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發禮
?
多措并舉化頑疾
□譚發禮
化解學生不講衛生的“頑疾”,必須多措并舉,常抓不懈,方才有效。
變堵為疏。為了杜絕學生亂吃亂扔的現象,很多老師建議禁止學生帶食品進入教室,但收效甚微。我沒有這么做,而是注重引導,建議學生在家用早餐;若在餐館買早餐,則在哪里買就在哪里吃;若時間不夠,可將食品帶進教室,但只能在規定的時間吃,產生了垃圾要及時、主動清掃。
孩子普遍存在逆反心理,如果只是禁止做某事,結果可能適得其反。因此,在關懷孩子的同時,我們還要耐心引導孩子學會正確做事,孩子會心存感激,為了不辜負老師的信任,相信他們會逐步做到遵規守紀,變他律為自律。
活動錘煉。適時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諸如:以“我為課桌洗把臉”“我為墻壁添光彩”“彎彎腰、小撿拾”活動為載體和突破口,開展“教室靚麗行動”“治理牛皮癬行動”。師生全員參與,并及時對活動進行分析、評價,糾正不良行為,逐步形成良好的集體風氣。
環境熏陶。在班級建設規劃中,我對班級環境建設提出了三個加強:加強班級綠色文化建設,重點以管理愛護班級綠化區為平臺,做到以景育人;加強班級制度文化建設,重點以創優爭星為突破口,做到以規勵人;加強班級景觀文化建設,重點賦予教室墻壁、教室角落以文化內涵,做到以文化人。讓教室遠離視覺污染的同時,更加溫馨,真正做到“教室無閑處,處處皆育人”。
考核量化。我班采取定時檢查和不定時檢查評比相結合,分教室內和校園公共保潔區域兩個部分進行檢查,將需要檢查的項目一一列出,制成表格,逐項檢查認真評比,評比結果在班級評比專欄中公布。教室的檢查評比是剛性的,公共保潔區的檢查則是靈活的。每當班級的公共保潔區不干凈時,班主任會同清潔委員及保潔值日生共同實地查看,并幫助分析原因,尋找對策。
誠信評價。為每位同學制作了一張誠信考核表,請他們詳實記錄自己不小心將紙屑掉落在地上的次數,及時撿拾的次數,沒有撿拾的次數,主動撿拾他人丟棄垃圾的次數,勸導亂扔、亂涂、亂畫者的次數……把誠信考核結果作為當期評選好學生和好公民的重要依據,借此讓學生逐步從他律變為自律。
反思導行。可引導學生利用早自習、班會課對本班教室及整個校園環境衛生狀況進行口頭描述,自主討論怎樣自覺愛護環境衛生;可用日記的方式真實地記錄本班教室及校園環境衛生狀況,同時寫出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也可寫專題作文,利用班級文化陣地、班級走廊文化長廊充分展示,優秀稿件選送少隊部作為紅領巾廣播站廣播稿,并在少總隊的專欄予以展示,特優稿件推薦到校園網發布或推薦給報刊發表。
組織違紀的孩子進行勞動體驗,要求習慣亂扔亂丟的同學單獨完成一次掃除……讓他們體驗勞動成果得來的艱辛。讓體驗者在班會、隊會上談感受、演講,通過他們帶動本班全體學生共同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組織學習雷鋒、張思德等優秀人物的先進事跡,以及身邊的好人好事;通過記日記、寫心得、談體會、講故事、辦板報等多種形式開展塑魂活動;利用班會、隊會、品德與社會課等多渠道規范學生的言行。
系列反思活動開展后,學生逐步“知行合一”,從意志行為轉向習慣行為。
(作者單位:重慶市巫山縣南峰小學)