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農村信用社發展中還存在許多問題,全系統都要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恪守服務“三農”宗旨,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認真落實國家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工作任務,圍繞兩堅守、兩重點、兩保障、兩促進、兩提升,著力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化基礎管理,狠抓內控合規,增強服務能力,突出創新驅動,加大改革力度,提升發展動力,努力推動全系統農村信用社持續健康發展,才能解決問題。
關鍵詞:農村信用社;問題;措施
當前,農村信用社發展中還存在許多問題:一些機構面對新形勢認識不深、準備不足,市場意識不強,工作缺乏創新;部分機構戰略定位不準,偏離服務“三農”宗旨,“脫農去農”現象依然嚴重,全系統涉農貸款占比低于預期;審慎經營意識淡薄,合規建設重表輕質,特別是對新業務風險的有效防控手段不足,風險的復雜性、隱蔽性、傳染性和突發性進一步上升,案件反彈壓力不斷增大;高速增長期積累的問題逐步顯現,不良貸款持續反彈,清收化解任務十分艱巨;業務發展趨緩,整體效益下滑,股東回報降低,職工收入減少,存款“沖時點”和貸款投放難等問題十分突出。
針對存在的問題,痛定思痛,迎難而上,積極應對:
一、著重清收化解不良貸款
農信社全系統圍繞落實國家去產能、去庫存任務要求,堅持不良貸款清收與各項改革措施相結合、與高風險和重點機構風險化解相結合、與爭取外部政策支持相結合,以千萬元以上貸款、借冒名貸款和地方政府債務、房地產貸款、產能過剩等限控行業貸款為重點,一是強化崗責清收。在崗位清收上,把任務完成情況與工作業績、個人薪酬、評先評優掛鉤,調動工作主動性。強化責任清收,對限期未完成責任清收任務人員,堅決采取下崗清收、停職停薪清收和賠償貸款損失等措施。高管人員和內部員工對自身責任貸款,要切實履行清收責任,形成重大風險或損失的,聯社將嚴格問責。二是強化依法清收。農信社全系統充分利用與人民法院建立的良好合作關系,深入開展不良貸款依法清收集中行動、不良貸款訴訟案件集中執行活動,加大依法清收力度。三是強化重組盤活。要注入增量,盤活存量。對暫時還款困難,但符合產業政策、有市場、有效益的企業,要繼續支持其合理信貸需求。對原有貸款期限不合理或貸款償還雖出現困難,但經營總體正常的企業,要通過續貸展期,貸款重組等方式,推后貸款償還期限,幫助其改善財務狀況,提高還款能力。四是強化市場化處置。農信社全系統對符合轉讓和處置條件的不良資產,采取債權轉讓、風險代理、內部招標方式加快處置進度。深化與資產管理公司、產權交易中心和證券公司等機構合作,研究不良資產處置新模式。具備條件的機構,要積極探索不良資產證券化處置。五是強化呆賬貸款核銷。充分利用呆賬核銷管理辦法放寬了中小企業和涉農貸款核銷條件的相關政策,加大核銷力度。充分發揮金融仲裁院作用,用好依法核銷手段,使符合條件的貸款“應核盡核”。
二、全面強化合規建設
農信社全系統要加強合規建設,一是加強內控體系和機制建設。要加強合規管理組織體系建設,建立完善:由決策、管理、執行和監督等不同層次組成的內控合規管理工作體系。建立法人機構內控有效性定量評估指標體系,定期開展內控有效性自查、抽查和檢查評估,強化評估結果運用。二是加強監督檢查。出臺行業內部審計章程,健全完善行業審計體系,加強行業審計力量,加大行業審計力度。強化合規履職監督,通過對高管人員合規履職檢查評價、經濟責任審計,著力整治不作為、亂作為問題。圍繞信貸業務、資金業務、柜面業務、財務會計和電子銀行業務五大領域開展合規檢查,有效防范各類操作風險。強化合規檢查和審計結果運用,把整改情況與高管人員考核、任免、獎懲有機結合。三是加強重點機構、重點領域風險防控。農信社全系統對案發機構、高風險機構、主要經營風險指標異動機構和不良貸款居高不下機構,以及授信集中度、借冒名貸款、房地產貸款和票據業務等重點領域風險突出機構,實行“盯住式”防控,不讓局部風險演化為區域性或系統性風險。四是加強安全保衛。農信社全系統要強化聯社安全生產委員會職能作用,加大重要部位和關鍵環節檢查力度,探索標準化視頻安防監控系統建設,強化安全保衛教育培訓,穩步提升安全保衛工作水平。
三、著力保障“三農”金融服務需求
一是突出支持重點。在優先滿足傳統農業生產資金需求基礎上,以支持糧食生產、現代畜牧業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和農業生產經營方式創新為重點,大力推動綠色農業、循環農業、特色農業和品牌農業發展,積極支持休閑農業、創意農業和鄉村旅游等農村二三產業和“三品一標”農畜產品品牌建設。加大小微企業信貸支持力度,優先滿足涉農涉牧小微企業信貸需求,持續加大傳統服務業貸款投放,積極滿足家政服務、電子商務等新型服務業資金需求,大力支持符合國家創新驅動戰略、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環保政策的小微企業發展。二是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農信社全系統要落實國家降成本要求,全面推廣延長貸款期限、降低農業貸款融資成本試點工作。三是優化信貸結構。探索完善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的體制機制,加強信貸政策與產業政策的協調配合,圍繞落實去產能,嚴控高耗能、高污染行業和產能過剩行業貸款。新發放貸款絕大部分以上必須投向“三農”、小微企業及民生領域。五是農信社全系統提升電子銀行服務水平,著力提升科技支撐引領能力。按照“互聯網+金融”發展思路,加大電子銀行業務創新力度。
四、大力促進重點項目建設
農信社全系統要站在發展全局,以高度責任感和緊迫感,積極推動重點項目建設。一是準確把握支持重點。單列信貸計劃,重點支持符合農村信用社市場定位的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發展。二是靈活執行信貸政策,在風險可控前提下,適當降低信貸準入門檻,放寬增信條件,實施利率優惠,切實解決重點項目融資難題。三是量身定做金融產品。根據重點項目企業經營特點,探索開辦存欄活體禽畜、經濟作物等質押貸款,大宗農畜產品訂單質押貸款等業務,努力滿足不同類型企業融資需求。四是構建合作新模式。按照政府推薦客戶、農村信用社創新金融服務、保險和擔保公司創新擔保方式的思路,構建政、銀、保、擔多方參與,政策資金形成合力的四方合作新模式。
五、努力保障民生領域金融服務需求,著力促進脫貧攻堅
農信社全系統要加大農村危房改造、保障性安居工程、新農村新和小城鎮建設、草原生態保護和建設、農村公共服務領域的信貸投放力度。圍繞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努力滿足青年致富帶頭人、黨員、大學生和婦女創業、進城務工以及返鄉農民工、貧困學生、殘疾人、科技特派員農村創業就業等社會重點群體信貸需求,不斷提高金融服務專業化水平。圍繞農村消費市場,深入挖掘潛力客戶,積極滿足文化教育、醫療衛生、健康養老和物流配送等消費性信貸需求;結合國家房地產去庫存政策,努力滿足農牧民進城購房資金需求,促進農村消費需求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農信社全系統繼續圍繞提升服務水平,深入推進金融服務進村入社區和“陽光信貸”工程,持續開展“走千家、訪萬戶”活動,大力推進進村組、進社區、進市場、進園區全方位式服務,不斷提升服務質效,擴大服務覆蓋面。利用新技術、開發新產品,提高搬遷移民、低文化人群、邊遠山區群眾金融服務便利性。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有力金融支持,履行社會責任。
農信社全系統要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恪守服務“三農”宗旨,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認真落實國家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工作任務,圍繞兩堅守、兩重點、兩保障、兩促進、兩提升,著力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化基礎管理,狠抓內控合規,增強服務能力,突出創新驅動,加大改革力度,提升發展動力,努力推動全系統農村信用社持續健康發展。
作者簡介:韓躍龍(1982.01- ),男,滿族,內蒙古赤峰市人,本科畢業于北華大會計學專業,現就讀于遼寧大學MBA碩士研究生,經濟師,中共黨員,現供職于內蒙古自治區農村信用社聯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