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敏毅
?
遭遇家長投訴,怎么辦?
□楊敏毅

楊敏毅
上海市心理特級教師,華東師范大學兼職導師,教育部校長培訓中心兼職教授、授課專家。首屆全國學校心理輔導“輔導之星”,首屆全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十佳教師”。具有近20年學校心理輔導的經歷,擔任“中學生心理熱線”、“教師心理熱線”咨詢員長達十年,多次參與和擔任央視及省市級電臺、電視臺心理專題節目的嘉賓,被譽為奮斗在學校心理教育第一線的“臨床專家”。
擔任班主任的曹老師給我發短信,預約下午2點來心理咨詢中心找我,說有一件棘手的事想咨詢請教。在等待曹老師前來咨詢的時候,我猜想,她可能碰上什么棘手事件呢?是師生矛盾還是同事關系,是職稱評定還是家庭矛盾?曹老師是一個優秀的中年教師,平時聽到較多的都是她獲得教育、教學成果的喜訊。而且,她與學生、同事的關系很和諧,也沒有聽到她在家庭方面有矛盾沖突。
“咚、咚、咚”,輕輕的敲門聲傳來,曹老師出現在我的面前。
“請進,稀客啊!什么棘手事讓你犯難了?”我熱情地招呼著。
曹老師坐定后,向我道出了令她為難的事:“昨天,校長找我談話,因為學生家長聯名向學校投訴,說我班學生的英語成績一塌糊涂,幾次考試平均成績都在年級墊底。家長們認為是英語老師的業務水平太差,班級管理能力糟糕,在學生中沒有威信,因而要求更換英語老師。校長讓我拿出一個處理方案,包括如何平息家長們的情緒,如何向英語老師轉告家長的反應。昨晚,我一直在想這個方案,但實在想不出合適的辦法。所以,我想請你幫我支支招。”
曹老師的求助內容,從表面看來確實很棘手。一方是校長的要求,一方是家長的投訴,還有一方是同事的問題,得罪哪一方都不合適。
“曹老師,我挺同情你目前的處境。但我們先好好想一想:在困境中是否有突圍的可能?若要想突圍,突破口在哪里?也就是說,除了校長、家長、同事,還有誰也是涉及此事的關鍵人物?”我啟發曹老師尋找解決問題的關鍵因素。
“你是說我嗎?我是關鍵人物?”曹老師將信將疑地問。
“你確實是一個關鍵的人物。在校長、家長、同事的關系中,你是三方的焦點,起到紐帶作用,這正是校長找你拿方案的原因。但我覺得,還有比你更關鍵的人存在,解決了他們的問題,也就解決了校長的擔憂、家長的煩惱、同事的無奈。”我進一步提示。
“學校、課堂、家庭,都是為學生服務的,學生的問題是最大的問題,也是最重要的問題——我知道了,最關鍵的人應該是學生!”曹老師終于明白了我的意思。
“是的,我們要了解學生的需求,解決學生的困惑,促進學生對英語老師的接納,提升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你想,如果師生關系和諧了,學習成績提高了,家長也就沒有意見可投訴了。校長的難題不也自然解決了嗎?”我輕松而樂觀地說。
曹老師緊鎖的眉頭漸漸舒展開來,但她馬上又提出了新的問題:“楊老師,作為班主任,我該如何解決學生的抱怨,如何協調學生與英語老師的關系呢?關于提高學生英語成績,我又能做點什么呢?”
面對曹老師的提問,我想,解決這些問題不僅需要方法,更需要時間。所以,現在我要與曹老師探討的重點是:學生目前的關鍵問題是什么?是英語成績差,學習缺乏信心?還是抱怨老師,不信任老師?
面對現狀,學生家長把問題歸結為英語老師教學水平差,才導致學生成績不佳。所以,撤換老師才成了他們提高孩子英語成績的唯一希望。其實,影響學生學習成績好壞的因素有很多,可能是老師的教學水平問題,也可能是學生的學習態度問題;可能是外部環境影響的結果,也可能是內部動力不足所導致;可能是學習基礎的原因,也可能是學習方法的問題。所以,我們要從“學生的學”與“老師的教”兩個方面剖析原因,尋找措施。
曹老師是個悟性很好的老師,在我的啟發下,她已經有了做好學生工作、平復家長情緒的想法:“楊老師,我想利用班會課就英語學習、英語成績和英語老師等一系列問題開展討論,激發同學們學習英語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提高英語成績。”
“你的想法不錯,但需要尋找一個合理的切入口,光說大道理沒用。想讓學生思考、感悟和提升,有一個方法不妨試一試——消除抱怨的‘八字’方針。”
“楊老師,你能詳細說說是哪八個字嗎?”曹老師急著想知道答案。
接下來,我把自己的想法娓娓道來。
首先是“抱怨”兩字,讓學生把最近遭遇的不滿情緒說出來。比如:
天氣寒冷,早鍛煉太痛苦了;
食堂排隊時間長,飯菜特難吃;
作業太多了,周末都不能睡個懶覺;
英語老師水平太差,整天還繃著一張臭臉;
……
讓學生在抱怨中發泄情緒,同時老師也可以在學生的抱怨中了解他們的感受與需求。在學生充分抱怨后,老師再把問題拋給學生:“大家有抱怨情緒是正常的,因為萬事不可能都如意,但面對現實一味地抱怨,能夠解決問題嗎?顯然是不能的。過度抱怨不會帶來任何建設性的意見,只能降低解決問題的可能性,破壞積極的人際關系。那我們應該怎么辦呢?”
其次是“提議”兩字,讓學生用“頭腦風暴”的方式,提出各種各樣的解決方法。所謂“頭腦風暴”,最早是精神病理學上的用語,指精神病患者的精神錯亂狀態,而現在則用于比喻個體思維高度活躍,能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從而產生大量創造性設想的狀況,是無限制的自由聯想和討論的代名詞,其目的在于產生新觀念、激發創新設想。
老師可以在學生提出的各種抱怨中,選擇具有共性的抱怨進行集體“提議”,如:“英語老師水平太差,怎么辦?”讓學生討論,提出解決這一抱怨的辦法。如:
強烈要求撤換英語老師;
開個聲討大會,直接表達我們的不滿;
讓英語課代表轉達我們的要求;
建議英語老師進修學習,提高業務水平;
課后請其他老師補課;
讓英語老師與家長溝通,聽聽家長們的意見;
……
學生們的提議剛開始可能是沖動的,非理性的,但只要老師不動聲色地適當啟發,就會變得越來越趨向理性。
再次是“選擇”兩字。面對學生提出的大量提議,老師帶領學生進行合情、合理、合法的選擇。比如,“開除老師”合法嗎?“撤換英語老師”合理嗎?“開個聲討大會”合情嗎?
最后是“行動”兩字,讓學生選擇最合適的方法與途徑,解決師生矛盾。需要注意的是,應該從“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兩個方面進行改進,只有這樣開展行動,才會為現有局面帶來良性改變。
曹老師聽后很有感觸地說:“謝謝你,楊老師,我一定利用好班會課,嘗試您的建議。”
一周后,曹老師給我打來反饋電話:“運用消除抱怨的‘八字’方針,我分別召開了學生主題班會和家長會,并讓英語老師也全程參加活動。她親身感受了學生與家長的情緒和要求后,虛心接受了大家的建議,向大家表示一定會努力加強個人業務進修,盡快提高教學水平。同時,她以后也會耐心對待學生的提問,注重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加強課后輔導,幫助學生提高英語成績。英語老師用誠懇的態度贏得了家長們的諒解和贊同。”
家長投訴的是孩子英語成績不好,學生抱怨的是老師教學水平太差,英語老師無奈的是學生太不配合,校長煩惱的是家長的投訴,班主任焦慮的是校長讓她拿出解決方案。真是環環相扣,扣扣難解。但我們是否看到一個問題,即“環”中的每個人都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問題,主要考慮了不可控外部因素的影響,而缺乏對可控的內部因素的思考。而問題的妥善解決,是因為班主任讓學生、家長、老師、校長了解了歸因原則,啟發他們學會合理歸因,即:
原則1:客觀、全面地分析影響自己成敗的原因,不主觀臆斷;
原則2:一般情況下,先從自己內部找原因,激發自我責任感,不要一味埋怨外部環境,也不要一味自責;
原則3:盡量找自己可以改變的原因,不要過多歸于不可改變的因素。
當每個人找準了歸因,也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了。
聆聽手記:
班主任究竟是個什么角色呢?現代教育意義上的班主任,其角色內涵應該是豐富多元的:他不僅僅是“管理專家”,還是“學生的好伙伴”“團隊的領頭雁”“組織的大法官”等。所以,班主任應該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人際關系的協調者、人格完善的促進者、身心健康的維護者。
“教育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吸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班主任對于學生來說,就是那棵搖動的樹,那朵吸引的云,那個呼喚的靈魂。
在學校里,班主任經常會遇到學生與任課教師發生矛盾的情況,假如這樣的矛盾沖突得不到緩解,就可能傷及多方。班主任身為學生、家長、任課老師、校長等多方之間的聯系紐帶,是學校工作中的關鍵性人物,因此,班主任提高自身的人際交往能力和溝通技巧,有助于化解師生矛盾及家校矛盾,最大限度地貫徹落實學校教育理念和方針,同時也能有效地傳達家長的需求和愿望,為學生創造最佳的成長環境。
(責任編輯羅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