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錫坤,男,山東淄博人,1928年9月生,中共黨員,大學文化。中國人民解放軍28軍原副軍長。先后參加過抗日戰爭及解放戰爭中的昌濰、濟南、淮海、渡江、淞滬、福州和剿匪等戰役,榮立過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并榮獲獨立自由獎章、解放獎章、獨立功勛榮譽章。
位于山東臨淄的淄河大橋長約470米,為膠濟鐵路著名橋梁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日本先后攻占青島、濟南等地,并乘機取代德國霸占了膠濟鐵路。1914年冬,日本將膠濟鐵路改名為“山東鐵道”,由日本臨時鐵道聯隊管理。
七七事變后,日本再次侵占了膠濟鐵路,利用這座橋向東掠奪我們的煤炭和鋼鐵資源,向西從青島港輸送著侵略戰爭所用的武器彈藥。通過這座橋,日寇將我國的資源運回日本,生產武器彈藥,再來欺凌國人。
1945年初秋的一天,我們臨淄三分區獨立營接到上級指示,命令二連做好戰斗準備,夜襲淄河大橋。我們明白,只要破壞了敵人占領的鐵路、橋梁、公路,就可以將敵人分割包圍并各個擊破,更可以切斷日本鬼子的補給及交通線。
淄河是山東淄博境內最大的河流,也是臨淄人民的母親河。作為一條季節性河流,在秋季,淄河寬闊的河床早已干涸,兩岸長滿了野草和大片大片的莊稼,正好利于隱蔽。
在夜襲前,我們已對淄河大橋進行了多次偵察,對有關大橋的建筑設施和兵力部署已胸有成竹。大橋東側有一個碉堡,是日本鬼子用來保護鐵橋和軍事設施的,有一個排的兵力在這里駐守。大橋西側是日本鬼子的占領區。
晚上10時左右,我們二連三個班的戰士,趁著夜色來到了淄河大橋下。隱藏到大橋東側的河草叢后,連長立即布置了行動方案:一班和二班火力掩護,三班負責炸橋。他觀察片刻后,沉著鎮定地下達了戰斗命令:“準備炸橋!”
我們三班9名戰士分成3個小組,一組抬著一箱40多斤重的炸藥,一組抬著一架從老百姓家借來的長木梯,一組斷后,拉開適當距離,貓著腰向大橋靠近。
然而,我們剛踏上裸露平坦的河床,還沒前進幾米就被碉堡內的小鬼子發現了。鬼子的機槍瞬間響起,打到砂石上,火花四濺。一班和二班立刻進行還擊,很快就壓制住了敵人的火力。我們迅速從河床上躍起,冒著敵人的槍林彈雨,跑到大橋中間的橋墩下,迅速架好了木梯。我望著近10米高的橋墩,挽著拴在木梯頂端的繩子第一個上了木梯,另外兩名戰士也隨即跟上。鬼子的子彈不時從我們身邊飛過,我們三人迅速爬到橋墩頂部,用繩子把炸藥拉了上來,把炸藥箱固定好,依次順著梯子下撤。我在下撤時,把長長的導火索用火柴點燃,跳下木梯,和戰友們一起向河東岸使勁跑。跑到中途,突然聽到一聲巨響,我轉過身去,在沖天的火光下清晰地看到,這個橋墩上面的路軌被炸得七零八落。在震耳欲聾的爆炸聲和連續不斷的槍聲中,我們只有一名戰友受了輕傷,全班安全地返回出發地點,和一班、二班戰友勝利會合,迅速撤出了戰斗。
這次夜襲,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膠濟交通線,基本實現了預期作戰目的,令盤踞在淄河大橋上的鬼子垂頭喪氣。
歷史需要借鑒,而淄河大橋就是一個很好的歷史參照物。它經歷了我們中華民族在近代的悲痛和屈辱,也經歷了新中國成立后中華民族迅速崛起的艱辛和自豪。如今,淄河大橋雖已歷經百年風雨,卻依然像鋼鐵戰士一樣矗立在齊魯大地上,訴說著當年發生在膠濟線上數不清的抗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