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娜 郭慧娟 田文苓
(河北工程技術高等專科學校 河北滄州 061001)
城市文化對城市可持續發展的作用
劉 娜 郭慧娟 田文苓
(河北工程技術高等專科學校 河北滄州 061001)
在本文中,筆者結合個人心得,從經濟效益方面、社會價值方面、生態價值方面總結了城市文化對城市可持續發展的作用,并且進一步提出了發展城市文化,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相應措施。
城市文化;可持續發展;作用
城市文化是一個城市不斷發展的動力,可以說,城市文化對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作用,一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和該城市的文化發展密不可分,通過城市文化的發展可以推進城市的各種效益發展,也有利于城市降低自身可持續發展的成本。在本文中,筆者通過闡述。
1.1 城市文化對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經濟價值
1.1.1 城市文化是推進城市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動力
不論是城市的物質文化,還是城市的精神文化抑或城市的制度文化,它們之間是相互作用的,而這種作用力必然會導致一種將人的主觀性作為主要特點的綜合力產生,最終成為激發城市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動力。
1.1.2 城市文化對推進城市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經濟作用
在城市文化的不斷發展下,可以使得社會成本得以控制進而增加社會受益,一個良好的城市文化會幫助居民養成良好的精神風貌,如此犯罪率自然降低,這樣一來安全成本也得到了相應的控制,還進一步控制了一些居民自身的危害社會以及自身行為,并且將精力直接發揮到了對城市的建設中,為城市的進一步可持續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可謂一舉多得。
1.2 城市文化對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社會價值
就人類社會而言,在其從低級發展到高級的過程中,文化是重要動力,缺少了文化的不斷積累,人類文明社會也難以實現。而人類社會今后的不斷發展也自然要依靠文化力的不斷推進。就城市而言,充分的聚集了人類文化,就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而言,更離不開城市文化的這個動力。在城市的發展過程中,建設文明城市是必然趨向,
同時,就全社會的發展而言,城市文化也有著重要的輻射作用,可以想象以下,在一個城市中,如果市民的文化素質都不高,自然難以向周邊兄弟城市進行文明的傳遞。對于城市而言,城市文化是其靈魂,它和市民的素質實際,社會的風氣以及當地的民俗風情和相應的配套社會設施等文化現象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如果一個城市具有較為良好的城市文化環境,那么這座城市的意向和親和力就會十分獨特,讓人在精神上產生呼應的共鳴,并且會有著賓至如歸的感覺,而這也是一個文明城市折射出來的真正魅力。所以,要重視城市中文化的建設,因為其不僅可以使得城市居民的素質得以發展和提高,還可以幫助城市居民將良好的文明習慣及時養成,進而更好的鞏固社會中的文明風氣,如此,可以更好的推進文明城市的建設,將美好的城市形象塑造出來,進而對城市的更好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1.3 城市文化對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生態價值
就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而言,生態城市也是其重要的目標,如果城市的生態平衡被破壞了,也就難以實現整個城市區域的和諧與進步。而人們對生態城市的理解卻大都僅僅局限在物質的層面上,卻不能充分的認識城市文化對城市生態環境的作用,故而,沒有重視起來建設城市的文化環境,如此就會使得一些現代繁榮的背后伴隨著非常貧乏的精神文化。而通過城市文化的建設,能讓人類在建設城市過程中充分認識到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從而采取相應的生態措施實現人與自然的可持續發展,如此,也在這個過程中體現出了城市文化對城市的更好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價值。
2.1 重視城市文化的發展,突出城市特有的精神
就城市文化而言,其可以說集中體現了一座城市的和諧和文明的發展程度。一座城市,它的可持續發展,很注重天人共存、人與自然共發展同命運的人文思想,而城市文化就是這一思想的具體的表現方式。在一定的地域范圍內,以城市為具體形式,城市文化是人文思想的濃縮。城市文化的具體表現形式有:文化景觀、城市建筑的造型、城市的整體規劃、普通市民的思想和精神文明等等。二十一世紀,城市文明是人類文明重要的縮影,在建設一座城市時,要特別注重城市文化的建設,重視城市中社會和生態之間的利弊權衡,在建設特色城市和獨具魅力城市上,需要多費心思,將城市競爭力,特別是文化的競爭凸顯出來,改變現在建設時不重視文化的現狀,從而將城市的特色精神充分凸顯出來,實現文化和可持續發展的齊頭并進。
2.2 需要對文化資源進行適度的開發使用
文化資源是一座城市的珍貴財產,更體現了城市的競爭優勢。保護文化資源,有四點注意事項:一是人們要適度開發、挖掘文化資源,認識城市的歷史定位;二是更要盡最大努力守護好已經開發的文化資源;三是科學使用文化資源,將文化本身的豐富內涵、深遠價值充分提取出來,最大限度提升文化實際的價值;四是把文化當成城市最大的亮點展現給人們,借助文化旅游的方式,將文化產業化,將文化的經濟效力發揮到最大。也只有如此,才能充分實現城市文化的價值,也才能將城市文化對可持續發展的推動作用充分體現出來。
2.3 需要對城市文化建設機制進一步健全合理化
一是擺正政府在城市文化實際建設中的位置。遵循市場規律,做到市場調節為先,政府大方向調控為后,合理分配文化資源。政府承擔著城市文化建設的保駕護航、宏觀指揮、幕后支持的作用;二是將文化建設呈現多樣化的形式,擴大文化建設的參與范圍及領域。
當城市的文化建設和整個文化的產業發展情況受到人們廣泛關注時,人們要正確地認知到文化精神能滲透每個領域的創新和建設中,具體表現形式為,各項特別的設計、靈感,城市文化產業在發展自身的同時,需要做到和其他的產業共融、互通、相輔相成,攜手發展。通過這樣,才能更好的實現城市文化對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效能、社會價值以及生態推動力,進而將城市文化對可持續發展的積極功效發出出來。
綜上所述,城市文化對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經濟效益、社會價值以及生態價值,因而城市應該不斷勇于創新、科學實踐,深度挖掘城市的歷史文化底蘊,突出以人為中心,重視生態文明建設的質量,逐漸摸索實踐出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1]祝秀梅,董四代.論文化建設與城市可持續發展[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
[2]魏彩杰,薛富興.差異與認同——長株潭城市群的文化發展探討[J].大眾文藝.
校級社科項目(項目編號:GZSK1402)劉娜(1982-),女,講師;郭慧娟(1978-),女,講師;田文苓(1956-),女,教授
G322
B
1007-6344(2016)03-0275-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