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耿紅
?
品味精髓,感悟師道
□王耿紅
讀者回聲
于老師在書中講述了他和學生之間的故事,語言樸實自然,生動有趣,細細品味,感悟頗多。
教師要蹲下來看學生。于老師特別欣賞“老師要蹲下來看學生”這句話。他認為,只有蹲下來看學生,才能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才能真正理解學生,保護學生的好奇心,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這使我想起最近發生在校園里的一件事。
校園里的薔薇花開了,吸引來一大群蜜蜂,也引來了愛蜜蜂的孩子。學生捉住小蜜蜂,放進了飲料瓶。如果是以前看到這樣的情景,我肯定會批評學生。可看了于老師的書后,我改變了做法。我蹲下身來,先詢問孩子們有沒有被蜜蜂蜇到,然后才說:“我知道你們愛蜜蜂,所以才把它捉到瓶子里,但,現在瞧瞧瓶子里的小蜜蜂變成什么樣了?”看著奄奄一息的小蜜蜂,孩子們紛紛后悔了。
是啊,“蹲下來”看孩子,孩子的很多行為就能被理解了;“蹲下來”看孩子,才能真正“走進”孩子們的世界。
教師可以帶給學生如詩般的童年。“童年應當是一首詩。這首詩是雋永的、多彩的,令人難忘的。”于老師帶著孩子們到辣椒地除草,到卷心菜地捉蟲,到大運河畔觀光,到軍營和解放軍叔叔聯歡……這些活動給孩子們帶來了快樂的情趣,浪漫的情調,濃濃的情誼。
近幾年,我也意識到了參加課外活動的重要性,我也力爭打破“安全意識”的禁錮,在家委會的協助下,組織了許多活動:春游清明上河園,參觀海洋館,表演課本劇……每次活動結束,孩子們都能寫下許多有趣的日記,記錄活動中的精彩瞬間和他們的成長進步,當然,我也會把自己抓拍到的精彩照片上傳到QQ空間里,為孩子們留下彌足珍貴的回憶。
“童年應當是一首詩,一首充滿切切的情、濃濃的意的詩。”班主任要帶著一顆童心,組織學生開展各項活動,因為“玩”是孩子們的天性。
教師要讓學生在激勵中不斷成長。回憶自己的成長經歷,于老師動情地說:“我是在老師的激勵下成長的,我的學生也是在我的不斷激勵中成長的。”于老師認為:“喚醒、激勵、鼓舞是教育的偉大的法寶。但是,它的背后必須站著了解、理解、真誠和熱情。”
的確如此。我曾經收到過一封學生寫給我的信。她在信中說:“王老師,您記得嗎?有一次,我的語文測試考得不理想,是您給了我關切和藹的眼神。也許對您來說,那只是輕輕地一瞥,可對于我來說,感受到的是一份濃濃的關愛。”收到這封信,我感到既意外又有些許感動。其實我沒有特意為她做什么,只是夸贊過她的書法,表揚過她的作文。現在想來,激勵確實是偉大的法寶,孩子在真誠的激勵中會不斷成長進步。
教師要筆耕不輟,人生留痕。于老師這樣談自己的寫作:“感謝讀、寫的習慣。它充實了我的人生,成就了我的事業,并且讓我人生留痕。”以前讀過于老師的《教海漫記》,當時我就被他的教學故事所感動,于是也建立起了博客,書寫自己的教學故事。一節班會,一張試卷,一次談話……有了感悟就及時記錄,在記錄的過程中不斷反思,不斷總結。就像于老師說的:“只要有總結,就會有提高,提高的過程,就是總結的過程。”
從于老師這些真實鮮活的教學故事中,我學會了如何“把自己教成孩子”,如何向學生“翹起大拇指”,如何“把‘發現’留給學生”……感謝于老師奉獻的精神大餐,也希望自己能像于老師那樣筆耕不輟,人生留痕,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作者單位:河南省濮陽市油田第十二中學小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