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鋒
摘 要:本文運用對比的方法對土地征收與房屋拆遷的概念、原則以及程序進行分析,歸納了兩者之間的不同,結合唐福珍事件最后對新《征收條例》進行了客觀評價。
關鍵詞:土地征收;房屋拆遷;區別;評價
一、 土地征收
土地征收是指國家基于社會公共利益的需要,遵循法律規定的權限和程序,并依法對相應權利人進行補償之后,將其他主體的土地所有權或者他項土地權利收歸國有。
土地征收具有以下特征:法定性,依據行政法的合法性原則,土地在征收過程中必須符合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還要遵循相應的法律程序;強制性,因為土地征收過程中不需要被征收人的同意,而是國家強制取得被征收人土地所有權;公益性,就是指土地征收的出發點必須是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
土地征收應當遵循的原則: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原則;保護耕地原則;國家建設用地優先原則;妥善安置被征收人原則。
土地征收的程序為:發布征地通告;征詢村民意見;地籍調查和地上附著物登記;組卷上報審批;征用土地公告;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公告;報批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批準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土地補償登記;實施方案并交付土地。
二、 房屋拆遷
拆遷,是指根據相關法律對建筑物實施拆除,依照一定的程序和規定對被拆建筑物的使用權人進行遷移安置和對被拆建筑物的所有權人進行經濟方面補償的法律行為。在實踐中,大部分人將拆遷與房屋拆遷混為一談,認為拆遷就是房屋拆遷。拆遷的概念應當是拆除建筑不僅包括房屋,而且還包含建筑物和構筑物。
房屋拆遷程序包括:(一)領取房屋拆遷許可證:由房屋所在地的市、縣人民政府負責房屋拆遷的管理部門根據拆遷房屋的單位的申請對其頒發房屋拆遷許可證。(二)發布拆遷公告:負責房屋拆遷的管理部門向社會發布拆遷公告,公告中應當包括拆遷許可證中載明的相關事項,諸如拆遷人、拆遷范圍、拆遷期限等。(三)簽訂拆遷補償安置協議,并實施拆遷:協議內容包括:安置用房面積大小、安置的地點、搬遷的截止日期、補償方式和補償金額等事項。1、雙方沒有達成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的,由房屋拆遷管理部門在當事人提出申請后進行裁決。在裁決作出后,被拆遷人未在決定規定的搬遷期限內搬遷的,由該房屋所在地人民政府的有關部門對該房屋進行強制拆遷,也可以由房屋拆遷管理部門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拆遷。2、雙方已經達成拆遷補償安置協議,但被拆遷人拒絕在協議約定的搬遷期限內搬遷的,拆遷人可到人民法院對其起訴或者可申請仲裁委員會進行仲裁。人民法院在訴訟期間可以根據拆遷人申請對房屋先予執行。
三、 土地征收與房屋拆遷的區別
通過以上對比我們不難發現土地征收與房屋拆遷主要存在以下幾點區別:
一是適用的法律程序不同。國家征收土地適用的是《土地管理法》以及其配套法規當中有關國家征收土地的相關規定;而城市房屋拆遷則依照《城市房屋拆遷條例》進行。
二是適用范圍不同。農村集體所有的土地是國家征收土地的范圍;而城市房屋拆遷的則是城區用于規劃的國有土地。
三是行為所指向的標的不同。前者行為指向的標的是農村集體土地的所有權;后者行為則指向的標的是房屋。
四是法律后果不同。前者行為以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的消滅為法律后果;后者行為則以被拆遷房屋所有權的消滅或房屋產權的等價交換為法律后果。
五是實施的主體不同。前者由國家相關部門實施,而后者則不僅僅限于國家,也可以是相關組織。
四、拆遷到征收及其評價
2009年11月,四川女企業主唐福珍為了阻止拆遷在自家房頂上往自己身上澆汽油引火自焚,然而并未能保住其房子。她死后房子還是被拆了,其多位親屬也因暴力抗法被刑拘。緊接著的12月,五位北京大學教授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上書,提出建議—修改《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由此來看,唐福珍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并且加速了房屋拆遷條例的修改進程。
我國的著名法學家江平曾說過:“征收和拆遷存在著很大不同,一個是國家的行為,另一個是開發商的行為,兩者主體不盡不同。”就他來看,由“拆遷”到“征收”的改革過程,向權利本位邁出了嶄新的一步,而不單單是兩個字的微秒變化。這體現了以人為本和權利為本位的立法精神。相應的,其越來越與物權法精神接近。物權法是保護私有合法財產的法律,“拆遷”到“征收”從這個角度體現了國家保護私有財產的決心。
目前,在我國實現城鎮化的浪潮背景下,改善人居環境必然要涉及房屋征收與補償問題。在這個工作開展中,效率與公平正義更應被重視,要以人為本。既要兼顧了國家利益,又要重視被征收人利益,做到顧全大局,為構建和諧社會助力。
在計劃經濟體制的時代,大部分居民對于住房只有使用權,因此是側重安置;而伴隨著九八年以來住房制度改革和房地產市場的蓬勃發展,房屋商品屬性被認可和強化,其也成為了居民家庭的重要財產之一,所以是側重補償。新條例規定按照該房屋的市場價格進行補償,體現著科學發展觀與時俱進理念。
經過20年的發展,從“拆遷”邁向了“征收”,暴力拆遷和強制拆遷引發的悲劇將被塵封在回憶的塵埃里。新條例向權利本位跨出的重要一步,以人為本、權利為本位的立法精神得以體現。隨著民主法治水平不斷提高,推動社會向前進步,暴拆和強拆終將會消失。(作者單位:甘肅政法學院)
參考文獻:
[1] 胡建淼:《行政法學》,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2] 崔建遠:《房屋拆遷法律問題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3] 王達:《房屋征收拆遷法律制度新問題》,中國法制出版社2010年版。
[4] 王才亮、王令:《房屋征收與拆遷》,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5] 張俊杰:《我國城市房屋征收問題研究》,河南大學,碩士論文,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