討論。在最后,還需要注意從區域植根性上對畢業生開展就業能力培養。這里的核心便是,需要站在高職學生的角度來進行產業信息植入。大學生職業教育與專業教育不同,前者的內容更為廣泛和發散,并與當前的社會現實相聯系。因此,大學生往往需要結合自身的社會經驗來理解課堂知識。為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廣泛應用視頻系統,以專題片或微視頻的形式來增強職業教育的體驗感,從而在提升學生感性認識的基礎上,來促使學生了解、掌握所屬學科、專業背景下的創業就業途徑。不難知曉,關于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的主題是永恒的討論話題,也是高校管理層極為重視的課題。但無論怎樣去創新就業指導工作,高校都需要擺正自己在其中的位置,而不能越權代庖需要社會去承擔的就業能力培養任務。
4 小結
本文認為,傳統就業指導課程不僅無法切實提升高職畢業生的就業能力,反而會使這類課程逐漸處于被邊緣化的局面。為此,便需要在:增強就業指導的情景體驗教學環節、創新頂崗實習階段的就業指導工作、多渠道促使畢業生學習能力的建立等三個方面下工夫。
參考文獻
[1]王曉丹.創業型經濟視角下彈性學制對大學生創業影響分析[J]. 商業經濟,2014,(24):125-126 .
[2]吳小明.新經濟形勢下高校學生創業教育的若干問題分析[J].繼續教育,2013,(10):57-59.
[3]羅秀.高校就業教育拓展的重點及其實施路徑[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08,(6):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