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婷
[摘要]近年來,高職院校各類突發事件逐漸增多,影響了校園的穩定與發展。高校輔導員在遇到突發事件時如何正確處理對維護正常的教學秩序、穩定校園安全環境具有重要的影響。本文以貴州某高校學生李某在校外遭遇不法分子傷害事件為例,就輔導員如何應對突發事件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輔導員 突發事件 思路與方法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04-0176-02
一、案例簡介
2014年9月23日,貴州某高校李某在上完晚自習后,于晚上10點左右私自外出在鬧市區吃夜宵。期間與鄰桌發生口角,之后矛盾升級。沖突當中對方打電話叫一幫人過來幫忙“教訓”李某。通話結束后,若干名社會不良人員攜帶兇器對李某進行毆打,導致李某受傷嚴重。
接到消息后,筆者馬上聯系其他值班輔導員和學生干部一起趕赴醫院。李某家長趕往醫院后,情緒相當激動,此時筆者在配合警方進行調查之余,保持以恰當的溝通方式告知家長事件的基本情況,避免矛盾和誤會升級。
之后,筆者做了如下工作:①突發事件發生后,及時整理出此事件的情況說明,同時附上系部與輔導員日常在安全教育上所做的工作材料。②召集李某同寢室室友、關系密切的同學進行談話,深入了解李某平時表現,得知其平時在老師面前老實,但私底下調皮,愛惹事。③召集李某所在班級同學,在黨總支書記安排下,制作出學生值班表,安排沒課的學生在白天和筆者一起在醫院進行善后安撫工作。④與李某主治醫生保持密切聯系。一是時刻關注李某身體康復情況;二是防止李某家長一方夸大其病情,從而導致學校產生錯誤判斷。⑤防止錯誤輿論導向。在該事件發生之后,很多不明真相的學生,甚至包括老師通過網絡渠道散播對于該事件錯誤的報道與解讀。為了避免錯誤輿論的導向作用,筆者召開班會,強調在該事件沒有進行定性之前,不可肆意傳播不良消息,告知學生傳播不良消息應負法律責任。⑥積極向系部領導進行工作匯報,與職能部門就醫保報銷問題進行溝通。⑦保持與李某家長的密切聯系,做好家長安撫工作,防止其做出過激行為。⑧把安全教育工作繼續并始終擺在首要位置。
二、應對突發事件的思路與建議
在突發事件發生前,輔導員需積極采取措施,落實防范工作事項;在突發事件處理過程中,需沉著冷靜,利用群策聯動的方法,找到應對突發事件的合力;突發事件發生后,要把握事后教育的良好契機。具體來說,要做到以下三點:
(一)積極預防是輔導員處置突發事件的中心
積極預防突發事件需要準確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在此基礎上輔導員才能有效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踐證明,輔導員及時掌握學生動態是建立在構建暢通的信息交流和反饋渠道基礎之上的。在平時與學生溝通交流過程中,要重視對學生情況的了解,特別是學生干部群體的消息反映,他們所反饋的信息是幫助輔導員知曉學生思想動態的重要途徑之一。在工作中:一是善于通過班會、學生班干會議、學生座談會等多渠道、多方法了解學生最新學習與生活動態;二是在對學生骨干份子的培訓中,要引導他們樹立集體觀,從關心、幫助的角度出發,形成“匯報意識”;三是要引導學生樹立大局觀,從“主人翁”的角色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主動向輔導員匯報情況。借助這些合力,輔導員能掌握最新動態,爭取主動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對癥下藥,從而建立起防范突發事件的屏障。
(二)在積極預防過程中,輔導員需要做好對學生思想動態的跟蹤服務工作
對于貧困生、后進生等群體,輔導員需留心注意。他們的思想動態應給予密切的關注,發現問題時做到及時、有效地解決。在日常的工作與管理中輔導員業務要精益求精,能夠很快地認識學生事件的本質,特別是對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問題要從不同角度進行調查與理解,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
首先,在與貧困生、后進生等群體的溝通中,要建立起良好的師生互信關系。人際關系是師生關系的本質,良好的人際關系首要因素在于溝通,而溝通的頂層因素是情感溝通。對于貧困生、后進生,此類學生群體的成長環境特殊,在學校學習生活中很少獲得老師表揚與重視,因而缺乏“被重視”感。所以,在對學生思想動態進行跟蹤服務的過程中,情感溝通先于學生事件處理中的其他溝通。其次,輔導員在工作中要用真摯的感情去影響學生。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采取不同的主題班會,采取多種措施多方面,高層次的向貧困生、后進生等群體宣傳大愛、感恩文化,將大愛、感恩文化踐行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讓大學生將大愛精神,祝福感恩之心深入內心,形成互幫互助,互尊互愛的育人氛圍。再次,各班級各宿舍要設立“心理觀察員”的方式,幫助輔導員密切關注留意班級、宿舍的貧困生,后進生等群體的心理動態,在必要的時候給予心理干預。同時,需利用團隊活動深入開展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三)完善突發事件防范機制是處理突發事件的根本保障
突發事件防范機制是指在突發事件未發送之前,為做好突發事件的預知、防戒等需要運行的制度、機構、預案等。在高校突發事件管理中,防范機制是相當重要的環節,機制的好壞會對突發事件的處理帶來直接的影響效果。在大量的高校案例中表明,大部分的突發事件具有可控性、可防性。因為輔導員在日常管理中應密切關注學生群體中的潛在問題,做到消除甚至避免突發事件發生的可能,力求做到“化險為夷”的最佳效果。
高校突發事件防范機制的建立,需要首先分析該校所面臨的潛在與顯在問題,進行安全環境測評。綜合所有信息,進行突發事件應急能力的預測評估,建立相應的應急預案。在具體實踐過程中,可以分為以下步驟:①對所帶班級學生的生活學習環境進行密切監測。監測是突發事件防范機制最基礎的環節,在此環節中,需要對反映學生學習生活動態的信息進行及時收集、處理。對收集到的有可能反映不良因素的信息,進行全面分析、整理,并將結果報告上級部門和相關領導。②對過往發生過的在校突發事件進行分類判定。對高校突發事件的類型判斷是防范突發事件的必做工作。只有對過往發生的事件進行正確的判定和對留根資料的分析,才能總結出突發事件的本質內容。在此基礎上,總結經驗,確定預防方案和對應措施。
三、群策聯動是輔導員應對突發事件的技巧
(一)信息上報是妥善應對突發事件的關鍵
突發事件有偶然性、不可預期性的特征。同時,輔導員個人能力與職權范圍內處理的事務是有限的。所以輔導員在面對突發事件前期階段能馬上準確把信息反饋給上級領導或相關部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信息及時反饋給上級,一是能讓上級領導或職能部門及時掌握情況,力爭在較短時間里做出正確決策。同時,信息上報有助于凝聚全合力應對突發事件和善后處置工作。對于剛入職的輔導員群體來說,由于工作經驗貧乏,面對突發事件時要在態度立場等多方面征求與請示領導的意見,避免說話不當造成誤解和矛盾,加大工作難度。在今后工作中如發現異常情況,輔導員不能自行其是,在第一時間趕往現場的同時,及時上報信息,聽從領導決策,形成合力,開展工作。
(二)家校互動是化解突發事件的長效機制
在日常的工作中,輔導員要與家長保持密切聯系,特別是重點關注的群體,輔導員更要密切與家長的溝通,共同采取行動防范于未然。與家長互動的成功不僅可以增進校方與家長的信任,且在突發事件發生時也能使家長保持對學校、輔導員的基本信任,而不至于家長采取極端手段,出現過激行為。
(三)信息發布是處理突發事件的科學步驟
突發事件信息發布不及時、不科學會引發“多米諾骨牌”的消極效應,激化高校中潛在的矛盾,破壞安定和諧的校園環境,甚至會給學校的名譽和聲望帶來一定的沖擊。為了避免不良輿論導向對于學校和諧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輔導員在突發事件發生后就必須秉持科學的方法、負責的態度以及冷靜的心態,采取有力措施積極做出反應;要及時通過信息上報,通過召開不同層次的會議向學生傳達真實客觀的信息。在日常工作中,不難發現學生的知情權受到尊重與實現,他們不僅會給予輔導員工作上的理解、信任與配合,同時也可以達到教育的目的,使廣大學生能以突發事件為戒,防止同類事件的再次發生。
四、事后教育是輔導員思政工作的良好契機
突發事件在給輔導員工作帶來沖擊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良好的鍛煉機遇。突發事件帶來的沖擊會使學生群體處于最佳的教育情境之中。從教育心理學視角來看,事后教育是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契機。輔導員要學會因時制宜,使受教育者感受到事件的成因和帶來的影響,形成正確的判斷觀和評價觀。如果輔導員在突發事件結束后能夠結合事件本身去開展一些實際教育工作,可以使學生更容易得到心靈上的震撼,達到教育效果。
事后教育中輔導員要進行積極地善后處置,特別是學生的心理恢復和強化危機意識。①突發事件之后,涉及事件的學生的心理往往會出現低落、焦躁狀態。輔導員在此過程中需要運用各種策略和措施,在物質方面可以通過保險等援助,在心理方面可以尋求心理專業人員的協力幫助,撫平在事件中受害學生的物質和心理所受損失,盡快恢復學生的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心態。②在突發事件發生后,輔導員需要仔細篩查突發事件的起因,及時總結經驗教訓后。輔導員在工作管理中要把常態管理與危機管理有機結合,用一件事教育一大批人,增強學生的危機防范意識。在學生群體中開展突發事件的教育課,提高學生對突發事件的防范技巧與能力。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事后教育的對象還包括輔導員自身。在突發事件結束后,輔導員要進行自我教育,要厘清突發事件發生的原因、處理過程及結果。從中吸取經驗,提高自己的整體素質與能力。
五、結語
伴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進程,高職院校學生整體素質差異化比較大,這使得職院輔導員在從事學生管理中面臨著更多的難題。雖然會對輔導員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但突發事件中的應變能力與處理素質也考驗著輔導員。為了達到更好的效果,輔導員需要具備敏捷的預測能力、及時的反應能力和高質量的處置能力。敏捷的預測能力要求輔導員在工作中要有防范意識,從事件中尋找潛在規律,從點到面進行認識。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做到全面預測、準確把握、及時處置。及時的反應能力要求輔導員擁有高度的社會思想責任感和學生心理動態把握力,及時把潛在的問題扼殺在萌芽期。高質量的處置能力則需要輔導員在突發事件發生時,沉著冷靜,主動解決,及時控制事態,妥善解決善后問題。以上三種能力的鍛煉都要求輔導員在工作實踐中要加強理論功底,善于總結工作經驗,不斷提升自身應變的能力。
作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日常工作管理者,要對突發事件具有敏銳的洞察能力,引導學生正確了解與認識突發事件,遇到突發事件時要保持心態平穩,從而保證和諧校園的維護。輔導員要深入學生群體,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要及時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在工作中廣泛收集學生良好的意見和建議,有針對性地去處理學生實際問題,并且從中開展有效的思政教育,維護學生和學校秩序。輔導員會遇到各種類型的突發事件,在面對突發事件時需做好自身的心理調適,同時引導學生思想意識,共同維護校園的和諧穩定。
【參考文獻】
[1]簡敏.高校突發事件的管理缺失與機制構建[J].甘肅社會科學,2005(06).
[2]李佐為.高校突發事件的概念、類型、成因及特點探析[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2004(06).
[3]王民忠.高校突發事件應急機制初探[J].思想教育研究,2005(06).
責任編輯:楊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