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英
四川省“三農”和脫貧攻堅宣傳工作座談會議指出,巴中市在“五個一批”脫貧幫扶機制落實、易地扶貧搬遷、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涉農資金整合、運用土地增減掛鉤政策助力脫貧攻堅等重點難點方面,做出了積極的探索
作為貧困程度較深的革命老區和秦巴山區連片扶貧開發區的主戰場,巴中新農村改革一直是四川“三農”和脫貧攻堅的重要工程。
巴中市“三農”工作和脫貧攻堅整體推進怎樣?今年將達到怎樣的目標?
“道路通了,村子變得越來越漂亮,越來越多的農村打工族選擇了回鄉創業。”8月19日,在四川省“三農”和脫貧攻堅宣傳工作座談會上,看到曾經閉塞、貧窮的巴中農村悄然發生的變化,與會的眾多媒體記者連稱“想不到”。
四川省委農工委副主任毛業雄表示,在“三農”和脫貧攻堅工作中,巴中市在“五個一批”脫貧幫扶機制落實、易地扶貧搬遷、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涉農資金整合、運用土地增減掛鉤政策助力脫貧攻堅等重點難點方面,做出了積極的探索,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在全省乃至全國都走在了前面。他指出,各級媒體要用新聞的視角去深度挖掘“三農”和脫貧攻堅工作中的特色亮點、經驗做法、先進典型,發揮好新聞媒體的宣傳作用,凝聚正能量,助推“三農”和脫貧攻堅工作。
筑巢引鳳 孔雀通江飛
8月18日,烈日當空,通江縣大興鄉的張俊杰正劃著小船在自家承包的魚塘里打魚,岸上不時有人詢問買魚的事。過去十幾年來,張俊杰過完年,便要匆匆踏上打工之路。如今,靠著之前打工攢下來的15萬元和無抵押創業貸款5萬元,張俊杰選擇了回鄉發展。土豬養殖、承包魚塘……他再也不用外出打工,在家就能把錢賺到。
多年來,外出務工人員一直挑著通江勞務收入的大梁。但最近幾年,這一情況正在悄悄發生著改變,越來越多有才干的通江人,選擇放棄外地的工作,回到家鄉發展。
2006年,曾有一個針對30名在蓉打工的通江人的調查。選擇愿意回通江發展的僅為3人,明確不愿意回去工作的為18人,可以考慮或者看未來發展的為9人。不愿意回去工作的主要原因是就業崗位沒有吸引力。今年8月初,又進行了一次調查。同一樣本,同樣的調查內容,這一數據發生了逆轉。選擇愿意回通江發展的為13人,明確不愿意回去的9人,其余8人表示再看看。愿意回去工作的理由,有6人選擇了“有發展前景”。
是什么讓外出村民愿意歸家?為了推動當地經濟發展,通江縣“筑巢引鳳”,加大基礎建設、加大資金扶持等政策,目前效果顯著,呈現出了“孔雀通江飛”的景象,許多在外地的通江籍企業家回家鄉投資的熱情高漲。這些回引企業回通江后主要在現代農業、新農村建設、新型城鎮化、食品加工等行業投資興業。
2012年,熊純華回到家鄉成立了通江縣健森葡萄種植專業合作社,2014、2015年度有53戶貧困戶通過葡萄種植脫貧。到去年5月,專業合作社種植葡萄600余畝、其他水果200余畝,共有社員150余戶,近350人以水果種植為收入主要來源,輻射帶動民勝鎮周邊鄉鎮產業的發展,讓更多的人選擇了留在家門口就業。
截至去年9月,通江回鄉創業者達1289人,成立專業合作社119家,涉及農業生產、食品加工等30多個領域,帶動近3萬人實現就近就地就業。
靠地脫貧 巴山有新居
土地是農民賴以生存的“命根子”,也是脫貧致富的原動力。
曾經,巴中農村土坯房分布零散,宅基地及附屬設施戶均占地670平方米,公共服務配套難、農房改造投入難、城鄉建設用地結構平衡難問題突出。
為建好巴山新居,巴中市瞄準“以宅基地換新房”這個脫貧攻堅的“靶心”,優先在貧困村實施土地增減掛鉤,顯化農村建設用地資產價值,獲取城鄉建設用地“級差收益”,幫助農民統籌規劃集中建設以新房舍、新產業、新設施、新風尚為主要內容的“巴山新居”,農戶原址土坯房拆房復耕。據統計,巴中農民目前戶均結余占地500平方米、補貼8萬元,貧困農戶只需承擔3萬-5萬元左右就能住上好房子、享受好服務。對無力建房的特困農戶,則配套建設農村廉租房,確保“不落下一戶一人”。
此外,巴中市還在今年舉辦了2015年度“十大最美巴山新居”和“十佳最美新型農民”評選活動,探索總結川東北民居風格巴山新居新形態——合院式住宅,開展特色村莊、村莊能人、杰出村官評選。
2016年上半年,巴中建成中心村、聚居點137個,改造建檔立卡貧困戶危房7652戶,建成農村廉租房1364戶;累計建成中心村81個、聚居點1549個,聚居農戶15.3萬戶、55.13萬人。
新居建成后,“巴山新居+特色農業+生態旅游”的產業配套改革隨之而來。
近5年來,巴中整治土地181萬畝,通過土地流轉實現規模經營75萬畝,建成金銀花、茶葉、巴藥等特色產業基地22萬畝,培育鄉村旅游業主2690戶,并實現了產業發展由農戶分散單項種植向業主規模化、多元化經營突破。2016年上半年,巴中新發展專業合作社210個、家庭農場79家、種養大戶680戶,成功申報恩陽區創建全省農民增收新產業新業態示范縣(區)。
2016年上半年,巴中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15元,同比增長10.7%。對于下半年的計劃,巴中農工委主任楊毅表示,通過科學實施巴山新居工程,加快建設幸福美麗新村、扶貧新村和農村廉租房建設,確保全年建成幸福美麗新村300個、扶貧新村215個、農村廉租房5298戶;協同推進易地扶貧搬遷,確保年內10968戶38594人貧困群眾如期搬進新房;千方百計促進農民增收,確保實現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3%以上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