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途
?
黃姚古鎮:留駐千年的時光
景途
桂東的莽莽崇山之中深藏著一個古老的地方,那里有流淌千年的溪流,有跨越千年的石橋,有坐落千年的村莊,有千年血脈生生不息的居民,時光仿佛在這里小小地打了一個結,便留住了千年的氣息,在那些古老的青磚瓦頂綿延深邃。這里就是黃姚,一個有著近千年歷史的古鎮。

黃姚古鎮位于廣西賀州昭平縣境內,地處漓江下游。一座座平地而起、翠綠雄奇的山峰如屏風一般,將古鎮與外面的世界隔離開來。也許正因為如此,黃姚近千年的原始風貌才得以完好地保存至今。那一條條石板鋪就的古老街道雖歷經滄桑,在近千年的步履打磨之后,卻顯得更為平整光滑,泛著青光。
黃姚過去以商業著稱,金德街就是一條商業街,沿街兩側的老房子絕大多數都是昔日的店鋪。那些店鋪而今雖已閑置不用,卻仍保留著當時的痕跡,老舊的木頭窗戶上留著一個圓孔,是晚上關門后“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通道。還有那一張張明清時期的香煙、藥品廣告,雖已殘破斑駁,卻仍固守在墻上昭示著古鎮曾經的繁華與喧囂。穿過金德街就是迎秀街,經過街巷相連處的拱門時,細瞧一下就會發現青石板上有碗口大小、連成一排的小洞,據說這是當年安放閘門、防御外敵用的。迎秀街由古至今都是安靜的,只有茶余飯后的人們三三兩兩坐在屋前聊家常。
古鎮的房屋多為兩層磚瓦結構,雖沒有中原大戶人家那種恢弘氣魄,卻十分精美,磚雕、石雕、木雕都有很高的工藝水平。細看這些古老的房屋,梁柱、斗拱、檁椽、墻面、天花均雕梁畫棟,雖有了歲月的痕跡,仍千姿百態、栩栩如生。陳舊斑駁的墻內保存著先人留下的遺產,隨意走進一戶人家,便能看到上了年份的八仙桌還擺放著幾只用舊的瓷碗,精美的雕花床上似乎還帶著臥床時的溫度。半掩的木門邊也許還有一位老人,坐在四方椅上微閉著雙眼。至于一些古老的服飾用具,如今雖已不再需要,卻仍珍藏在閣樓的木箱里,帶著遙遠的記憶。老一輩人樂于住在這些古舊的老屋里,即使新鎮已建有新房,也不愿搬走。正因為這些懷舊的老人們,古鎮才更顯得寧靜祥和,充滿了生活氣息。


與許多江南小鎮一樣,黃姚也有小橋、流水、人家,有精雕細刻的檐梁壁畫,有曲徑幽長的青石板街道……只是,這里少了一份喧囂與浮華,有的只是自然古樸,寧靜淡泊。
鎮內幾條彎彎曲曲的青石街巷,似一條蒼龍。從山頂俯瞰,龍畔街和中興街是兩條龍須,安樂街、金德街、迎秀街、連理街這4條相互連接、東西走向的主道則是長龍身軀,向南北分出的小巷便是龍爪了。一只只鎮門、巷門、宅門守衛著古鎮,四周穩坐著九座青山,宛如游龍一般從四周聚攏,將古鎮護在其中。九山環抱,黃姚人稱之為“九龍聚穴”,古鎮背枕“龍脈”,所以“人杰地靈、財阜民殷”。那最高的真武山,形同一支豎立的毛筆,高高聳立在古鎮之東,登上山頂,便可將古鎮山水盡收眼底了。姚江、小珠江、興寧河潺潺流過,蜿蜒交匯于古鎮。姚江由東而來,向古鎮南端的疊螺山腳流去,在鎮中心形成倒“S”形,狀似八卦圖。
有人說,黃姚就像夢境,美麗而多情。晴朗的清晨,在古鎮里漫步,靜靜地聽鞋跟與青石板的叩響,如同聆聽一場跨越千年的對話。帶龍橋下小溪無聲地流淌,一幢“司馬第”官宅已在溪邊佇立了幾百年,遞進式臺階上的石鼓仍然保持著難得的完整。
溪邊,婦人在捶衣,孩子在嬉戲。古榕下鋪開了一張張矮桌椅,選一處坐下,品一壺茶,看炊煙裊裊升起。幾只白鴨仍在水面游弋,不時將頭扎入水中,叼出一條小魚。溫暖的陽光透過枝葉的縫隙灑在小溪上,水面泛起的薄薄霧氣恍若仙境。
如此美景,怎能不乘一葉扁舟?爽朗的船夫禁不住死纏爛打地央求,笑罷也會吼一嗓子,那大山里的聲音悠遠綿長,滌盡了浮華喧囂的都市記憶,恍惚中似回到夢縈魂牽心底的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