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輝(湖南永州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系)
淺談建筑結構加固改造技術
吳志輝
(湖南永州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系)
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城鄉一體化戰略取得了快速發展,如今城市化發展的進程越來越快。這是人們有目共睹的,主要體現在城市住房面積的增加,城市人口數量大幅度增長,比重有所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消費日益高級化,朝著現代化的方向發展。與此同時,有一些具有古老氣息的建筑因其自身的緣故,其功能、美觀程度、持久耐用性等等方面已經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磨損。為了滿足大眾生活的需求,就需要對那些古老的亟待整治修建的房屋進行改造。本篇文章主要介紹探究了對于不同建筑結構進行的多樣的加固改造處理的方法。
混凝土結構;加固改造;技術處理
城市化也被稱為城鎮化、都市化,目前為止,城市化進程發展迅速,城市人口的數量大幅度增加,人們對于城市住房的需求也不斷增長,這是城市化的一個必然趨勢。然而,有一些建筑由于其自身的古老性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原因,已經不再適應現代社會大眾的需求,在使用功能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問題。在專家的研究下,制定了許多關于建筑結構加固處理的方案。
1.1 鋼筋水泥砂漿外加層加固法
什么是鋼筋水泥砂漿外加層加固法?顧名思義,即先把磚墻包裝的外表刷去那一層薄薄的粉刷層,在此基礎上鋪好精確度準確的鋼筋網片,最后涂上水泥的方法。這種方法具有一定的優越性,比較適合對于砌體墻進行加工改造。
1.2 鋼筋混凝土外加層加固法
每種對于建筑加固改造的方法各有各的優缺點,其中鋼筋混凝土外加層加固法比較適用于柱子和帶壁墻的改造。這種外層加固的方法具有很強的技巧性,需要由具有專業經驗的技術人員進行操作。但是,這種方法也存在著一定的弊端,工程量耗費時間與精力大,作業難度大并且時間長,對建筑物有所影響。鋼筋混凝土材料牢固性很強,十分適用于建筑物的外層加固,還提高了建筑物的美觀程度與可觀賞性,不僅實用性強,而且增加了視覺欣賞性,一舉兩得。
1.3 增設扶壁柱加工法
增設扶壁柱加工法也是一種很常見的方法,它的主要優點是能夠加大截面的加固。這種建筑加固改造的方法由于自身性能的不同,所以只被廣泛應用于非地震發生的區域。它的缺點在于使用地區具有局限性,沒有其他加固改造技術應用范圍廣泛。
2.1 托換技術
托換技術的好處數不勝數,例如施工成本低,投入時間短,并不會影響到人們的正常日常生活等等。因此,這種方法在混凝土建筑物的改造加工中十分常見,這是一種綜合性極強的技術,集托梁拆柱、托梁接柱以及托梁換柱等技術于一體,具有極高的技術性要求。在操作手法上,需要用專業的操作手法來進行。
2.2 植筋技術
植筋技術主要應用于對建筑房屋錯位偏差的補救,十分方便,簡單可行,具有很強的應用性。它對于植入的鋼筋要求不高,適合房屋是最普遍的標準。植筋技術對房屋改造的處理十分精密,同時又非常的簡單快捷。
2.3 裂縫修補技術
許多建筑物隨著年代久遠以及修筑時施工過程出現失誤等原因,地面開裂的現象很常見。由此看來,裂縫修補技術在此時就發揮了很大作用。這種方法加強了建筑物地面的堅固性,在一定程度上對于裂縫進行了很好的修補,減少了水的滲透與影響。這樣一來,建筑物的使用時間得到了加長,美觀程度與實用性大大提高。
3.1 加大截面加固法
加大截面加固法適用領域和范圍很廣,經常用于柱、梁、墻等基礎性構件的加固改造。采用這種方法時,值得注意的是,必須運用一定的技巧方法使得混凝土結構層與原建筑緊密結合起來,減少修筑后縫隙的存在,才會取得更好的加固效果。加固后也需要進行清洗等工序,有機結合,這是一種十分傳統但常用的建筑加固改造方式。
3.2 粘鋼加固法
粘鋼加固法能夠提高建筑結構的承載強度和能力,它對建筑結構膠的使用比重很大,因此我們在使用這種方法時就要選用強度粘貼能力的膠,才能更好的起到粘貼牢固的效果。不得不提的是,這種方法要求在溫度環境始終的常溫地區進行,但是施工方法簡單快速,作業量和作業難度都不大,因而能夠得到廣泛的應用。
建筑物由于受到自身的年代性和施工時不合理的各種因素的影響,遭到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的雙重破壞,導致建筑結構的持久性和使用功能大大下降。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快速發展,對建筑物進行加固改造迫在眉睫,技術方案的研究創新適應的現實社會的需求,成為當今社會一大熱點。我國大力引入和研究高新技術與材料,適應了現實的需要,使建筑物加固改造的技術得到創新提高。因此,在對建筑物進行加固改造時,從不同的視角進行研究選擇最適合不同建筑物的不同方案具有重要的戰略性意義。
[1]張鑫,李安起,趙考重. 建筑結構鑒定與加固改造技術的進展[J]. 工程力學,2011,01:1-11+25.
[2]史國忠. 淺談建筑結構加固改造技術[J]. 山西建筑,2010,26:141-143.
[3]俞春浩. 淺談建筑結構加固改造技術[J]. 中國科技信息,2013,02:62.
[4]劉保戰,宋龍進,邾祝融. 淺談建筑結構加固技術改造[J]. 科技風,2014,03:146.
TU714
B
1007-6344(2016)06-027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