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赫保真年表

2016-04-08 18:17:31郭明華
齊魯藝苑 2016年3期

郭明華

(青島國鳳文化藝術傳播有限公司,山東 青島 266000)

?

赫保真年表

郭明華

(青島國鳳文化藝術傳播有限公司,山東青島266000)

赫保真(1904—1987),當代著名書畫家,1925年始定居青島從事美術教育工作,生前創作有人物、花鳥、山水等作品,以畫牡丹著稱于世,有“赫牡丹”之雅稱。多次舉辦個人作品展,1959年為北京人民大會堂創作巨幅國畫《滿堂紅》、《十里荷香》,出版有《赫保真畫輯》、《赫保真畫集》等,1982年,中央電視臺播出介紹赫保真的專題片《妙筆生花》。

赫保真;青島;赫牡丹

1904年(甲辰1歲)

1月26日(清光緒三十年臘月初十,巳時),在山東濰縣(濰坊市)南關一條長不足百米、寬不過兩米,東西走向的貧民聚居地“新巷子”胡同三號佃租房內出生。祖父赫明儒(1833-1923)是名木工,祖母李氏( 1831-1919)是一位繡裙手藝人。父親赫敬臣(1872-1945)以經營銅匠鋪養家糊口,后落魄為小商人。母親初氏(1878-1933)。赫保真原名寶珍,1919年自改為保真、抱真、葆真;字聘卿、平青、蘋青、萍青;曾用別號大地一沙鷗、一鷗、萍風閣、蓬廬、蒲香館主、藤雨書畫舫、涵青精舍、得天閣、柘齋等;別署蕓青樓、見山樓、海山樓、見山樓主等。

1912年(壬子8歲)

自幼家境貧寒、天資聰敏,手工藝家庭夜以繼日的勞作氛圍,逐漸引起了他對藝術的好奇之心。

1913年(癸丑9歲)

入官立小學讀書。課余,喜歡擺弄家里常年積攢的各種畫樣,時常喜照圖描畫,對繪畫的興趣與愛好就是這樣不知不覺地培養起來的。

1916年(丙辰12歲)

讀完初等小學,考入張氏私立商業學校,三個月之后因故離校。每逢夏日,在古城墻下擺攤賣瓜。

1917年(丁巳13歲)

秋,隨蒯世符入丁氏私立高等小學學習。

1918年(戊午14歲)

春,考入繼志高等小學,師從美術教員丁東齋學習國畫。在田泮生校長幫助下,得以繼續在這里讀書。

1919年(己未15歲)

繼志小學畢業。因家境貧寒,已無力繼續升學,遂入四個小學合辦的文具店(丁氏小學、郭氏小學、模范小學、繼志小學)學生營業部當事務員。二年間,利用小黑板和窗口畫畫宣傳“提倡國貨,挽回利權及介紹所售商品”,由此,不但使自己的畫接觸了社會,還有助于營業,也得到了些小名氣,開始逐漸有點錢買書畫用具,學習西畫知識,如透視、投影、色彩等。還編印了教學畫本,在店里出售,并開始向報館、畫報投稿。

1921年(辛酉17歲)

開始臨習陳洪綬人物畫,深得丁東齋老師親傳手教。存有此間勾稿《陳章侯會真記圖》一冊6幅。年底,受濰坊武氏自力小學校長郎席珍聘請,出任該校音樂圖畫教員。后因郎席珍考取律師,學校隨之關閉。從此圖畫和音樂兩門課程成了他一生的教學專業。

1922年(壬戌18歲)

與同學郭蘭村、畫友傅柳坪組織成立“益社”,郭家的“藤花仙館”書房成為他們交流技藝的場所。正式拜丁東齋老師學畫陳洪綬人物,隨劉秩東老師學畫宋元及四王山水、惲南田花鳥,開始較全面、系統地學習和研究中國詩文書畫。且共同參加了上海美專的函授學習,正式接受西洋造型訓練,國畫、水彩畫、擦炭像畫成為臨摹學畫日課。有18歲時所作水彩畫濰縣《古城回憶》存世。

1923年(癸亥19歲)

初春,拜租居濰縣東關“三官閣”上,對古學無不精研的孫仙坡先生為師,學習“琴學入門”、“古琴吟”等。路遇丁東齋老師,其倡組“同志畫社”,主張無分男女老少,凡愛好書畫者皆可入社,同時口頭批評了“益社”的意義太狹窄,宗旨太空洞,注定很難發展。于是,將三人吸收入“同志畫社”,依為中堅。丁叔言任社長、劉秩東任副社長、丁東齋任老師,設址在丁叔言家里(濰縣南門大街丁六宅)。畫社成立幾年間,對濰縣及輻射周邊城市影響很大。赴京赴滬的學畫者先后十余人,蔚為藝林盛時。丁東齋、劉秩東二位不僅書畫詩文方面造詣很深,又都是著名鑒賞家。此間的濰坊大收藏家們,每得書畫名跡總是想方設法請求他們前往鑒真偽,其總是有幸陪伴左右,開眼界、長見識。與藏家們熟悉后,曾陸續借來并臨摹了大量古代書畫佳作,為日后的中國畫創作與研究及美術教學奠定了很好的基礎。劉秩東經常以花卉實物進行教學,對于花卉的形體結構剖析備至。同志畫社曾多次舉辦畫展或結集出版。

初冬,受聘任濰縣陳氏小學音樂及圖畫教員。歲尾,在“藤花仙館”遇由上海返回故鄉省親、時年67歲的郭育才(1894年甲午翰林)。談說間,詳知南方美術動態及其一路見聞。話別之際,郭育才自作五言詩一首,以蒼勁厚重的米體書風揮就相贈,留為念想。存世有此間臨石濤山水《乳蜂無限煙霞外》。

1924年(甲子20歲)

應原濰縣郭氏小學校長郭業耜由青島函請,2月赴青島任中國青年會私立模范小學音樂及圖畫教員。假期,在朋友的資助下,曾短期畫過批量油畫、水彩寫生。

1925年(乙丑21歲)

終日勤于教課,得閑以讀書、臨帖、臨畫時有外出寫生為至樂。不但求藝術之進,亦養德之助。柳公權的《玄秘塔》,顏真卿的《多寶塔》、《爭座位》, 《許氏說文解字部首》宜興童斐書寫(楷式)、清嘯閣本惲南田行書集帖,精印海日樓所藏陳老蓮山水、人物,花鳥集,綱目版彩印羅兩峰畫冊,新羅山人山水精冊等,自此成為伴侶。

1926年(丙寅22歲)

冬,學校因故關閉,返回濰縣。

1927年(丁卯23歲)

2月,曾短期擔任濰縣張氏傳薪小學音樂及圖畫教員。

5月,由丁叔言推薦擔任坊子郵電局電報檢查員,同時兼任李家家庭圖畫及音樂教員。

1928年(戊辰24歲)

春節后赴青島,經報社編輯李英才介紹,擔任青島鐘淵紗廠華人子弟小學(國棉六廠)音樂及圖畫教員。參加青島“少海書畫社”,此間收入出版在該社刊物上的作品多為人物畫。

1929年(己巳25歲)

在濰縣同鄉毛維中資助下,在青島齊燕會館舉辦首次個人展覽“六月畫展”。展出作品多為案頭擬古小品:人物、花卉、山水,約50幅。

中秋,與同鄉丁佩琳在青島李村耶穌教堂舉辦婚禮。都蘭桂傾其所能刻制精雅核雕云龍戲珠鈕元朱文對印賀贈誌喜。

10月,經同學牟子培介紹,赴膠濟高密鐵路子弟小學任圖畫及音樂教員,兼管校園園藝部。校長是原濰縣郭氏小學校長郭業耜。此后8年間,生活恬適、環境寬敞。教學之余,經常編導進步小話劇,學種植各種花木,研究園藝,觀察花卉的生長規律,寫生創作也由此開始。假期,利用免票福利,沿膠濟鐵路到青島嶗山、濰縣、濟南、兗州等地寫生,進行藝術交流活動。這一時期,在借鑒傳統繪畫及詩文方面奠定了豐厚的基礎。 “九一八”后,經濰縣撞鐘院小學校長丁莜廬介紹,閱讀了大量新圖書,包括生活雜志和世界知識,時常切磋研究陶行知教育理論和進步歌曲。存有《嶗山志游》冊頁一本,成扇《老鳥歸哺圖》。

1930年2月25日,長女郁生出生。

1932隼2月3日,次女根生出生。

1933年8月13日,長子達生出生。

1935年3月15日,三女敏生出生。

1937年2月 6日,次子勇生出生。

1937年(丁丑33歲)

11月,一家七口避亂躲至昌邑丈嶺西老莊妻友張柏馨家。此間作有《廢墌堆土寫髝密》、《仿陳老蓮人物》、《唐人壁畫》、《採桑女》、《洛神》等。

1938年(戊寅34歲)

2月初,得濰縣義成祥油坊經理賀偉齋幫助,辦妥回鄉護照,全家返回濰縣。借住同學彭蘿興家,又住丁菊畦家。舉步維艱之時,再次得到賀偉齋接濟。

4月,攜全家赴青島。由于生計所迫,曾開過短暫的“赫氏家庭醫室”。

6月,應濰縣毛寄塵之邀,出任濰縣教育科督學一職,不久因故去職。

9月,接時任青島會立女中教導主任于云若邀請函,全家再一次來到青島。自此,定居汶上路3號,任西鎮小學教員,不久調入會立女中,任圖畫、勞作兼任該校特別師范科教員。孫沾群、于希寧同任美術教員。

11月5日,四女馥生出生。

1939年(己卯35歲)

2月,會立女中改為市立中學。在音樂教學及樂隊指揮、民樂譜曲作詞方面從此得到李華萱*李華萱(1895-1965),我國近現代著名音樂教育家,濟南人,時任青島教育局督學兼巡視指導員,指導青島市中、小學音樂美術教育及大型音樂會、美術展覽活動等。又先后任青島嶗山中學音樂圖畫勞作教員、青島一中音樂教員,舊居汶上路12號,作有絹本《細雨新晴夜》。的極大幫助。

12月16日,多幅作品參加由青島教育界藝術名人發起主辦的"青島特別市冬賑書畫展覽會”(中山路72號,原商會舊址)。

1940年(庚辰36歲)

春,在青島(中山路74號,原商會舊址)舉辦“赫保真近作展”。

冬,參加“琴島畫會”舉辦的救濟南方水災“冬賑畫展”。作有《古木半落葉》。

1941年(辛巳37歲)

元月,作有《清音合弦,禽鳴谷應》 。先后結識過青舉辦個展的書畫家王訥、王友石、陳維信、陳緣督、關友聲、李苦禪等。

夏,與郭新吾、高小巖在市禮堂舉辦“中國書畫聯展”。期間,撰文在報紙刊發有《復興古樂為創制國樂之基礎》;創作或改編的歌曲有《小學生歌集》、《我愛中華》;編寫《初中樂理》、《十大音樂家》;發表美術類文章《藝術與人之美化作用》、《畫理樂理相題并論證》、《中國人物畫之六法論》、《古介的畫家陳老蓮》、《狂放的畫家八大山人》;組織指導“國樂隊”、 “口琴隊”、“歌詠隊”和“軍樂隊”等。作有《嶗山一角》。

1942年(壬午38歲)

春節前夕,多幅作品參加“琴島畫會”為救濟本市臺西貧民院貧民舉辦的“青島市冬賑書畫展覽”(中山路72號,原商會舊址)。除教學外,漸漸拓寬了繪畫領域。 秋,經市立中學同事(蓬萊籍)國文教員劉景農介紹,結識(蓬萊籍)過青,旋即將赴京的古文字學家、古琴家王杏東(王蒼)。后來,微薄的教員薪水已很難維持一家人的簡單生活。于是,任勞居難,夏日的假期,在自家住處設“藤雨書畫舫”,業余時間專事研究古舊書畫的修復及對外承接裝裱,以此漸有一點收入添助家用。篆刻家張叔愚為此刻贈朱文方印“藤雨書畫舫”以為記。作有《四鶴圖》,王訥加題賞畫詩句。臨華嵒《寒崖秋色》,絹本臨楊竹庵《明溪漁唱》 。

1943年(癸未39歲)

初夏,在青島(中山路72號,原商會舊址)舉辦“赫保真花鳥、山水新作展”,展品中部分寫生作品引起關注,尤其是二幅《天香一品》牡丹花寫生作品首次面世,最為搶眼。

7月8日,幼女寶生出生。作有《敬秋圖》、《漳錦翎》。

1944年(甲申40歲)

2月,篆刻家張叔愚為其治生辰紀年朱文方印“唯甲辰吾以降”。于馬杰三經理的裕豐行任職員,得濰縣毛寄塵的四弟毛維中(時任濰縣華德祥煙號經理)贊助,在青島舉辦“赫保真新作詩書畫扇作品展覽”。

11月攜長子、長女赴濰縣借住義成祥經理賀偉齋家。與友人合資設勝利煙廠,不久因戰亂倒閉。作有《四鶴圖》第二稿、《吾將安適》。

1945年(乙酉41歲)

3月,應濰縣省立農村師范校長譚少園之邀,出任該校音樂教員。課余勤奮臨摹書畫名跡,與濰縣諸師友談藝論道、交流學習。期間,論及金石及畫論方面與畫友郭味蕖、陳君藻往來最為頻繁。

“八一五”侵華日軍投降。

11月返回青島。由彭夢與介紹出任李村 簡易師范(在市內)教員,旋以該校遷回李村后辭職,考入救濟總署魯青分署衛生組任美術設計。作有《韓娥圖》。

1946年(丙戍42歲)

2月,應聘擔任青島“溪音歌詠團”指揮兼音樂指導。從事中國畫創作的同時對外兼作書籍插畫及廣告設計。

9月23日,幼子俊生出生。青島私立青年中學創立,由王知塵介紹出任該校音樂圖畫教員,始學治印。作有《臨陳老蓮人物》。

1947年(丁亥43歲)

教學之余,印宗秦漢。暑期,數臨1934年在高密教學時恩師丁東齋所贈石印《陳老蓮人物》畫集。

1948年(戊子44歲)

利用寒暑假期,先后研賞臨習石印唐風樓藏《陳老蓮人物》手卷、《錢舜舉漁村風雨圖手卷》。尤對陳老蓮二圖卷其用筆之妙,結構之精,無一費筆、無一閑筆、超絕千古之畫風,借鑒學習頗有所得。作有《臨宋人仕女》。

1949年(己丑45歲)

6月2日晚,錄《冬花庵燼余詩稿》,加題“二十歲初度所臨花卉、翎毛、山水冊頁董北苑墨筆山水《半幅圖》”時,人民解放軍進入青島。

1950年(庚寅46歲)

春,參加機關學校“社會發展史”學習。

5月,參加青島音樂工作者協會籌委會。

7月暑假,參加青島教師研究會美術組成立活動。與郭士奇、王維堯、趙仲玉、吳效安、李丹枕、陳起惠、任光庭、孫德育、陳壽榮、張鐸等16人共同商討制定第一部全市中學美術教材。

8月,參加青島美術工作者協會籌委會。創作現代人物畫《子弟兵面前話今昔》。

1951年(辛卯47歲)

暑假,參加黨史學習,交清歷史。教學之余,著意花卉、山水畫寫生。

1952年(壬辰48歲)

3月,赴濟南參加收回教育主權的會議,回校后開展活動。

秋,政府正式接收青島私立青年中學,改名為青島第十二中學,曾任教導主任,孫國楓任美術教師。

1953年(癸巳 49歲)

參加批判學習、三反運動。暑假參加思想改造學習。為此,又添了二部制和小學教師業余進修班,學習北京,計劃、檢查、總結三大環節,忙得夜以繼日。

8月13日,終因勞累過度,待學期總結初步完成、暑假工作基本開展后,遂入住人民醫院。在住院期間,調職青島一中。

1954年(甲午50歲)

9月,任音樂美術教師。郭士奇、趙培忠時任美術教師。

1955年(乙未51歲)

創作中國畫《牡丹鴿子》,被選入2月26日在上海文化廣場揭幕的“華東地區美術展覽會”。《星期天的早晨》選入3月27日在北京蘇聯展覽館舉辦的“第二屆全國美術展覽會”。同時,《牡丹》、《扶桑》、《蔚竹庵澗回望》入選“青島第二屆美術展覽會”。

8月6日至9月23日,在青島二中參加肅反教師集訓班學習,主題內容為:堅決、徹底、干凈、全部地肅清一切暗藏的反革命份子,寫有交清歷史詳文《舊我與新我》,于9月15日完成。之后,陸續回憶補充若干段。家庭出身劃定為城市貧民。

1956年(丙申52歲)

4月28、29日赴嶗山南線白云洞、梯子石、雕龍嘴寫生。

7月l6日赴北京。20日參觀在中山公園舉辦的“紀念世界文化名人倫勃朗逝世305周年”畫展。參觀故宮博物院歷代名畫陳列展。為研習筆墨章法做了大量的草圖題記記錄,游覽名勝所到之處均有速寫記錄。

10月帶領學生赴嶗山夏莊秋收。

12月29日,參加青島民盟。創作《滿塘荷香》。

1957年(丁酉53歲)

3月,以城陽共產主義合作社感人事跡為題材,創作中國畫《新媳婦》,入選本年度省美術展覽及華東地區巡回展。

7月,參加山東省文聯組織的與張茂才、黑伯龍、弭菊田、卓啟俊、王鳳年、王小古、陳壽榮赴北京參觀訪問。回青島參加整風反右運動。7月30日,與關友聲、黑伯龍、弭菊田、陳壽榮赴嶗山寫生。

8月6日返回青島。此行畫有大量速寫稿并整理出一批山水小品佳作。10日,與陳壽榮赴泰山、曲阜、長清靈巖寫生,18日返回青島。

秋,山東出版社出版其所作《四季圖》之一《春一牡丹藤蘿》。

1958年(戊戌54歲)

參加教育系統向黨交心的運動。

7月至8月,赴濟南參加全國教育積極分子代表大會。創作的中國畫《教育與勞動生產相結合》入選10月在北京舉辦的“全國教育大躍進展覽會”。

12月初,應山東省文聯、美協邀請赴濟南接受山東省人民政府委托,與于希寧、關友聲、黑伯龍、弭菊田、王天池、徐培基、王小古八人,擬定并著手負責北京人民大會堂山東廳內部陳設書畫藝術品創作任務。隨后與徐培基、王小古赴北京,實地參觀考察了山東廳的內部裝修情況,畫有現場大量效果圖及詳細的文字記錄。作品先后刊載于《人民日報》及《中國青年報》。

1959年(己亥55歲)

參加反右傾的運動。

3月,入住濟南大明湖歷下亭李公祠(今辛稼軒紀念館),與王天池、王小古同住祠內一室。為創作巨幅絹本工筆重彩畫《十里荷香》主題畫,深入生活,湖上觀察寫生近半年,畫有大量的荷花寫生速寫,《十里荷香》7月20日定稿。

8月初,為了與青島刺繡廠的設計人員結合,經山東省政府安排回到青島,以多年累積牡丹寫生素材及創作草圖稿本,創作巨幅絹本工筆重彩畫《滿堂紅》。青島刺繡廠朱姍采用“金針凱絨繡針法”將此繡成大幅立屏,氣勢磅礴、色彩妍雅。陳設于北京人民大會堂山東廳。創作《萬紫千紅上云端》,由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山東畫報》隨后刊出。

8月,調入青島教師進修學院,組織籌建美術專修科,并任中國畫教師,為青島首開全面系統地講述中國畫山水、人物、花卉、草蟲、翎毛、走獸及中國美術史之先河。創作中國畫《百花齊放》、《滿船而歸圖》、《青島名勝十景圖》、《獻禮》等。2013年編者意外征得其所著《保真菊譜》,其中工筆白描寫生稿30幅、彩稿l6幅。從賞讀“畫譜”后跋后人得知當年人民大會堂山東廳的雕刻菊屏,曾用此畫譜的前22幅工筆白描菊花寫生稿供作參考。著有《保真畫石》。創作《東風圖》。

1960年(庚子56歲)

1月,為豐富編寫教材及日后主題性創作,開始沿青島市內沿海一線寫生。尤其在魯迅公園、水族館一帶以慢寫的形式分別從不同角度,包括從海上回望,同時還詳細考察記錄了特色建筑物體的結構以及周圍礁石、松林的特有風貌。冒風雪只身深入嶗山水庫、北宅山鄉及傳家埠等引水上山施工現場體驗生活,搜集創作素材,并腳踏漫膝積雪附巖攀登以造其巔,以多視角慢寫記錄。先后得稿81幅。

9月,集成《荷譜》、《保真畫石》等。冬,臨習完成教學示范夏珪《溪山清遠》及李公麟《五馬圖》手卷。

1961年(辛丑57歲)

1月,為準備教師進修學院國畫進修班講課所需,借鑒傳統講述宋元諸家畫法之特征,用近一個月的時間,臨摹完成劉嘉穎《擬王圓照仿古山水冊》8幅。

9月1日,應山東省文聯美協邀請,與吳天墀、關友聲、黑伯龍四人由山東省文聯秘書王登泰全程陪同,先后赴南京、蘇州、上海、杭州等地作為期一個月的旅行寫生。由訪問、座談、技法交流所結識的著名書畫家約30余人,分別是:亞明、魏紫熙、宋文治、俞劍華、余彤甫、吳青霞、王個簃、謝之光、孫雪泥、唐云、賀天健、謝稚柳、吳東邁、王傳燾、張聿光、應野平、劉旦宅、沈尹默、陳秋草、潘天壽、吳茀之、諸樂三、倪貽德、黎冰鴻等。9月30日活動結束返回濟南,10月1日回到青島。南游活動收益頗豐,所到之處,均得到熱情接待,并得稿甚多,整理出一批富有新感受的寫生畫小品。

12月6日,由青島市文聯在中山路財貿展覽館舉辦“赫保真、黃公渚、杜宗甫三人畫展”。作有《江南水鄉》、《靈隱寺保真紀游》、《玄武湖》、《花港留影》、《秦淮河上》、《掃葉樓》、《劍池石壁》、《富春山下》、《保俶塔下》、《杭州飯店附近》、《盛夏大明湖》等。創作《錢塘江潮》。臨張僧繇《沒骨山水》。山東人民出版社《山東畫選》刊出《滿堂紅》。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滿堂紅》。編著《山水畫中建筑物畫法的研究》、《云水畫法》、《亦我借鑒,蘭竹畫法》、《取人之長,胡佩衡桂林寫生》研究等。

1962年(壬寅58歲)

2月,始以“見山樓”顏其居。2月5日,《大眾日報》刊發《富貴花開萬年枝》。

3月,篆刻家張叔愚刻贈朱文印《見山樓》,學生蘇白刻贈朱文印《見山樓主》。積歷年詩草手稿約二百首集成《見山樓詩集》八冊。

4月,“吳天墀、關友聲、黑伯龍、赫保真、黃公渚、杜宗甫聯合國畫展”在濟南舉辦。

5月31日至6月8日,分別赴濟南、北京出席會議及參觀九個畫展和一個扇展。出席“山東國畫座談會”,并與張茂才、馬會東、曹庚生、關友聲、吳天墀、王天池、王鳳年等在大明湖歷下亭相聚一堂,共同探討國畫出新之路。在北京,先后參觀全國美展、人民大會堂山東廳、故宮博物院、“日本書法展”、“趙孟頫書畫展”、明初“院體”與“浙派”、“吳門四家”元明清肖像畫四個專題展,晤崔子范,訪老友李苦禪。

7月初旬,由俞劍華倡議并積極協調下,山東省委、省人委、省文聯、省美協、省博物館邀請北京、南京、上海、西安等地著名畫家前來青島,參與山東本省畫家作為時將近兩月之盛世雅集。參加者:北京畫家有李苦禪、王雪濤、吳鏡汀、田世光、崔子范、郭味蕖,郭傳璋、顏地等8人;南京畫家有俞劍華、錢松喦、陳大羽、亞明、張文俊五人;濟南畫家有關友聲、柳子谷、于希寧、黑伯龍、王企華、王天池、岳祥書、弭菊田、卓啟俊、劉魯生、張彥青、朱復戡、陳維信13人;青島參加者有赫保真、黃公渚、杜宗甫、馬龍青、馮憑;上海有王個簃、孫雪泥、江寒汀3人;西安石魯因事未能來青,因事來青或過青的書畫家及文藝界人士有:倪貽德、陽涵、呂蒙、劉薇、曹知白、郁風、張伯駒、潘素夫婦、濰坊的徐培基來青島參觀畫展下榻摯友陳立先寓所(臨清路18號),客串藝術交流活動,并總結活動收獲。

8月14日上午,雅集青島的南北方畫家,應北海艦隊邀請,乘艦艇海,觀看海上防控演習,休息時間俞劍華即興撰句:“雪濤千尺白,松巖萬年青。保真始能處世,苦禪何必出家。”大為哄堂。完成《柏譜》。詩堂配現代自由詩寫生冊頁集《仙客來》。俞劍華觀其所作南游寫生小品組畫,嶗山寫生組畫,題句:“博觀約取”、“厚積薄發”。作有《野梅》、《荷花鴛鴦》、《萬古長青》、絹本臨《陳老蓮賣藥圖》。存世有8月21日、22日錢松喦、王個簃、孫雪泥、江寒汀、品蒙、俞劍華藝苑同道中國畫創作訪談錄。

1963年(癸卯59歲)

元旦抵濰坊,4日至17日分別會晤老友、故地重游、參觀展覽、觀看演出、舉辦講座、作畫交流、晚看電影等,17日下午返回青島。

3月5日,參加學習雷鋒活動,出席山東省民盟第一屆代表大會,參加反修的學習。

8月,加入中國美術家協會。

10月7日,當選山東美術家協會理事。

寫生作品有:《水族館前觀海亭》、《海產博物館》、《回望魯迅公園觀海亭》等,教學所需編有《柘齋隨筆—歷代人物畫稿介紹》、《鳥譜》、《學畫隨筆—裱畫講義》,臨宋元名跡大幅工筆重彩20幅。南北方畫家青島雅集、32人專集,由潘天壽題簽《國畫作品選集》、中國美協山東分會編輯、山東人民出版社3月出版,活頁八開本,作品《野梅》收入。癸卯春日寫生《花卉動物集》87幅。作有救學示范臨宋人《文姬歸漢圖》。依民間傳本作《斗茶圖》。

1964年(甲辰60歲)

參加“四清”社教運動。

4月,率學生寫生。勾稿20幅輯《菊花》集,勾牡丹、芍藥55幅,輯《牡丹芍藥》集。

8月至10月脫產參加政治學校學習,編刻印白描《百花譜》上、下冊。作有《工筆人物李勢女、王戎婦、楚蓮香》。

1965年(乙巳61歲)

9月6日至13日,與學院師生赴膠東下丁家,又去煙臺、蓬萊、長島等地參觀學習、寫生。

10月15日至30日,由青島市政協組織百余人,廖弼臣帶隊赴日照、莒南、臨沂、沂南四個縣參觀、學習、寫生。

12月21日,因棲霞英靈山烈士陵園改建受邀,前往體驗生活、寫生創作。畫有寫生彩稿8幅、速寫30幅,并就地展出征求意見。應對方盛邀撰寫擴建總布局建議書一份。26日返回。為英靈山紀念堂創作完成《膠東抗日烈士陵園全景》圖定稿手卷。作品還有《下丁家勝稿》組畫、《柳子溝水庫》、《日照小曲河渡水橋》、《諸葛城臺田》、《到沂水的第一個早晨》、《龍王,要你老老實實的聽我們使喚!日照水庫剪景》、《日照大香店四改造六統一》組畫、《日照水庫》全景長卷、《臨沂東張屯》組畫。

1966年(丙午62歲)

2月7日,赴濟南,先后參觀了六個展覽,還請來《千萬不要忘記階級斗爭》油畫作者王立志談創作體會。“階級教育美術創作展覽會”在趵突泉分五個展室展出:連環畫、組畫、版畫、剪紙共30套。

4月,為英靈山會客室創作完成《英靈山景色圖》中堂6幅、小品3幅。“五·一六通知”標志著文化大革命正式開始,被禁止作畫、撰文和教學。開始學紅書,自毀作品、藏品以及各種畫冊書籍。

8月16日,長女郁生病逝于北京協和醫院。

1967年(丁未63歲)

參加清理階級隊伍學習班,學習一年。發言稿題為《感受、感想、心得體會》。

1968年(戍申64歲)

9月初,發言稿題為《我的歷史問題和我對它的認識》。

9月28日,發言稿題為《我的歷史問題系統交待》。

11月1日,發言稿題為《清理階級隊伍及其以后我的檢查》。

1969年(己酉65歲)

1月3日,發言稿題為《我所受訓的教育和我的心情》。

1月4日,發言稿題為《補充交待》。

1月19日,發言稿題為《學習最高指示和南京向何處去》的心得體會。被清理,蹲“牛棚”,曾數日在校被造反派“看押”,日夜交待“問題”。期間,家中住房一度被青島房產局造反派強占一間,后歸還。接受監督勞動,擔水刷廁所,做校區保潔工作。

1月31日,發言稿題為《我的感想和所抱的態度與決心》。

2月5日,學習并發言《新民主主義的憲政》的心得體會。

2月8日,學習并發言《介紹一個合作社》的心得體會。

2月10日,發言稿題為《我的感受》。

2月12日,發言稿題為《我的心得體會》。

2月20日,發言稿題為《我的“罪惡”歷史和我今天的認識》、《我的系統檢查》。

3月1日, 開始接受連續批判。

11月4日,發言稿題為《我在解放后所犯的錯誤》。

1970年(庚戌66歲)

參加“一打三反”、清查“五·一六”運動。10月歸隊,恢復教學及藝術創作權利。11月,發言稿題目為《補充交代我的兩個歷史問題》。

1971年(辛亥67歲)

5月5日,撰稿《必須以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批判美術學習上的天才論》。5月17日,撰稿“看了無限風光在險峰”之后的感想。

6月初,向單位遞交退休申請書,6月底正式退休。經認真計劃,開始遠程壯游山河旅行寫生、探親活動,為期5個月零23天。7月2 1日由青島出發,23日至華山,8月20日從華山至西寧;9月l6日從西寧出發,18日到德令哈;10月20日從德令哈出發,于21日到西寧;11月6日由西寧返回青島,10日又到華山;11月17日由華山出發,21日到長沙;12月13日從長沙出發,14日到韶山,15日返回長沙,16日至榔梨。

1972年(壬子68歲)

1月2日再次返回長沙,5日由長沙出發,6日抵武漢,l11日由上海乘海輪,于13日返回青島。所到之處,畫有大量寫生速寫及一路見聞,作有大量的現代自由詩,撰寫散文、游記多篇。

4月,經過精心計劃,又一次確定旅游寫生、參觀訪問和探親行程,歷時4個月20天。13日由青島出發,14日至太原;16日至沁源;8月16日由沁源出發,17日至平遙;19日抵華山;8月31日由華山出發,9月1日至洛陽;9月2日至開封,9月3日返回青島。二次遠游,行程約二萬五千余公里,沿途一路所見,畫有大量寫生速寫,積累起極為豐富的創作素材。創作《紅太陽升起的地方》、《華山圖》手卷,整理《青海湖寫生組畫》等多件作品。開始撰寫《敘畫》初稿。

1973年(癸丑69歲)

1月16日開始,總結近幾十年的個人畫法,撰寫《我是怎樣學國畫的》、《學古裝人物的收獲》、《學山水的收獲》、《學花鳥的收獲》等。繼續探索推陳出新,以廢紙千萬的精神極力推進工筆重彩畫法向“五結合畫法”進一步衍變。

2月,應山東青島工藝美術學校的邀請,為來自全山東省多行業的美術骨干,師訓班、裝潢班、地毯班、織繡班、刺繡班、印染專業進修等學員講授中國畫畫法,編寫多種基礎講義。

4月,自此開始帶領學生每年一度赴青島中山公園牡丹園,以“五結合畫法”現場寫生工寫牡丹,指導學生掌握技法應用的藝術實踐活動。開始著手積累《牡丹畫譜》。撰有現代自由長詩《繪畫史詩》、創作《造巔溯源圖》初稿等。參加“反擊右傾回潮”的學習。任青島市政協第四屆委員。

1974年(甲寅70歲)

教學之余參與組織成立“青島民盟美術研究室”。

4月,恢復往日“每年春天為花忙”的游園采風活動,與同鄉好友陳立先、張郇丞、馬潔泉、陳壽榮、高小巖等游青島中山公園品茗賞花、吟詩作畫雅集。假日里,時常來往于畫友郭士奇寓所“西泠畫齋”和戴林寓所“魚山|畫室”,不定期舉行文人雅集活動。經常參與筆會活動的畫家有郭士奇、王維堯、任光庭、張鐸、葉伯泉、李丹忱、宋新濤等。期間,多以“五結合法”畫牡丹、野梅為主兼與友人合作畫為數眾多,續“五結合法”寫生佳作入《牡丹》畫譜。開始撰寫《柘齋隨筆》,編撰《國畫基礎教學講義》,創作《神州山川處處春》、《嶗山環海公路圖》、“五結合法”寫生牡丹《天香一品》10種。為賀摯友陳立先、湯清如夫婦結婚40周年而作工筆重彩《蝶戀花》。撰寫編印有《禽鳥畫法》、《中國畫的工具簡介》、《國畫的基本知識》、匯成《見山樓題畫》、《述懷》、《記游》詩集三冊。輯成《牡丹三十品畫譜》。

1975年(乙卯71歲)

參加學習“無產階級專政”理論活動。

4月,在教學之余率學生堅持在花季為百花寫照,得稿成為日后課堂生動的教材及創作素材。整理完成《山水畫法進一步講》。創作有《荷塘鳴翠》扁面,學畫紀念冊單面小冊頁《青島海濱攬勝圖》等。

8月,撰著《敘畫》脫稿。

1976年(丙辰72歲)

全國揭批“四人幫”。

4月6日,帶領印染專業班學生赴山東菏澤開門辦學,開展學農、學工、學軍活動。在趙樓公社趙樓大隊,當牡丹花盛開時,師生們晨起晚歸忙于寫生,得稿近千幅,以充實專業學習、記錄畫稿、累計素材,并從中擇優選百余幅彩墨稿。

5月7日赴泰安果樹研究所舉辦“開門辦學菏澤牡丹寫生畫展”。晤泰安農學院教授俞衡,詳知所創科學牡丹分類法:三類、九型、八大色;10日至l5日,帶學生登泰山寫生,17日返回青島。應菏澤地毯廠、美術公司盛邀,以“五結合法”用舊“富貴花開萬年枝”稿本,略加改動,刪去原稿中坡石、流泉、蜂蝶、禽鳥,大膽構思,純以枝干穿插布勢,構成情節,著意表現菏澤牡丹。用四張四尺整紙繪成通景巨制。

5月中旬開筆至六月下旬完成《十里錦繡章》。泰山道上根據一路見聞畫有《寫生小品》數幅。繪制《百花白描寫生畫譜》。創作《傾盆淚雨從天降》、《東方欲曉》、《風景這邊獨好》等。

1977年(丁巳73歲)

4月,“青島國畫創作組”成立,確立宗旨。組長為戴林,成員有郭士奇、任光庭、王維堯等共五人。成員均有較大尺幅主題性創作。同年,五人全部作品先后入選山東省及青島市美展。

12月3日至8日,回故鄉濰坊進行為期5天的參觀訪問、講學、繪畫表演及訪友活動。酬應各界作畫近40余幅。曾接連二天看望病中老友郭蘭村。幾次與老友陳君藻等交流藝術創作經驗及心得體會。8日晚乘專車返回青島。創作《寶山圖》長卷、與李丹忱合作《嚇倒蓬間雀》等。

8月12日十屆人大在北京召開,宣告“文化大革命”結束。作有教學示范《文徽明詩意山水圖冊》6幅,臨《李復堂花卉冊》8幅。

1978年(戊午74歲)

3月31日上午10點10分,妻丁佩琳病逝,享年74歲。

7月當選青島市政協五屆委員、山東省文聯理事。創作《燕舞鶯歌》、《華嚴禪院》等,編著《保真梅石冊》。

1979年(己未75歲)

1月19日,辭青島美校。

6月29日,赴故鄉濰坊。7月1日,出席由濰坊市革委會文化局、博物館、文化館聯合主辦的“郭味蕖、赫保真、于希寧、徐培基、陳壽榮、高小巖濰籍著名書畫家作品聯展”開幕盛典。為多單位及個人畫有酬應作品多幅。7月5日返回青島。

9月17日赴北京參觀、訪問、探親。先后參觀故宮博物院、中國美術館,游覽了周口店、盧溝橋、八達嶺、香山等地。所到之處多有游記,畫有大量速寫。10月19日返回青島。自“滿堂紅”工筆重彩出新之作面世后,受到國內美術界和學術理論界的關注,“赫牡丹”美譽由此得名,海內求畫者日眾。之后更不遺余力通過各種繪畫方法更精準地表現牡丹花生動、富麗、茁壯、鮮活的性格。近20年間,教學之余,探索出新,最終形成屬于自己個性鮮明的繪畫語言“五結合畫牡丹法”。撰有《五結合畫法敘》。

11月28日,因多年積勞發腦血栓,入住青島嘉祥路臺西醫院(第五人民醫院)治療。病情穩定后,次年1月28日轉至青島湛山療養院,入住116房間療養。

2月15日(正月初一),馬龍青、董海山、隋易夫等前往醫院探望賀年,詳談青島畫院籌備及進展情況,征得建議。3月5日晨,由王夢凡、杜宗甫陪同應邀出席“青島畫院”成立大會。 5月1 8日,康復出院,續寫《柘齋隨筆》,整理住院期間詩草稿。創作新中國成立30年參展作品《艷華爭春,力在其根》,賀贈濰坊畫展作品《萬壑爭流,百花爭艷,人文蔚起,兆億歡騰》、《散香海之涯》、《散香山之阿》、《懷素書蕉》、絹本工筆《洛神圖》加長題等。

1980年(庚申76歲)

8月,全部完成始于1961年著手創作的巨幅工筆花卉十二屏中的凌霄、茶花二屏的賦色工作。積數年嘗試“五結合畫法”寫生牡丹之佳作集成《天香一品》60圖畫譜。創作《祖國山河處處春》等。

1981年(辛酉77歲)

5月,創作綾本團扇五結合法畫牡丹《天香一品》,綾本團扇墨蘭《清香溢遠》、紙本團扇《牡丹圖》。

7月,青島電視臺拍攝、播放走近赫保真的藝術世界專題片《妙筆生花》。

9月,中央電視臺播放《妙筆生花》。山東省及青島市各種展覽頻繁,多有作品入選。

12月,創作《一唱雄雞天下白》、《百齡圖》題材作品諸多。

1982年(壬戌78歲)

2月,因腦血栓第二次復發,再次入住青島嘉祥路臺西醫院(第五人民醫院)治療。4月出院,原住舊居(青島汶上路3號)動遷,隨即暫住青島明霞路長子赫達生處。創作憶寫《嶗山環海公路圖》加長題。

9月“赫保真、馮憑、馬龍青國畫聯展”在青島棧橋回瀾閣舉辦。

1983年(癸亥79歲)

1月25日,因腦血栓第三次復發,入住青島嘉祥路臺西醫院(第五人民醫院)治療,7月底出院,短暫住幼女赫寶生處。曾試圖創作《赫公學齋行樂圖》,勉強完成線描初稿、彩墨初稿及草稿題記三則,后因病情加重失語,已完全喪失自理能力,從此永遠擱下畫筆。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赫保真畫選》,收入不同時期作品共19幅。

1984年(甲子80歲)

1月12日,青島市政協為百年青島系統教授中國畫法奠基人、藝術教育家隆重舉辦“赫保真美術作品欣賞茶話會”,祝賀其從事藝術教育工作60周年暨八十壽誕。有關領導及文學藝術界三十多人出席。與會的書畫界老友、晚學紛紛揮毫寫祝。馬龍青、馮憑、張朋等合作《賀壽圖》;高小巖篆書寫下“松柏老而健,芝蘭清且香”,并有雅集記文。時任青島文聯副主席呂寰以赫老師八旬壽慶為題,賦有詩句:“八甸壽誕笑聲歡,新舊社會話苦甜。安寓清貧風骨硬,敢對磨難志趣堅。丹青含意頌盛世,紙硯有聲紀年華。既得長虹贈彩筆,當把激情留人間。”13日,青島電視臺、《青島日報》頭版均有專文報道。8月29日,《大眾日報》第四版以《雪濤千尺白,松巖萬年青》為題,由董顯仁撰稿,刊登介紹赫保真國畫作品。

1985年(乙丑81歲)

2月,舊居新建竣工。在外任勞居難的幼子赫俊生一家,迅疾接臥床不起的父親回家,日夜護侍,悉心備至。久居青島臨清路18號的同鄉摯友陳立先,自此幾乎每天來往探視于青島汶上路9號(原3號)之間,情深意切盡在不言中。

1986年(丙寅82歲)

平靜地臥床,重病纏身,身體其他機能也日趨衰退。

1987年(丁卯83歲)

3月3日,香港《大公報》北美版撰文介紹刊發《雄雞牡丹圖》。

7月26日,因急性肺炎入住青島臺西醫院(第五人民醫院)。7月31日22時40分(亥時),因心力衰竭搶救無效病逝。

(責任編輯:劉德卿)

10.3969/j.issn.1002-2236.2016.03.009

2015-12-27

郭明華,男,青島國鳳文化藝術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書畫鑒定家。

J03

A

1002-2236(2016)03-0048-09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性精品不卡在线观看| 国产综合日韩另类一区二区| 麻豆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蜜桃| 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在线观看亚洲天堂| 91原创视频在线| 高清色本在线www| 国产99在线| 国产a网站| 国产精品部在线观看| 日韩高清欧美| yjizz国产在线视频网| 久久精品国产在热久久2019| 丁香六月综合网| 国产69囗曝护士吞精在线视频| 啪啪永久免费av| 国产成人免费高清AⅤ|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视频猛进猛出| 91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 嫩草国产在线| 992tv国产人成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网站| 天堂在线亚洲| 中文字幕人妻av一区二区| 亚洲区欧美区| 国产第一页免费浮力影院| 国产91在线免费视频| 欧洲亚洲一区|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三级| 欧洲亚洲欧美国产日本高清| 日韩a级毛片| 手机在线国产精品| 亚洲国产日韩一区| 又黄又湿又爽的视频| 久久性妇女精品免费| 女人18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 99久久这里只精品麻豆| 白浆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在线成人网| 欧美在线一级片| 日韩第九页| 制服无码网站| 超碰免费91| 国产成人高清亚洲一区久久| 无码一区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yjizz国产在线视频网| 99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蜜臀AVWWW国产天堂| 精品成人免费自拍视频| 亚洲精品午夜天堂网页| 99视频在线看| 三上悠亚在线精品二区| 一区二区理伦视频| 欧美全免费aaaaaa特黄在线| 午夜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 亚洲第一成年人网站| 亚洲精品无码AV电影在线播放| 成人在线欧美| 国产a在视频线精品视频下载| 国产精品欧美亚洲韩国日本不卡| 亚洲香蕉久久| 色综合婷婷| 色亚洲成人| 国产中文一区a级毛片视频|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免费| 韩国福利一区| 一本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av|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va另类| 日本www在线视频| 女人毛片a级大学毛片免费|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福利片|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视频| 欧美啪啪视频免码| 99热亚洲精品6码| 亚洲成人一区二区| 色天堂无毒不卡| 日韩区欧美国产区在线观看| 四虎永久免费地址| 色噜噜狠狠狠综合曰曰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