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 均
淺議高校外貿英語人才職業發展能力
易 均
(四川外國語大學重慶南方翻譯學院 401120)
外貿英語;調查;人才培養
社會經濟發展需要人才作為支撐。在區域經濟 (特 別是外向型經濟 )發展的過程中,地方高等院校每年向社會輸出大批復合型外貿英語人才。然而,隨著區域經濟的轉型升級和企業的不斷發展壯大,外貿人才自身也需要發展。在影響個人職業發展的眾多因素中,職業發展能力是關鍵因素。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 180份 ,成功回收 165 份,有效率為 92% 。調查采用問卷調查與面談相結合的方式。問卷內容涵蓋了畢業生職業現狀、職業發展能力的要求和提高畢業生職業發展能力的建議。咨詢外貿人才在職業生涯發展中面臨的主要問題,聽取他們對于人才培養的建議。
2.1 職業現狀
調查結果顯示, 總體滿意度 按照參加工作的時間長短,分別比較三組畢業生對職業現狀的滿意度,發現“滿意”和“比較滿意 ”的比例為 7O 左右,均大于“不是很滿意”和“不滿意”的比例。其中,第三組(畢業 5年以上)的滿意度最高,為 79.5 ,第二組(畢業 3~4年 )的滿意度最低,為 66.7 。平均月薪 比較三組畢業生的平均月薪(含提成和福利 ),發現第一組的月薪全部在 4000 元以下,主要集中在 2 001~ 4 000元之間,有21.7 處于 2000元以下;第二組的月薪主要集中在2 001~ 4 000元之間,有 24 達到 4 000元以上;第三組的月薪在各個區間段分布比較平均,其中比例相對大的是 5001~6000元,占26.3%。值得注意的是,有 15.8 的畢業生月薪達到 7000元以上。可見,外貿英語畢業生起步階段收入比較一致,而隨著工作時間的增加,收入差距逐步增大。2.1.3 現工作崗位與專業相關度 三組畢業生中,60%以上都在從事“外貿業務員 ”、“外貿跟單員”、“外貿文員”、“翻譯”等與專業相對口的工作,其中 5O 以上的畢業生是外貿業務員。比較發現,從事“其他”(與專業不對口)工作的人數比例隨著工作年限而增加,畢業 5年 以上的不對口率為35.9%
2.2 職業發展狀況
月薪增加 第一組畢業生月薪增加幅度不超過 2000元,88.2 在 1000元以下;第二組的月薪增加均在 4 000元以內,4O 的畢業生月薪增加了 1001~2000元;第三組的增加幅度分布相對均衡,增加不到 1000元的占 21.6 ,增加了 1001~2000元的占 24.3 ,增加了 2001~3000元的占27 ,而有 13.5 的畢業生月薪增加了 5000元以上。工作時間越長,同屆的畢業生之間薪金增加的差距就越大。
職位晉升 在第一組的畢業生里面,77.8 認為工作以來職位“沒有提升”;第二組中60 認為 “有一點提升”;在第三組當中,35.9%的畢業生認為有 “很 大提升 ”,48.7 認為 “有 一點提升 ”,只有 15.4 認為 “沒 有提升 ”。 比較三組數據發現,工作 3年 之后大部分畢業生會獲得一定提升,而工作 5年 之后職位高低分化拉大,有三分之一左右能得到較大晉升。
2.3 職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在校所學課程能否滿足職業發展所需 總體而言,畢業生對學校提供的課程對于職業發展的作用評價不高。約 50% 的畢業生認為 “一 般 ”,約 40%認為 “能夠滿足 ”,而 10 %左右認為 “不能滿足”。其中,畢業生對公共課程的認同度低于專業課程。訪談發現,畢業生認為職業發展能力不是僅僅靠學習一些與職業發展相關的課程就能滿足的,因為那些畢竟只是課本上的理論,職業發展能力主要是通過實踐不斷積累和內化的。影響職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畢業生認為影響其職業發展的主要因素包括:“專業技能”、“專業基礎 ”、“自學 能力 ”、“人 際交往能力 ”和 “工 作適應能力 ”。概括 起來,前面兩個是學生的“職業能力 ”,后面三個屬于除職業能力以外的適用于所有職業的“職業關鍵能力”。畢業生認為這兩種能力的重要性相當,都是決定職業能否順利發展的主要因素。培養職業發展能力的主要途徑是:“專業課程教學 ”、“社會實踐”、“素質教育”、“擔任學生干部 ”和 “參加職業發展方面的講座和培訓 ”。
從上述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外貿英語畢業生的職業發展可以分為三 個 階段 。在 職業發展的初期(畢業后 1~2年),畢業生發展比較順利,專業對口,對工作的滿意度比較高。主要是因為高等外貿英語教育強化了學生從事外貿工作的基礎能力和動手能力,而且畢業生4從年事 的崗位-與專業對口,使得學生畢業后能迅速適應 崗位的需要。職業發展的過渡期 (畢業后 3~4年 )是畢業生職業發展的關鍵時期。這一階段畢業生跳槽率高,對工作的滿意度降低。部分畢業生開始獲得職位的晉升和收入的提高,而部分畢業生由于職業發展能力有限只能原地踏步,對將來的發展感到迷茫。在職業發展的穩定期 (畢 業 5年后 ),畢業生的月薪和職位的分化進一步拉大,部分畢業生職業發展后程乏力,更多的畢業生脫離原來的外貿崗位從事其他工作。
3.1 外貿英語人才培養應立足于人才的發展重新定位
高等院校外貿英語專業主要培養英語好、懂外貿的一線外貿從業員。但如果過分強調為企業 “量身定做 ”外 貿人才和強調人才培養與崗位 “零 對接 ”,往往 會容易忽略了人才自身的發展需要,導致畢業生缺乏職業上的后續發展力。事實上,社會的發展關鍵在于人才的發展。高等院校的人才培養定位和培養模式應該立足于人才的職業發展。外貿人才培養不僅僅要滿足社會需要,也要滿足外貿人才自身發展的需要,即 “既 能使企業獲得 ‘好 員工 ’,又能使學生獲得 ‘有職業,好職業,新職業 ’的能力。”[2就外貿英語專業而言,“有職業”的能力是外貿專業能力,而 “好 職業和新職業 ”的能力 是自學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和工作適應能力,也就是職業關鍵能力。因此,外貿英語專業培養的不但是英語好、懂外貿的人才,更應該是具有發展潛力的高技
3.2 構建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體系,提升學習能力
英語好、懂外貿、能發展的復合型外貿英語人才,并不是這幾種能力的簡單疊加而成的人才,培養方式也不是授予學生各項單項技能即可,而應該是學生個體職業能力的整體構建。“職業能力本位的培養目標強調學習主體通過行動實現能力的內化與運用。個體職業能力的高低取決于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三要素的整合狀態 ”
3.3 打破課內教學與課外教學的界限,提升人際交往能力
目前高等院校的課內教學與課外教學往往是互不干涉,甚至會因為搶奪學生的時間與精力對立起來,在人才培養方面缺乏有效的對接互動。高等外貿人才的培養應該打破二者的界限,開發以培養外貿英語技能為載體、以提升社會能力為目的的課外項目,如外貿業務洽談、模擬交易會、產品講介比賽等。如果專業教師只管教學,甚少參與學生活動,幾乎不與學生就專業以外的問題進行交流,那就很難做到言傳身教。高等院校推行導師制,學生從入學到畢業都由指定老師對課業以外的問題進行指導,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對職業發展有莫大幫助。
[1]張偉,俞躍進.職校生“職業發展能力”探析[J].職教通訊,2002(6).
[2]姜大源.關于職業教育供需關系的理性思考 [J].江蘇教育,2010(18):23—25.
[3]趙癸萍.高等文化素質教育與企業文化融合的路徑選擇 [J].職業教育,2013(12).
TU714
B
1007-6344(2016)06-0285-01
墑要:通過問卷調查、面談等方法,本文對順德職業技術學院應用英語畢業生及其用人單位進行調查,分析了外貿人才的職業現狀、發展狀態和職業發展能力要求,探索立足于學生職業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提出應構建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體系,打破課內外界限,加強校企合作,培養職業發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