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春景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3月24日上午在博鰲亞洲論壇2016年年會開幕式上發表演講。他表示,中國經濟要行穩致遠,不光要平穩,更重要的是有動力。在財政改革方面,李克強說,中國即將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增值稅是結構性改革的重大舉措,意味著給企業減稅,初步估算,今年就要給企業減5000億元以上的稅收。(3月24日《新京報》)
長期以來,小微企業面臨著融資成本高、融資難、稅負較重等問題。減稅作為一項“積極的財政政策”,特別是對于小型微利企業來說,帶來了融融暖意。在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的嚴峻形勢下,由于成本上升、產品價格走低、貸款困難,小微企業進入發展較為困難的時期。減稅這一“大禮包”持續加碼,助力企業度過“寒冬”,意義非比尋常。對此有專家指出,減稅政策不僅不會給政府增加負擔,從長遠看反而會給政府創造更多收入。
十八大以來,為應對經濟下行局面,國家陸續發布一系列結構性減稅政策,充分體現國家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僅是去年上半年,小微企業“減稅紅包”讓239萬戶納稅人享受了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減稅86.54億元;2700多萬戶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享受了暫免征收增值稅、營業稅優惠政策,減稅399.77億元,兩項合計減稅486.31億元。有數據顯示,2015年小微企業獲得了高達千億元的減稅“紅包”。減稅在給小微企業帶來福音的同時,也對市場釋放出積極的信號。不難看出,實行減稅政策,可以有效減少企業負擔,更大程度激發經濟內生動力,對于穩增長將起到良好的催化作用。
記得經濟學家厲以寧說過這樣一句話:減稅應是排第一位的措施,其他措施的效率都不如減稅。應通過減稅讓企業渡過難關,減稅是保企業最重要的措施。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目前小型微利企業的稅負水平高于西方大部分發達國家,減稅不僅是一種救市措施,也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趨勢。不止在中國,周邊國家也對小微企業實行減稅,這一舉措極大提振了市場信心,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小微企業的經營危機。只有將負擔過重的小型微利企業的稅負降到一個合理的程度,才能為這些企業的生存發展創造一個寬松的發展環境。
近年來,扶持小微企業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也在不斷擴圍,暫免征收增值稅和營業稅的月銷售額或營業額從2萬元提高至3萬元,受益面覆蓋眾多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的小型微利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從3萬元提升至6萬元、10萬元,2015年更是兩次擴大減半征稅范圍,減半征收的年應納稅所得額躍升至30萬元,覆蓋所有小型微利企業。國家稅務總局相關負責人表示,2016年,小微企業減稅最重要的是形成常態化。今后將會繼續從減少行政審批、加強納稅服務等方面,為小微企業創造更加寬松的稅收環境,為其發展創造條件。
小微企業是創業就業的重要渠道。減稅這一“大禮包”持續惠及小微企業,將對促進小微企業的投資融資,解決小微企業面臨的巨大的融資,融資貴的問題,可以起到很好的推動和發展作用。值得指出的是,“結構性減稅”直接改為“實行減稅政策”的表述方式,足見“減稅”的戲份越來越吃重。總而言之,減稅為小微企業帶來了多重利好,當企業的包袱沒那么重,發展自然順風順水,就能激活千千萬萬蘊藏無窮創造力的市場細胞,讓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中華大地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