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雨 賀瓊
摘 要:當下企業中,傳統會計預測是占主導地位。但企業管理者應跳出傳統觀念這種束縛,利用管理會計的角度,思考企業管理及企業利潤問題。這樣,能更加貼切的測算出企業在多種情況下,可能發生的利潤,不單局限于以往的產銷量,利于企業的管理及發展,可以更好的實現企業的運營目的。
關鍵詞:企業管理會計;利潤預測
企業運營其目的在于:能夠在資金的流動過程中產生一定的利潤,使企業受利。計算預期利潤,對于企業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它是一個標準,決定了企業在下一個運作周期內的資金投入量。而在傳統的會計理念中,僅僅是利用以往的單價,進貨數量,售貨數量進行計算,或者說是預算。但在管理會計中,會根據企業內外部發生的不同情況,使用不同的計算方式,最后的結果也會有一定的出入。并且傳統會計是針對企業外部進行運作的,主要記錄了企業的實際資金的運營情況。傳統會計工作的主體是整個企業,是為企業外部的利益關系集團所提供會計信息的,像為股東、政府主管部門等等反應、展示企業的經營成果財務狀況,只限于記錄企業過去所發生的財務。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經濟下,企業在管理方面需進行適當調整,才能有更好的發展。管理會計重在計算企業內部的財務狀況,是以企業單位內部各層次的責任單位為主體,計算現在和未來有可能發生的出現的財務狀況,給企業決策者提供內部資金需要調控的數據,以便于決策者做出對企業最有利的判斷。企業則必須把利潤預測的目光從過去專向現在和未來,由傳統會計轉向管理會計上面來。管理會計中利潤預測按企業的利潤影響因素,計算出企業可能達到的利潤最大值或是未來利潤的變化趨勢;也可以根據定下的目標利潤,調整利潤影響因素以達到目標利潤。
在管理會計中,利潤的預測有四種方法,分別是目標利潤的預測分析、利潤敏感性分析、經營杠桿系數在預測利潤分析中的應用及概率分析法在預測利潤中的應用。
一、管理會計中目標利潤的預測分析
目標利潤的計算方式,并不是傳統的、以事先預計的銷售量、成本、價格水平測算可實現的利潤額。目標利潤是根據其可行性、客觀性、嚴肅性、指導性,以企業的側重方向確定計算公式,再結合企業的口徑、可供選擇的利潤率指標中的時間特征和可供選擇的利潤率指標的空間特征,這三方面來進行制定利潤目標。依照目標利潤的基本公式:目標利潤基數=有關利潤率標準*相關預計指標,可以對企業的利潤進行一般性的測算。得到最初的數據。當企業需要對營業策略進行改動時,根據不同的需求,相應的外界條件,依據相關的公式測算:
(一)企業在銷售量方面有調整時,則按照銷售利潤率計算:目標利潤基數=預定的銷售利潤率*預計產品銷售額。
(二)當按照產值利潤率計算時,使用的公式為:目標利潤基數=預定的產值利潤率*預計總產值
(三)當按照資金利潤率計算時,使用的公式為:目標利潤基數=預訂的資金利潤率*預計資金平均占用額
用以上方式計算出目標利潤,目標修正后,下達的最終目標利潤是:目標利潤=目標利潤基數+目標利潤修正值。
以此計算出企業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經過努力可以達到的最優化的利潤目標。
以某A企業所經營的其中一種產品為例,產品單價為50萬元一件,變動成本為30萬元一件,固定成本是150000萬元。2015年實現銷售10000件,獲利50000萬元。企業按同行業先進的資金利用率20%,預測2016年利潤基數,預計2016年企業資金占用額為400000萬元。按本量利可得出目標利潤基數為80000萬元,則16年需要實現的利潤額為80000萬元。為達到2016年的利潤額度,只變動一個條件的情況下,可以有如下的變動方式:1、銷量增加1500件時,使增長量達到15%;2、單位變動成本降低3萬元,使降低率達到10%;3、若壓縮固定成本開支75000萬元,使降低率達到20%;4、若單價提高3萬元,則增長率為6%。
在企業實施管理時,針對不同條件方面發生的變化,使用針對解決問題的計算公式測算,測算出相應的調整方式,以達到預期的利潤目標。較傳統的會計預測更能夠完成預期的目標。在企業進行決策時,根據預測的數據,通過比對判斷做出決策。與傳統的會計相比,可以加大企業準備金的使用率讓企業的資金更好的應用在企業的發展中。
二、利潤敏感性分析
利潤是由很多因素制約的,這些因素的變動幅度不同,會引起利潤發生不同幅度的變化。使利潤變化越大的,敏感性越高;反之,則越低。在進行分析時,敏感性較高的因素,需要注意重點分析;而敏感性較低的,可以簡單的進行分析。
計算利潤靈敏度指標是利潤靈敏度判斷分析的一個關鍵。不同的因素也有著不同的靈敏度指標。依據靈敏度指標的公式我們可以計算出不同因素各自的靈敏度指標:
任意第i個因素靈敏度指標=該因素的中間變量基數/利潤基數*1%
靈敏度指標有一定的規律:①單價靈敏度指數總是最高的。②銷售量的靈敏度指數不會是最低的一個。③單價靈敏度指標與單位變動成本的靈敏度指標的差,則等于銷售量的靈敏度指標。④銷售量靈敏度指標與固定成本靈敏度指標相差百分之一。
仍以某A企業為例,經測算單價靈敏度為10%,單位變動成本的靈敏度是6%,銷售量的靈敏度是4%,固定成本的靈敏度是3% 。根據靈敏度可知單價的變動率極限為-10%,單位變動成本的變動率極限為+16.66%,銷售量的變動率極限為-25%,固定成本的變動率極限為+33.33% 。變化量不超過已計算出的量,則A企業不會出現虧損。
在企業運營過程中,決定利潤的因素也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它把控著企業最終的利潤多少。掌握好企業的因素敏感度,及靈敏度指標的規律在外界條件發生變化時,企業管理層迅速做出反應,可以減少企業的損失程度;而當企業內部出現影響利潤因素變動時,管理層人員即可根據事前測算出的數據,進行合理調整,令資金損失降到最低,甚至可以直接避免企業損失。通過這部分的分析發現,企業在對影響企業利潤因素進行分析時,利潤敏感性分析都是適用的。
三、經營杠桿系數
管理會計中在利潤測算時,企業的經營杠桿效應是假定其他因素都不發生任何變化,只有銷售量發生一定幅度的變動,如同杠桿一樣,利用很小的力量可以撬起比較重的物體。
經營杠桿系數有一定的變動規律:①固定成本在不為0的情況下,經營杠桿系數恒大于一。②當前后期單價、單位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不變時,產銷量的變動和經營杠桿系數的變動方向相反。因此當產銷量越大,經營杠桿系數越小;反之,經營杠桿系數則越大。③成本指標變動與經營杠桿系數同方向變化。④單價變動方向與經營杠桿系數方向相反。⑤當產銷量相同時,經營杠桿系數越大,利潤的幅度也就越大,企業風險也隨之增大。
在對利潤的預測過程中,當只有銷售量這一項因素發生了變動時,根據經營杠桿系數是銷量利潤敏感度的3倍,可以利用經營杠桿系數來進行測算。在一定的業務量基礎上,利潤的變動率等于產銷業務量的變動率的倍數。
經營杠桿系數的使用條件是在企業的固定成本不等于零的情況下。
企業管理者掌握變動規律會使得測算后對企業管理層的判斷更為快速、便捷,在決策方面更能明確企業發展方向,也大大提高了決策效率。
四、概率分析法
很多經濟要素的變化的不確定的。企業運營過程當中,更是有多種的不確定性。概率分析法要用概率來體現各因素發生的可能,同時還要充分的考慮到各種的可能事件,以此來估算特定的研究對象在未來有可能達到的水平。利用概率分析法可以在管理會計的事前計算的許多方面發揮作用。
以B企業為例,可生產甲產品和乙產品,而相關的固定總額為30000萬元。甲產品單價為40萬元一件,單位變動成本為32萬元一件,乙產品的單價為38萬元一件,單位變動成本為28萬元一件。兩種產品銷量均為離散型隨機變量。經分析計算可得甲產品銷量高或低于5000件的概率是百分之七十,乙產品的概率為百分之五十;而銷量低于或高于2500件的概率為百分之十,乙產品的概率為百分之二十。兩種產品實現預期利潤的風險是不同的。顯而易見,乙產品的風險較高。
利用概率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發現問題,從而進行判斷和決策。
在管理會計當中,概率分析法又具體包括了期望值分析法和聯合分析法:
①期望值分析法,是在事先估算出概率的基礎上,計算相關指標期望值進行預測的一種概率分析的方法。期望值分析法針對分析對象未來可能出現的事件,通過客觀概率或主管概率對分析對象估計出一個概率。之后根據各個隨機變量,編制概率分析表,并計算出期望值。
這種方法更加適用于業務單一的企業使用,來進行數據分析,方便且快捷。
②聯合概率法,是在事先對目標進行估算概率,對因素的組合進行相關指標預測或者進行決策的一種方法。這種預測方法可以考慮到因素各種的組合情況,在預測時,由于計算的比較全面,因此更加適合于業務較多,而且情況復雜時,需要計算出概率,來進行數據分析。
因聯合概率法在情況復雜時測算方式會顯的有些麻煩,計算較為繁瑣。所以中小型企業業務情況單一,可使用期望值分析法測算,方法簡便,測算速度快;若情況復雜,例如大型企業,需要全面分析時,可使用聯合概率法進行測算,為企業決策提供完整的數據參考。
五、結束語
通過分析,我認為,當下企業應該從傳統觀念的會計中走出來,從管理會計的角度出發,在利潤測算中,從企業內部找到對企業發展更加有利的數據,從而保障并提升企業的利潤。以上是我個人對企業管理方面管理會計中利潤預測的探討分析。(作者單位:大連財經學院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研究中心)
參考文獻:
[1] 苗強 韓洪云.戰略成本管理及戰略選擇[J].管理科學文摘,2004(03).
[2] 沈湘汝.微利時代下企業的戰略成本管理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